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歷史起源?彝族的來源眾說紛紜,主要有北來說、南來說、東來說和云南土著說等,學術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北來說。據漢文和彝文歷史資料記載,彝族先民與分布于西部的古羌人有著密切的關系,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那么,彝族的歷史起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彝族的由來實際上就是蒙古族,因為彝蠢純族人是特別碼檔拿喜歡遲搭吃大米的,并且都是同一血系的人,所以就有了彝族這個稱號。
彝族主要來源于古羌人,剛開始并不叫彝族,是建國之后才改的名字。千萬不要低估彝族,它是我國六大少數民族之一,人口主要是分布在云南、貴州、四川和廣西的山區(qū)和沿海丘陵之間。自去年年底,彝族總人口已經有871萬了,是個非常龐大的少數民族了。
彝族人的祖先是在青藏高原附近生活的古羌人。根據中國和彝族的權威史料記載,在古代,彝族與分布在中國西部的羌族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因此,彝族應該是從古羌族進化而來的。從公元前4世紀開始,古羌人大規(guī)模南遷,這些南遷的古羌人胡早被稱為氐人。他們從四川西部一直向南到云南北部,然后到廣西南部。他們不僅帶來了自己的文化,也帶來了他們這個民族的習俗。
關于彝族的創(chuàng)始人其實,彝族的創(chuàng)始人不止一個,但最為出名的就只有支嘎阿魯了。他不僅創(chuàng)造了彝族歷史,而且也為彝族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時至今日,眾多彝族人仍然視他為祖先。
彝族的第二個創(chuàng)始人叫阿普篤慕,根據古代彝語書籍《洪正凱水泛濫》中的記載,阿普篤慕生活在洪水時代,不僅被居住在各地的彝族人奉為祖先,也被稱為六祖。希慕遮是第三個祖先,也是對彝族做出過巨大貢獻的人。他不僅制造了新石器文化,還發(fā)明了采礦技術和冶煉技術,為彝族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奠定了基礎。
彝族的來源眾說紛紜,主要有北來說、南來說、東來說和云南土著說等,學術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北來說。據漢文和彝文歷史資料記載,彝族先民與分布于西部的古羌人有著密切的關系,彝族主要源自古羌人。
在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初期,彝族先民活動的中心大約在滇池、邛都(今四川西昌東南)兩個區(qū)域。在這些地區(qū)居住著稱為“邛都”、“昆明”、“勞浸”“靡莫”和“滇”等從事農業(yè)或游牧的部落。根據彝族的歷史傳說,其祖先在遠古時代居住在“邛之鹵”,后來才南下到“諾以”、“曲以”兩水沿岸(即金沙江和安寧河流域)。
彝族的信仰
彝族巖陵的宗教信仰基本上還處于原始宗教的階段,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和萬物有靈粗亂戚的觀念普遍存在于社會當中。本民族的祭司“畢摩”、巫師“蘇尼”在彝族地區(qū)有一定的影響,這種情況在川、滇毗鄰處的大、小涼山較為突出。在滇、黔、桂彝區(qū),除保留著本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信仰外,部分地區(qū)還流行著道教、佛教。近代以來,基督教與天主教也傳入少數彝族地區(qū)。陪含
彝族,主要居住于中國西南地區(qū),總人數8714393(2010年),在承認的56個民族中為第六大少數民族。中國彝族聚居區(qū)和人口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貴州三省,其余各省市區(qū)也均有散居分布。彝族的語言屬漢語系藏鉛棗緬語族彝語群彝語支,有六種方言。
彝裂祥族的由來
彝族在中國境外也有少量分布,在越南、老撾、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人口約有近百萬彝族,部分居住地還留存有少許指路經和古彝文。越南的彝族支系被稱為“倮倮族”,大多數屬于說彝語南支的尼蘇方言。人口3,307人(1999年),為承認的56個民族之一,分布在河江、高平和老街等省。
中國的彝族內部多個分支,有尼蘇(崇尚黑色)、納蘇(納蘇頗)、羅武、撒尼、阿西、玀玀、米撒潑、等多種稱謂,部分不同稱謂代表不同支系,各個支系族肆激搏群之間主要以方言和服飾區(qū)別。
彝語原有一種表意文字,史稱爨文,也有人認為它是音節(jié)文字,其中比較通用的有一千多個。1975年的四川《彝文規(guī)范試行方案》確定了819個規(guī)范彝字,該方案1980年被國務院批準,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推行。越南的倮倮族大多數屬于說彝語南部方言的尼蘇人。
彝族文化藝術源遠流長,用彝文記載的歷史、文學、醫(yī)學、歷法等著作中,擁有價值極高的珍貴文獻。
彝族,古代被稱為“夷族”。
彝族,原稱“夷族”,其名源于漢史記載中的“西南夷”(西南少數民族的統稱)。根據彝文典籍《彝族源流》掘鉛、《西南彝志》等歷史巨著記載,自稱為尼(?歲昌),古代漢語“尼”發(fā)音為夷,故漢文記載多稱“夷族”。
1956年,在破除舊社會的民族歧視稱期間,彝族派代表進京會見毛主席,毛主席了解情況和聽取意見后給出建議,由于“夷族”之稱帶有貶義(蠻夷),便將“夷”改為“彝”,意為房子(彑)下面有“米”有“絲”、有吃有穿,象征興旺發(fā)達,故乎散扒把“夷族”改為“彝族”。
以上就是彝族的歷史起源的全部內容,引言:彝族主要是來源于古羌人。在1956年的時候,彝族代表進京會見毛主席,毛主席在了解之后,就將“夷族”改為“彝族”,意思是有吃有穿,所以才會將之前的稱呼改為彝族。彝族是我國第六大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