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歷史知識點總結?【篇一】高二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完善科舉制的措施 1、唐太宗完善科舉制度的措施 唐太宗提倡用人以德行、學識為本。為此唐太宗擴充學校,加強管理。管理中央學校的機構為國子監,其度下有六學: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那么,必修二歷史知識點總結?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向所有的人學習,不論向敵人或朋友都要學習,特別是向敵人學習。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知識點大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知識點1
識記1929年美國經濟危機及影響、“自由放任”政策
-1、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1)原因:
根本原因:生產資料私有制與生產社會化之間矛盾(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具體原因:
①勞動人民相對貧困,購買力低
②股票投機過度
③分期付款和銀行信貸,使市場虛假繁榮
直接原因:生產與銷售矛寬銷盾尖銳
(2)爆發的標志、地域范圍:1929年美國華爾街股市崩潰; 美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3)經濟危機表現:股市崩潰,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失業人數激增,農產品價格下跌。
(4)特點:范圍廣、時間長、破壞性大
(5)影響:
①對各國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
②(各國):加深各國社會危機:游行罷工不斷;法西斯分子興風作浪。
③(世界):各國加緊國際市場的爭奪,彼此矛盾尖銳。同時加緊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奪,激起當地強烈反抗,從而加劇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④促使羅斯福新政,確立了國家干預經濟的資本主義發展模式。
-2、胡佛反危機措施
(1)措施: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不干預經濟。
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中歷史則肆必修2知識點總結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土地制度的演變
1、原始社會: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2、奴隸社會:井田制——土地國有制
瓦解原因:
①根本:生產力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②直接:私田出現;
井田制瓦解的標志:魯國實行初稅畝
井田制徹底瓦解:商鞅變法,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3、封建社會: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特點:土地個人所有、土地可以自由買賣或轉讓
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的影響:地主依靠政治經濟特權,大量兼并農民的土地,造成了社會的兩極分化;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有利于小農經濟的發展。
4、抑制土地兼并
(1)目的:保證國家賦稅收入,維護小農經濟、鞏固統治。土地兼并的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
(2)措施:
(1)北魏至唐實行均田制
(2)明朝政府丈量全國土地,按人丁和田畝收稅。
(3)評價:起到鼓勵農民墾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發展的必然結果。
高中歷史必修2知識點總結:重農抑商
1、“重農抑商”政策產生及目的
(1)始于戰國時商鞅變法
(2)直接:確保賦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保鞏固封建統治
2、重農抑商政策的演變:
(1)商周時期:采取鼓勵政策支持商業發展;
(2)戰國:商鞅變法首倡重農抑商;
(3)西漢:推行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富商大賈的勢力;
(4)明清:仍固守重農抑商,實行專賣制度,對民營商業加征商稅,影響資本主義萌芽發展。
【 #高二#導語】只有高效的學習方法,才可以很快的掌握知識的重難點。有效的讀書方式根據規律掌握方法,不要一來就死記硬背,先找規律,再記憶,然后再學習,就能很快的掌握知識。高二頻道為你整理了《高二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高二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完善科舉制的措施
1、唐太宗完善科舉制度的措施
唐太宗提倡用人以德行、學識為本。為此唐太宗擴充學校,加強管理。管理中央學校的機構為國子監,其度下有六學: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
2、武則天完善科舉制度的措施
武則天特別重視科舉,曾一連幾天在洛成殿親自測試貢舉人,并曾命令把在吏部復試者的名字糊掉而進行暗考,開了答后世“殿試”和“糊名”的先河。武則天稱帝后,還破例開了武科內,即在科舉考試當年同時進行武舉考試,內容有騎射、步射、馬槍、負重等內容,考中的可以任用為武官。
3、唐玄宗完善科舉制度的措施
唐玄宗時進士科轉為兼考詩賦,而且詩賦成為最主要的考試內容。進士科也成容為唐朝最重要的考試科目。
科舉制度創立和完善
1.原因
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士族門閥的子弟中選拔,而庶族子弟但是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脊亂能做高官,隨著士族門閥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魏晉以來的注重門第九品中正制,已經無法進行下去了。
要用你的夢想引領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誠、助人圓夢的心態引領你的一生,要用執著、無懼、樂觀的態度來引領你的人生。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歷史必修二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必修二知識點1
一、近代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非課程標準直接明確規定內容)P32
(1)時間:甲午戰后到20世紀初期
(2)有利條件:
①帝國主義擴大經濟侵略尤其資本輸出進漏櫻襪一步破壞中國自然經濟。
②清政府準許民間設廠
③人們呼吁以“設廠自救”、“實業救國”挽救民族危機。
(3)代表企業:張謇的南通大生紗廠
(4)政治影響: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開始了維新變法和民主革命運動。
二、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P34
(1)民國初期(約1912-1919年)民族工業短暫的“春天”:
原因:①辛亥革命的推動:推翻專制統治,掃清障礙;
提高民族資產階級政治地位;
頒布發展實業的法令激發投資熱情
②民眾反帝愛國運動(如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動)
③一戰期間,歐洲帝國主義國家暫時放松對華經濟侵略
表現:紡織業、面粉業的發展等
局限:①地域分布和部門發展仍不平衡(主要沿海和輕工業),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②與外國資本和傳統經濟相比仍占據對劣勢
③發展時間短暫,一戰后由于列強卷土重來而蕭條
政治影響:促使無產階級力量空前壯大,為五四運動、中共誕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奠定了階級基礎。
【篇一】高一必修二歷史知識點整理
1、歷程
(1)夏、商、西周時期以青銅鑄造為代表的手工業,由官府壟斷。
(2)春秋戰國時期,官營手工業繼續發展。
(3)西漢武帝以后,煮鹽頃答、冶鐵、鑄錢等最有利可圖的行業,都收歸官辦。
2、特點
官營手工業由政府直接經營,進行集中的大作坊生產。它憑借國家權力,征調優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產不計成本,產品大多精美。
3、地位
中國的官營手工業素稱發達,在冶金、制瓷、絲織等諸多行業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地位。
4、表現
(1)冶金業
①冶銅技術:原始社會晚期,中國人已掌握了冶銅技術;商周時代,青銅鑄造進入繁榮時期。
②冶煉鋼鐵技術:西周晚期,中國已有鐵器;戰國時期,鐵農具推廣;這一領域眾多的發明創造,如兩漢的高爐煉鐵和炒鋼技術,東漢杜詩發明的水力鼓風冶鐵,南北朝的灌鋼法等,使中國鋼鐵冶煉技術和產量,在16世紀以前一直世界。
(2)制瓷業
①商朝時已燒制出原始瓷器
②東漢燒出成熟的青瓷
③北朝燒出成熟的白瓷
④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兩大制瓷
⑤宋朝中國制瓷技術大放異彩,瓷雀余慧窯遍布全國各地,并出現了五大名窯
⑥明清時期瓷器種類豐富,青花瓷、彩瓷、琺瑯彩爭奇斗艷(江西景德鎮是的瓷都)
(3)絲織業
①距今四五千年,我國已養蠶并有了絲織品。
以上就是必修二歷史知識點總結的全部內容,人教版歷史必修二必背知識點:重農抑商下的古代商業 1、古代商業發展歷程 1興起于先秦時期 ①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經商著稱,因此后世將從事商業活動的人稱為“商人”。②春秋戰國:我國商業繁榮。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