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地圖?主要是借助不同的符號、顏色把各種社會生活的歷史現象諸如階級斗爭、領土變遷、民族運動、戰爭進程、經濟發展等表達出來。歷史地圖(historicalmap),是反映人類歷史時期自然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狀況及其變化的地圖。那么,歷史地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性質不同。古地圖和歷芹鄭史姿弊地圖的區別在于性質不同。古地圖屬于史料,而歷史地圖是歷史學家根據自身的理解與闡釋所繪制的地圖。歷史地圖是反映人類歷史時期自然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狀況及其變化的地圖,是顯示有史以來一切與人類活動有關的具有空間的跡首族地圖。
歷滑凳叢史地圖(historical map),是反映人類歷史時期自然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狀況及其變化的地圖,是顯示有史以來一切與人類活動有關的具有空間信櫻分布和粗散地域差異現象的地圖。
專題地圖的一種。主要依據歷史文獻、考古資料等經分析研究編繪而成。
與古地圖不同,歷史地圖是當代人對歷史的追溯,含有新時代的觀點。隨著歲月流逝,歷史地圖也會成為古地圖。如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重新編制出版的8卷本《中國歷史地圖集祥叢》,是以清代楊守敬編繪的《歷代輿地圖》為藍本,以新中國疆域為底圖,從而反映了時代特征。歷史地圖顯示了歷史的空間格局,故為研究運動規律的,目的在于為當代的發展建設禪凳提供借鑒,以便興利避賀宴旅害。如從有關黃河河道歷史變遷的地圖上可發現河道的遷徙規律以及與自然條件和社會環境的關系,為治理黃河提供了有價值的歷史依據。
中國歷史地圖演變過程:
公元3世紀西晉裴秀用“制圖六體”繪成的《禹貢地域圖》,是見于記載的最早的中國歷史地圖。它是一手升部普通歷史地圖集,表示從傳說中的大禹時代至西晉初年的歷史地理概貌。
唐貞元十七年(801)賈耽制成的《海內華夷圖》廣三丈、高三丈三尺,內容上溯《尚書·禹貢》、下及當代,范圍包括唐朝版圖及其鄰國。它是首創“古墨今朱”雙色注記法的歷史地圖。
北宋稅安禮繪成的《歷代地理指掌圖》44幅,始于帝嚳,迄于北宋,至今尚有宋、明刊本流傳。這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歷史地圖集。
20世紀初楊守敬在其門人協助畢殲老下編繪刊行的《歷代輿地圖》,44組、34冊,以《大清一統輿圖》為底圖,收錄了自春秋至明的重要地名,全部朱墨套印、古今對照,比以往的圖集要精確、詳細、實用。楊守敬的《水經注圖》(刊于1905年)是中國專門歷史地圖中最重要的一種。
20世紀30年代出改卜版的A赫爾曼編繪的《中國的歷史地圖集》除歷代政區外,還包括有先史時期的遺址分布圖和一些重要城市圖。
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不僅彌補了過去各圖的缺陷,而且在內容上也遠較舊圖豐富。
公元3世紀西晉裴秀用“制圖六體”繪成的《禹貢地域圖》,是見于記載的最早的中國歷史地圖。它是一部普通歷史地圖集,表示從傳說中的大禹時代至西晉初年的歷史地理概貌。
一地圖演變史
(1)人類使用地圖的歷史大約有3000年。除石器、刀具等外,地圖也是早期人類探索世界時發明的一種。仿佛有某種巧合,現存最古老的地圖,其形狀和大小與現在的蘋果手機非常類似。
(2)這份地圖很概括,把古巴比倫描繪成圓環形狀,處在地圖中心位置,國土被幼發拉底河一分為二,外圍被海洋環繞。地圖細節不多,大部分地方沒有名字,少數地區才有命名,如亞述。地圖的真正作用,不是用來導航出行,而是讓地圖持有者(帝國皇帝)認識整個世界。
二地圖
(1)地圖租歲(Map)是按照一定的法則,有選擇地以二維或多維形式與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現象的圖形或圖像,它具有嚴格的數學基礎、符號、文字注記,并能用地圖概括原則,科學地反映出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關系。
以上就是歷史地圖的全部內容,歷史地圖(historical map),是反映人類歷史時期自然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狀況及其變化的地圖,是顯示有史以來一切與人類活動有關的具有空間分布和地域差異現象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