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中華音樂教案?1、藏族、苗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的服飾圖片若干 2、根據民族服飾做的4—2的拼圖材料 3、歌曲《愛我中華》【活動過程】一、導入:1、教師導入: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禮物,用你們的小耳朵聽好!2、那么,愛我中華音樂教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音樂大家都喜歡吧,那么老師你準備好課件了嗎?下面是我精心收集的九年級音樂上冊課件,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九年級音樂上冊課件【1】
第一節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演唱《鼓浪嶼之波》,掌握弱起節奏。
2. 通過欣賞《西沙,可愛的家鄉》,感受大海的光彩和寓意于大海深情。
教學重、難點
1. 有感情地演唱《鼓浪嶼之波》。
2. 歌曲《鼓浪嶼之波》中的弱起節奏。
教材分析
1.《鼓浪嶼之波》
《鼓浪嶼之波》,d大調,4/4拍,二段體結構。曲調優美抒情,表達了兩岸人民隔海相望,渴望早日回歸故鄉的思鄉情緒。
第一段:1─8小節(不包括前奏),共有兩個樂句。其中第二句是第一句的變化重復,并為第二段樂曲高潮部進行鋪墊。
第二段:8─17小節,與第一段不論是在力度和音區上,都形成鮮明的對比,使旋律上升到“e”,隨后樂句中運用的兩個“我渴望”非常緊湊,充分表現了兩岸人民渴望早日相聚的迫切心情。
2.《西沙,可愛的家鄉》
這首歌曲曲調活潑優美,熱情地贊頌了西沙的美麗景色和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歌曲為c大調,節奏較為自由而且稍有變化。
歌曲分為兩大部分。前7小節為引子,曲調具有呼喚性。
第一部分:7─24小節,由兩個樂句組成,每個樂句都是弱拍起。
【 #教案#導語】音樂是用組織音構成的聽覺意象,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與社會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也是最能即時打動人的藝術形式之一。下面是整理的內容,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小學三年級下冊音樂教案篇一清嘩:冬瓜和南瓜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冬瓜和南瓜》。
教學目標
理解歌曲的思想內涵,初步學會歌曲,能有表情地演唱。
教學過程
1、 導入。
從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有80%的人民生活在農村,農民的狀況如何決定著國家的命運引入,再從改革開放后農村面貌的變化和農村兒童的生活樂趣等方面導入本單元的課題,引起學生們(尤其是城市學生)的興趣和關注。
2、 學唱歌曲《冬瓜和南瓜》。
(1)請學生閱讀或朗讀歌詞后提問:這首歌曲中的兩位主人公是誰?為什么歌名叫《冬瓜和南瓜》?這首歌曲表現了主人公的一種什么精神?
可以大致介紹一下冬瓜與南瓜,因為城市的兒童可能不太熟悉。
(2)學唱歌詞,注意歌曲中的切分節奏“X X.”和“X X X”,還應注意休止符,尤其是“0X”中的八分休止符。
要注意掌握歌曲的基本情緒,敘述、親切、明朗,速度要把握好,必要時還可以解釋一下“瓜蔓”和“小英英”,并對一些字進行“整音”,如“拱”、“灑”等。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備課教案優秀范文,歡者渣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備課教案優秀首悄悄范文1
【活動目標】
1、知道中國有56個民族,知道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有服飾。
2、觀察民族服飾的飾品、腰帶、花紋,了解藏族、苗族、維吾爾族、蒙古族這四個民族的服飾特點。
3、感受民族服裝的豐富多彩和美麗,激發尊重和熱愛民族同胞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藏族、苗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的服飾圖片若干
2、根據民族服飾做的4—2的拼圖材料
3、歌曲《愛我中華》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教師導入: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禮物,用你們的小耳朵聽好!
2、播放《愛我中華歌曲》
3、教師提問:
(1)我們中國有幾個民族?
(2)老師的衣服和小朋友的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民族服飾)
二、欣賞四個民族的圖片,初步了解四個民族的服飾特點
1、運用提問和討論,引導幼兒從服飾的顏色、款式、頭飾、腰飾、花紋圖案五個方面觀察:
你們看看她頭上戴的是什么樣子的?她腰上系的是什么?好看嗎?穿的衣服是什么顏色?衣服上的花紋是怎么樣的?讓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師在幼兒的觀察結果的基礎上加以五個方面的總結:
(1)重點講述各個民族的代表性特點(幫助幼兒加深認識和區別):
如蒙古族的衣服多紅、黃、深藍色,用瑪瑙珊瑚等裝飾;藏族的特點在于裙子;苗族特點在于銀飾;維吾爾族的`特點在于繡花裝飾。
小學四年級音樂教案
盡管各個學科課程都有各自的特點,教學形式和手段也不盡相同,但在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教育宗旨上是一致的,對教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下面是我整理的關于小學四年級音樂教案,歡迎大家參考!
【1】小學四年級音樂教案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小黃鸝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小鳥的美好感情。
2.通過合唱歌曲的學習,培養學生在和諧優美的聲音中感受音樂的美妙并訓練合唱的能力。在旋律的連接中訓練學生對音樂的感受。
教春扒學重點:培養學習興趣,用正確的方法演唱二聲部合唱歌曲。
教學難點:正確演唱二聲部合唱歌曲。
教學準備:鋼琴、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做律動
同學們走進快樂的音樂課堂你們高興嗎?(高興)下面讓我們一起跟音樂動起來吧。放音樂《春天在哪里》做律動。
二、學習歌曲
(一)師生談話,了解蒙古族。
師:同學們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你知道有哪些民族?
生:苗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傣族、藏族------
師:唱《愛我中華》前幾句,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句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
相關推薦閱讀:
音樂是快樂的源泉。下面是為您整理的小學音樂教案范文,供您參考!
【小學音樂教案一】
一、組織教學:
聽音樂進教室:(多媒體播放《愛我中華》)
二、新授課:
1、導言:
同學們,我們國家是一個有著56個民族的大畢早家庭,每個民族都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每個民族都用那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每個民族更是用那動人的音樂來贊美對生活的熱愛。今天,我們就來欣賞由彝族民間舞曲音樂改變而成的彝族彈撥樂《快樂的啰嗦》。請同學們在聆聽音樂的同時,細心感受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樂曲表現了怎樣一種場景?
2、初聽:
(鼓勵學生欣賞樂曲后,根據感受發表自己見解:熱烈、奔放、歡快、載歌載舞……)好,就讓我們一同領略用如此炙熱的音樂語言來傾吐心聲的民族,有著怎樣燦爛的民族文化,請同學們通過彝族人網查找關于彝族節日、民歌、舞蹈方面的資料。(學生上網查找資料,教師播放《快樂的啰嗦》)
3、學生分組匯報,教師總結:
a.、節日:插花節、植樹節、祭龍節、賞花節、火把節……(多媒體播放火把節盛況) b、民歌:敘事歌、山歌、情歌、兒歌。
以上就是愛我中華音樂教案的全部內容,2、能否初步學會歌曲《冬瓜和南瓜》,節奏、旋律、情緒正確。小學三年級下冊音樂教案篇二:內依巴河 教學目標:欣賞《內依巴河》,了解拉丁美洲民族特色的歌曲,感受作者對內依巴河旁充滿愛的、溫暖的小草房的眷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