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復習資料?19、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氣體。 二、初中化學之三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那么,初三化學復習資料?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化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是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和變化規律的學科做鎮。在初三化學學習中,我們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識點,下面就讓我們來梳理一下這些知識點。
一、化學元素和化合物
1.化學元素是指由相同原子數目的原子組成的純物質,如氧氣、氮氣等。
2.化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質,如水、鹽酸等。
3.化合物可以通過化學反應分解成元素,盯鎮而元素不能再分解成其他物質。
二、化學反應
1.化學反應是指物質之間發生的各種變化,如氧化、還原、酸堿中和等。
2.化學反應的表達式包括化學方程式和化學式。
3.化學反應中常用的實驗方法有加熱、加酸、加堿等。
三、物質的性質
1.物質的性質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物理性質是指物質的外部特征,如顏色、形狀、密度等。
3.化學性質是指物質在化學反應中表現出的特征,如易燃、易氧化等。
四、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是指在水溶液中發生的化學反應,其中的離子是反應的基本單位。
2.離子反應中常見的離子有氫離子、氧離子、氯離子等。
3.離子反應可以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其中包括離子的符號和數量。
五、化學計算
1.化學計算是指在化學反應中計算物質的質量、摩爾數等。
2.化學計算中常用的單位有質量單位、摩爾單位等。
初三化學復習,你可以用一下VCM仿真實驗,用VCM來做實驗,問問題,看演示,這樣子來一個中考的總結,初三化學的總復習,效果會更好!
化學知識點的歸納總結。
一、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的顏色
(一)、固體的顏色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2、綠色固體:堿式碳酸銅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干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10、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硫酸銅,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二)、液體的顏色
11、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1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14、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氣體的顏色
17、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18、黃綠色氣體:氯氣
19、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氣體。
很多同學在復習初三化學時,因為沒有對知識進行梳理總結,導致復習時整體效率不高。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2022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完整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2022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歸納(完整版)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質組成與構成的三種說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3)、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6、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種原因:
(1)工業“三廢”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農藥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氣體的三種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氣體),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9、質量守恒定律的三個不改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原子質量不變。
10、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三種方法:增加溶質,減少溶劑,改變溫度(升高或降低)。
初三化學復習資料?可以用用VCM仿真實驗,學習,復習,鞏固一體化。
化學總復習資料
基本概念:
1、化學變化: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化
2、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3、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顏色、狀態、密度、氣味、熔點、沸點、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穩定性等)
5、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
6、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凈物組成,各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
7、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8、原子:是在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
10、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
12、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學式: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14、相對原子質量:以一種碳原子的質量的1/12作為標準,其它原子的質量跟它比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相對原子質量
≈
質子數
+
中子數
(因為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對分子質量: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
16、離子:帶有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
注:在離子里,核電荷數
=
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
18、四種化學反應基本類型:
①化合反應:
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
如:AB
=
A
+
B
③置換反應:由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起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如:A
+
BC
=
AC
+
B
④復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如:AB
+
CD
=
AD
+
CB
19、還原反應:在反應中,含氧化合物的氧氏祥被奪去的反應(不屬于化學的基本反應類型)
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生的化學反應(不屬于化學的基本反應類型)
緩慢氧化:進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覺的氧化反應
自燃:由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發燃燒
20、催化劑:在化學變化里能改變其它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在化學變化前后都沒有變化的物質(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應MnO2是催化劑)
21、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物質的質量總和。
在初三復習化學時,很多同學由于之前沒有對知識進行總結梳理導致復習時效率不高。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學必背知識點總結梳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初三化學必背知識點總結梳理
1、構成物質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2、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例如水、二氧化碳、氫氣、氧氣等物質。
3、由原子構成的物質:金屬、稀有氣體、金剛石、石墨等物質。
4、物質構成的描述:物質由××分子(或原子)構成。例如:鐵由鐵原子構成;氧氣由氧分子構成。
5、分子基本性質:⑴質量、體積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運動且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運動速率越快 例:水的揮發、品紅的擴散;
⑶分子間存在間隔。同一物質氣態時分子間隔最大,固體時分子間隔最小 ;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就是分子間的間隔受熱時增大,遇冷時變小的`緣故。
⑷同種物質間分子的性質相同,不同物質間分子的性質不同。
6、分子的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
分子構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構成。
例如: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
②一個××分子由幾個××原子和幾個××原子構成。
例如:一個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二個氫原子構成
7、分子含義: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例:氫分子是保持氫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8、從分子和原子角度來區別下列幾組概念
⑴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種類不變。
以上就是初三化學復習資料的全部內容,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3、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5、物質組成與構成的三種說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