化學第一章知識點總結?一.化學實驗安全 1. 遵守實驗室規則。2. 了解安全措施。(1)做有毒氣體的實驗時,應在通風廚中進行,并注意對尾氣進行適當處理(吸收或點 燃等)。進行易燃易爆氣體的實驗時應注意驗純,尾氣應燃燒掉或作適當處理。那么,化學第一章知識點總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一章走進化學世界
課題1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一、物質的變化
1、概念: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例:石蠟熔化、水結成冰、汽油揮發
化學變化——有其它物質生成的變化例:煤燃燒、鐵生銹、食物腐敗、呼吸
2、判斷變化依據:是否有其它(新)物質生成。 有則是化學變化,無則是物理變化
3、相互關系:常常伴隨發生,有化學變化則一定有物理變化,有物理變化則不一定有化學變化。
4、化學變化伴隨現象:放熱、吸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和生成沉淀。
二、物質的性質
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化學變化就表現出的性質。包括: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密度、硬度、溶解性、揮發性、延展性、導電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的性質。可燃性、氧化性、還原性、活潑性、穩定性、腐蝕性、毒性等。
它們的區別是: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而物質的化學性質則要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
三、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聯系: 在變化語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會”“難于”等詞語,變成了相應的性質。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概念 沒有生成其他冊猜物質的變化 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伴隨現象 物質的形狀、狀態等發生變化 常伴隨有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
本質區別 變化時是否有其他物質生成
實例 石蠟熔化、水結成冰、汽油揮發 煤燃燒、鐵生銹、食物腐敗、呼吸
相互關系 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一定伴隨物理變化,如石蠟燃燒時會發生石蠟熔化的現象(物理變化)。
高一化學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 從實驗學化學
一、常見物質的分離、提純和鑒別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據物質的物理性質上差異來分離。
混合物的物理分離方法
方法 適用范圍 主要儀器 注意點 實例
固+液 蒸發 易溶固體與液體分開 酒精燈、蒸發皿、玻璃棒 ①不斷攪拌;②最后用余熱加熱;③液體不超過容積2/3 NaCl(H2O)
固+固 結晶 溶解度差別大的溶質分開 NaCl(NaNO3)
升華 能升華固體與不升華物分開 酒精燈I2(NaCl)
固+液 過濾 易溶物與難溶物分開 漏斗、燒杯 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滌;③定量實驗要“無損” NaCl(CaCO3)
液+液 萃取 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質分離出來 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②對萃取劑的要求;③使漏斗內外大氣相通;④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 從溴水中提取Br2
分液 分離互不相溶液體 分液漏斗乙酸乙酯與飽和Na2CO3溶液
蒸餾 分離沸點不同混合溶液 蒸餾燒瓶、冷凝管、溫度計、牛角管 ①溫度計水銀球位于支管處;②冷凝水從下口通入;③加碎瓷片 乙醇和水、I2和CCl4
滲析 分離膠體與混在其中的分子、離子 半透膜 更換蒸餾水 淀粉與NaCl
鹽析 加入某些鹽,使溶質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燒杯 用固體鹽或濃溶液 蛋白質溶液、硬脂酸鈉和甘油
氣+氣 洗氣 易溶氣與難溶氣分開 洗氣瓶 長進短出 CO2(HCl)
液化 沸點不同氣分開 U形管 常用冰水 NO2(N2O4)
i、蒸發和結晶蒸發是將溶液濃縮、溶劑氣化或溶質以晶體析出的方法。
元素周期表
熟記等式: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1、元素周期表的編排原則:
①按照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從左到右排列;
②將電子層數相同的元素排成一個橫行——周期;
③把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按電子層數遞增的順序從上到下排成縱行——族
2、如何精確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數=電子層數;主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
口訣:三短三長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記:三個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號和名稱
3、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判斷依據:
①元素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
單質跟水或酸起反應置換出氫的難易;
元素價氧化物的水化物——氫氧化物的堿性強弱; 置換反應。
②元素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
單質與氫氣生成氣態氫化物的難易及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
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強弱; 置換反應。
4、核素:具有一定數目的質子和一定數目的中子的一種原子。
①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A == Z + N
