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邯鄲歷史地震記錄 邯鄲為什么不地震 邯鄲在地震帶嗎 邯鄲會地震嗎 河北邯鄲地震概率大嗎
地震發生很常見,在全球范圍之中,幾乎每天都有大小不一樣的地震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最多。而在科學記錄之中,我們甚至看到了9級左右的超強地震,這個破壞可以說非常巨大。而在我國地震紀錄之中,也出現過較大地震,近代記憶最深刻的可能就是汶川地震了。而在清代的時候,我國還有這樣的一次大地震,是發生在冀豫間磁縣地區,就是如今的河北省邯鄲市磁縣。
在該地區,190年前發生了一次7.5級大地震,精確的時間是1830年6月12日戌時,震中位置:36.4°N,114.2°E。震級:里氏7.5級,震中烈度:Ⅹ度。極震區地裂涌水,出黑白沙、泥沙;漳河、釜陽河干涸見底;城墻、房屋、大橋坍塌。死亡近100人,牲畜不可勝計,這就是一脊棗個公開結論。
190年前磁縣7.5級大地震是什么原因?
建立在現有的基礎上,對于磁縣7.5級大地震的很多科學問題依然至今是謎,而初步確定是北西西走向的磁縣—大名斷裂西段(南山村—岔口斷層)為該次地震的發震斷層,當然謎底就是該地震的發震斷層南山村—岔口斷層有沒有記錄古地震事件?這才是最為關櫻山拆鍵的問題,所以地震局給出的這個原因也是一個基礎性的說明,是一個初步結論。
當然建立在現代科學的基礎之上,地震發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板塊運動和斷層帶滑動帶來的,而無法進行精確確定磁縣7.5級大地震主要原因就是不知道是否存在周期性的活動,這就是第二個最為關鍵性的問題,磁縣—大名斷裂東段隱伏于華北平原之下,是不是一條活躍的地震帶,地震專家也暫時不知道,這就是第三個問題,所以對于磁縣7.5級大地震的研究,地震專家們得出的數據真的是有限的。
同時根據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說,在華北平原地表面之下還有很多隱藏性不同方向的斷裂帶,主要有北東東向和北西西向兩組。其中地質學家們發現“南山村—岔口斷層”在距今12萬年以來有過活動的斷層,同時還發現了沿斷層發現高度2-4米、最高約7米的地震斷層陡坎,被認為是1830年磁縣7.5級地震的地表破裂痕跡,這就是大概的情況,所以具體的原因還得繼續研究才行。
未來還會出現大地震嗎?
很明顯,地震局給出的答案是很多都未知的(懸而未決的問題),上面我們也說了,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問題不知道,該地區有沒有出現過地震,斷裂帶是都是活躍的,有沒有地震周期等等。那么就無法進行說明未來是否會有大地震發生。本身來說,地震在科學之中都是無法精確預測的,所以對于磁縣7.5級大地震未來會出現什么情況,也沒人知道,這是全球科學界的難點。
而地球物理學家們根據之后發生的一些小地震的地震波記錄,經反演計算,推測1830年磁縣7.5級地震的震源體深度約為15千米,地下深處震源斷層為北西西走向的高傾角走滑斷層,與地表發現的南山村—岔口活動斷層在空間分布上基本一致。所以也才給出了初步的確認結論,那就是本次地震是由于斷層帶活動帶來的。這就是大地震情況,再次說明未來是否還會出現大地震,這個是無法確定的。很多問題都不知道。
地震無法預測,如何做地震防御?
地震無法預測,而如今我們主要是利用“地震預警”來進行地震防御。地震預警也是發生在地震之后給予的一種“預警機制”。根據科學機制數據顯示,地震預警是指地震發生之后,臨近震中的觀測儀器通過捕捉到地震波之后,快速估測地震的大小并且預測地震可能唯嘩造成的影響。然后趕在破壞性的地震波到達目標區域之前,發出緊急警告,以減少地震帶來的損失。
所以地震預警是建立在地震波的基礎之上進行的,這里也需要重點強調下,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測,大家不要搞混了,很多人有時間都因為地震預警產生錯覺,那就是說在每次收到地震預警消息之后,過一會地震才發生,其實這個時候地震已經發生了,傳播過來讓我們感到地震來了的是“地震波”,所以綜合情況來說,地震預警確實提供了好處,但是這并不是地震預測,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這也提醒了我們,無論是生活在地球什么區域,都要學會地震防御知識,因為至今科學家們還做不到地震預測。
在。
邯鄲地處華北平原地震帶,地質構造復雜,轄區內有多條地震斷裂帶,其中大名--磁搭喚縣斷裂帶和太行山前斷裂帶在境內交匯謹枝棗,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破壞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華北地區有著兩個相對活躍的地震帶,一是華北(河北)平原地震帶,是從南邊的邯鄲往北一直到唐山,另一為燕山渤海地震帶,從西北地區的張家口一直延伸到東南的渤海灣地區。
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發生大地震時不要急。破壞性地震從人感覺振動到建筑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祥拆間內你應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擇。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可以迅速跑到門外。
如果住的是樓房,千萬不要跳樓,應立即切斷電閘,關掉煤氣,暫避到洗手間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鋪等下面,震后迅速撤離,以防強余震。
遠離危險區。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應用手護住頭部,迅速遠離樓房,到街心一帶。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遠離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壓線等。正在行駛的汽車和火車要立即停車。
參考資料來源:-地震帶
參考資料來源:-邯鄲
不可能。地震的發生是受到地質活動的復雜作用,邯鄲市位于華北地震帶上,地震活動頻繁,歷史上曾發配友生鏈辯過5.1級、5.4級等培喚槐地震事件,據地震學家研究認為,8級大地震并不會在此地震帶。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0月25日12時48分在新疆和田舉殲中地區皮山縣(北緯37.69度,東經改肆77.82度)發生3.4級地震,震源正山深度20千米。
華北地震區共分四個地震帶。
(1)郯城-營口地震帶。包括從宿遷至鐵嶺的遼寧、河北、山東、江蘇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區。是我國東部大陸區一條強烈地震活動帶。1668年山東郯城8.5級地銀絕消震、1969年渤海7.4級地震、1974年海城7.4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地震帶上,據記載,本帶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級地震6次;8級以上地震1次。
(2)華北平原地震帶。南界大致位于新鄉-蚌埠一線,北界位于燕山南側,西界位于太行山東側,東界位于下遼河-遼東灣拗陷的西緣,向南延到天津東南,經濟南東邊達宿州一帶。是對京、津、唐地區威脅最大的地震帶。1679年河北三河8.0級地震、1976年唐山7.8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帶上。據統計,本帶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級地震5次;8級以上地震1次。
(3)汾渭地震帶。北起河北宣化-懷安盆地、懷來-延慶盆地,向南經陽原盆地、蔚縣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靈丘盆地、太原盆地、臨汾盆地、運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我國東部又一個強烈地震活動帶。1303年山西洪洞8.0級地震、1556年陜西華縣8.0級地震都發生在這個帶上。1998年1月張北6.2級地震也在這個帶的附近。有記載以來,本地震帶內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級地震7次;8級以上地震2次。
(4)銀川-河套地震帶。位于河套地區西部和北部的銀川、烏達、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區。1739年寧夏鋒知銀川8.0級地震就發生在這個帶上。本地震帶內宏余,歷史地震記載始于公元849年,由于歷史記載缺失較多,據已有資料,本帶共記載4.7級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級地震9次;8級地震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