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溫度?《歷史的溫度》系列作品的第一本,《歷史的溫度:尋找歷史背面的故事、熱血和真性情》,作者是張瑋。內(nèi)容簡介 歷史是萬花筒,每個人看到的不同,每個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殘酷,有的人看到了溫情。那么,歷史溫度?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綜述地球歷年來變化明顯。
歷史表明,在過去的5000年中,地球溫度平均降低了大約1.3華氏度(合0.7攝氏度),直到在過去的100年里,溫度又升高了1.3華氏度。陸地更多、人居更廣的北半球變化最大。
氣候模型預(yù)測,到本世紀(jì)末,全球氣溫將上升2.0華氏度至11.5華氏度(約1.1攝氏度至6.4攝氏度),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碳排放量的多少。
這種升溫將比過去11300年中的任何時候都要顯著。馬科特說,影響過去11300年間全球溫度的自然因素之一是,隨著地球與太陽的相對位置發(fā)生變化,太陽輻射的分布也在逐漸變化。
在全新世溫度最高的時期,地球所處的位置使得北半球夏季更溫暖。隨著地球的方向發(fā)生改變,北半球的夏天轉(zhuǎn)涼,我們現(xiàn)在本應(yīng)該處于這個長期降溫趨勢的底部附近——但顯然,我們沒有。
其他研究,包括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報告,均將過去50年來的地球變暖歸結(jié)為人類活動,而不是太陽的變化或其他自然原因。
上個世紀(jì)顯然是這一自末次冰期以來全球氣溫記錄上的一個異常。這項研究表明,自工業(yè)革命以來,我們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與此前11000年的地球歷史幾乎相同的溫度變化,但這一次的變化要迅速得多。
向來我最愛的科目,除了語文,就是歷史了。但歷史這個學(xué)科又太廣太雜了,夾雜著前人的主觀而帶動著我們對于歷史的看法。最近看到一位博主的觀點,覺得十分認(rèn)同,實在符合我的想法。為什么一件歷史事件有不同的版本和看法?只是因為一個道理,每個人的立場不同。角度不同,所產(chǎn)生的感覺也不同,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異曲同工之妙。人無非就是想讓別人認(rèn)同你的觀點,所以用一些春秋筆法將自己的觀點隱晦地引導(dǎo)讀者。就拿吃狗肉這件事講,愛狗人士和愛吃狗人士能一樣嗎?
但我不敢妄談歷史,畢竟肚里油墨不多,且觀點太主觀,怕太偏激。可我覺得,歷史是有溫度的,或暖或冷,都有一份屬于時間醞釀的溫柔。
起初,我覺得歷史是冰冷的。畢竟每一次朝代的更迭,羨鋒都離不開戰(zhàn)爭。張養(yǎng)浩在《潼關(guān)懷古》里寫“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笔斫^都是建立在百姓的血淚上的。在歷史書上都只是寥寥帶過,主要寫的是帝皇將相的昏庸或者興盛。戰(zhàn)勝者用筆墨大肆渲染自己的豐功偉績,成王敗寇,一將功成萬骨枯。而失敗者只能被人編排,被抹黑,然后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歷史發(fā)生就無法被篡改,雖然總有人想要去掩蓋這樣的事實。于是在白紙黑字中,在碑銘和書頁上,歷史告訴我,逝去的永遠(yuǎn)無法溯洄。
地球溫度最長的周期性變化是2.5億年,據(jù)《地球大揭秘》關(guān)于“太陽的春夏秋冬”,因為每2.5億年太陽就會繞銀心轉(zhuǎn)一周,銀心是比太陽大得多的恒星,它對太陽具有非常大的引力作用,而銀心對地球的作用力是非常小的,但不等于沒有。就如地球上的雜物主要受地球的靜電吸引,并不明顯地受太陽的吸引是同理的。所以這第九種周期變化不同于以上的8種,以上8種的溫度升降多是能夠基本上可以回到原點的,是真正的循環(huán)輪回。這第九種周期所增的溫度,回降比率很小只下降5%左右。地球的變曖與變熱不是勻速的,而是溫度的遞增,就是地球在向太陽越靠近增溫就越快,在以后的2.5億年中合計可增溫400多度,預(yù)計前1千萬年可能只增溫1度,第一個5千萬年共增溫6度,第二個5千萬年僅增溫7度,第三個5千萬年可增溫10度,第四個5千萬年可增溫40度,而第五個5千萬年會猛烈增溫360度,由于太陽在銀河系有6250萬年的冬季,對地球的增溫來說就會有降5%左右影響,即可減去所增的5%,就是應(yīng)當(dāng)減去20多度,也可理解成增溫減慢了5%有20多度。在以后的1千萬年可能增溫1度,也是遞增的,那么前100萬年可能平均增溫還不足0.1度。由于地球變曖是遞增溫,那么在數(shù)億年前,每100萬年遞增溫可能是0.05度。
實際上,從古至今,溫度的變化都很低,之所以覺得以前溫度低,是因為人們穿了很多衣服,給你個視覺效果,因為你有沒有看到那些軍訓(xùn),還有當(dāng)兵的,每天都要穿很多衣服,很熱,但是適應(yīng)了就沒事,熱了,流了汗,干了又濕,濕了又干。總而言之,溫度變化就在4到5度之間。已經(jīng)很大了。
杭州歷史最高溫度42.9℃,歷史最低溫度-17.4℃。這是一年的最高氣溫,最低氣溫。
杭州冬天平均溫度是4~12度,天氣寒冷。杭州處并斗于亞熱帶季風(fēng)區(qū),屬于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17.8℃,平均相對濕度70.3%,年降水量1454毫米,年日照時數(shù)1765小時。夏季氣候炎熱,濕潤,是新四大火爐之一。相反,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兩季啟渣氣候宜人。
杭州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年均悄蔽悄氣溫166℃夏季平均氣溫33.8℃,冬季平均氣溫3.6℃,年日照時數(shù)1912小時,年均降雨量1449毫米。杭州歷史最高溫度42.9℃,歷史最低溫度-17.4℃。
以上就是歷史溫度的全部內(nèi)容,? 但我不敢妄談歷史,畢竟肚里油墨不多,且觀點太主觀,怕太偏激??晌矣X得,歷史是有溫度的,或暖或冷,都有一份屬于時間醞釀的溫柔。? 起初,我覺得歷史是冰冷的。畢竟每一次朝代的更迭,都離不開戰(zhàn)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