②同位素: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稱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種同位素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相同)
二、 元素周期律
1、影響原子半徑大小的唯搭因素:①電子層數:電子層數越多,原子半徑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電荷數:核電荷數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徑有減小的趨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電子數:電子數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徑有增大的傾向
2、元素的化合價與晌孫最外層電子數的關系:正價等于最外層電子數(氟氧元素無正價)
負化合價數 = 8—最外層電子數(金屬元素無負化合價)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結構、性質遞變規律:
同主族: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的遞增,原子半徑增大,核對外層電子吸引能力減弱,失電子能力增強,還原性(金屬性)逐漸增強,其離子的氧化性減弱。
初三化學第一章知識點總結
一、空氣的成分
1、空氣的成分:
N2 :78% O2:21% 稀有氣體:0.94% CO2:0.03% 其它氣體和雜質:0.03%
2、氧氣的用途:供給呼吸和支持燃燒
3、空氣的污染:
(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汽車排放的尾氣等。
(2) 污染物:主要是粉塵和氣體。如:SO2 CO 氮的氧化物等。
二、氧氣的性質
1、氧氣的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橡則,密度比空氣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條件下可液化成淡藍色液體或固化成淡藍色固體。
2、氧氣的化學性質: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氧化性,是常見的氧化劑。
(1)能支持燃燒: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木條復燃。
(2)氧氣與一些物質的反應:
參加反應物質 與氧氣反應的條件 與氧氣反應的現象 生成物的名稱和化學式 化學反應攜如團的表達式
硫 S + O2 ==SO2 (空氣中—淡藍色火焰;氧氣中—紫藍色火焰)
鋁箔 4Al + 3O2 ==2Al2O3
碳 C+O2==CO2
鐵3Fe + 2O2 == Fe3O4(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 磷 4P + 5O2 == 2P2O5 (產生白煙,生成白色固體P2O5)
初三化學第一章知識
一、
1、原子的構成
A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中有若干個質子和中子。
1水:常溫下是液態;2.稀有氣體:單原子分子;3.SO3:常溫下是液態或固態;4.
NO2:存在與N2O4的平衡;5.
氣體的體積:注意標準狀況下才能用22
4
L。6.不是氣體的有機物不需要標準狀況的條件,如戊烷,辛烷等。7.把原子胡搏序數當成相對原子質量,把相對原子質量當相對分子質量。
1.化學反應的類型
a.根據反應物的類別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后物質種類的多少
化合反應A+B+…→C?
分解反應A→B+C+…?
置換反應AB+C→CB+A?(AB+C→AC+B)?
復分解反應AB+CD→AD+CB
b.依據化學反應中是否有電子的轉移
氧化還原反應?
非氧化還原反應
c.依據反應中是否有離子參加或生成
離子反應?
分子反應?
2.氧化還原反應?
〖TPH8.TIF;S*2;X*2,BP#〗
3.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非電解質:非金屬元素的氧化物及大多數的有機物?
電解質:(1)強電解質強酸HCl、HNO3、H2SO4、HBr、HI、HClO4…
?強堿KOH、NaOH、Ba(OH)2、Ca(OH)2…〖FK)〗?
大多數鹽NaCl、AgNO3、CaCO3、BaSO4…
?(2)弱電解質弱酸HF、HNO2、H2CO3、H2S、CH3COOH、HClO
?中強酸H2SO3、H3PO4?
弱堿NH3·H2O、Fe(OH)3、Cu(OH)2…水及個別鹽電解質溶液導電性的強弱與單位體積溶液中所含陰、陽離子的個數有關,與離子所帶的電荷數也有關系,也與電解姿野質溶液的溫度有關.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不一定強,弱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不一定弱.
4.離子反應
?離子反應(1)定義:在水溶液中進行的有離子參加或生成的反應
(2)類型離子交換的復分解反應?;離子反應;置換反應跡做喊;復雜的氧化還原反應?
離子方程式(1)定義: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和化學式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
(2)意義:表示所有的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書寫步驟:寫、拆、刪、查?
離子共存
5.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通常表現為熱量變化
吸熱反應: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反應物所具有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由反應物轉化為生成物時,外界提供能量.?
放熱反應:放出熱量的化學反應,反應物所具有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由反應物轉化為生成物時,向外界釋放能量.
?6.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
?(1)要有足夠的空氣.
?(2)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的接觸面.
?研究燃料的充分燃燒,對于節約能源,減少燃燒產物對大氣的污染具有重要意義.
以上就是化學第一章知識點總結的全部內容,實例 石蠟熔化、水結成冰、汽油揮發 煤燃燒、鐵生銹、食物腐敗、呼吸 相互關系 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一定伴隨物理變化,如石蠟燃燒時會發生石蠟熔化的現象(物理變化)。在發生物理變化時不一定伴隨化學變化。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