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四冊歷史答案?1、確立皇權至高無上,確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機構,設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地方推行郡縣制 2、經濟上,統一度量衡、貨幣、車軌 3、文化上,統一文字 4、思想上,焚書坑儒 它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轉折點,那么,高一第四冊歷史答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 如果有時空隧道讓你回到西周,你會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治理國家?為什么?
解答:如果有, 我仍然會采取分封制度來治理國家,因為很簡單,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2、 中央集權制度產生以后出現了哪兩大矛盾?它們分別是在什么時候得到解決的?
解答: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君權與相權的矛盾
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在地方實行郡縣制,制度的不斷發展演變。
君權與相權的矛盾——不斷頻繁的更換丞相,后期直接廢除
3、 漢武帝和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有何異同?
解答:同:削弱相權,加強皇權;削弱地方機構的權力;
異:漢武帝設立中朝削弱相權;宋太祖分割宰相的軍權、財權和行政權。在地方上漢武帝削弱王國實力,宋朝收地方精兵、財權、行政權。
4、 結合史實說明古希臘和古羅馬對人類的最大貢獻。雅典的民主制給我們留下了什么啟示?
——直接民主制蘊含著民主的基本原則和精神,并且存在著一定歷史條件下的合理性和適應性。正是這一點,現代民主在對它進行揚棄時,并不是否認而是繼承和發揚了如主權在民、法治、權力制約、公民意識等精神,這些都是民主的重要支柱
5、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政體的異同(英國與美國,法國與德國)
解答——君主立憲和民主共和。法國的政體是議會制,德國的是聯邦共和
6、 在18世紀和19世紀,美國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發生了哪兩次重大事件?請分別說明這兩次事件的原因、結果及影響,并談談你的認識。
1.中共七大的重要意義在于()
①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②提出了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③實現了全黨空前的團結和統一④為抗日戰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作了重要準備
A.①②③B.②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大生產運動的歷史功績在于()
A.戰勝了嚴重的經濟困難
B.粉碎了國民黨的經濟封鎖
C.為爭取抗戰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D.為社會主義建設積累了發展生產和管陵銷理經濟的經驗
3.抗日根據地軍民反“掃蕩”采用的基本方針是()
A.游擊戰B.運動戰C.陣地戰D.閃電戰
4.1940年,八路軍在華北發動百團大戰,其戰役目的是()
A.進行戰略*,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
B.粉碎日軍對根據地的掃蕩
C.振奮抗戰的軍民,爭取時局好轉
D.破壞交通線,為*創造條件
5.1942年,中共領導的整風運動為爭取抗戰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這主要是因為整風運動()
A.促進了黨內的團結和統一
B.確定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C.確定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D.糾正了教條主義和宗派主義錯誤
【同步練習題2】
1.中國共產黨維護或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措施或行動中不包括()
A.打退國民黨頑固派的**
B.在根據地政權中實行“三三制”原則
C.實行減租減息,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D.實行精兵簡政政策
2.1942年1月,中共中央《關于土地政策的決議》中規定:“在富農減息減租后,同時(農民)需要交租交息,并保障富農的人權、政權、地權、財權”。
秦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方式:
1、確立皇權至高無上,確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機構,設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地方推行郡縣制
2、經濟上,統一度量衡、貨幣、車軌
3、文化上,統一文字
4、思想上,焚書坑儒
它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轉折點,它結束了“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以高壓政治和殘酷的刑法為主實行集權制度。
漢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方純昌式:
1、政治上,改革官制,削弱王國
2、經濟上,改革幣制,鹽鐵官營
3、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4、軍事上,北擊匈奴,南攻南越
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方式:
1、軍事上,集中軍權(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設禁軍,由皇帝直接統轄,分割兵權
設樞密院,使統兵權,調兵權分離并互相牽制,皇帝直接掌握兵權
實行更戊法,造成兵將分離,防止將領擁兵自重,發動兵變
實行“守內虛外”政策,達到“強干弱枝”,“內外相制的目的。
2、集中行政權、司法權
中i央:削弱、分割相權——實行軍政、民政、財政的三權分立,增設樞密使,參知政事及三司使,便于皇帝總攬大權;
地方:派文官任知州并設立通判相互牽制,削弱地方行政權;地方司法人員由文官擔任,死刑須報中i央復核批準,將地方司法權收歸中i央;
3、集中財權(制錢):各路設轉運使,地方賦稅留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余由轉運使全部運送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據的物質基礎。
4
1,唯物主義哲學家F.培根(1561~1626)反對中世紀的經院哲學,肯定世界是物質的。他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著名口號備州羨,強調發展自然科學的重要性。主要著作有《學術的進步(1605)、《新論》(1620)等。
2,機械唯物主義哲學家T.霍布斯著有《論人》(1658)、《利維坦》(1651)等書,反對王權神授論,提出社會契約學說和國家起源說。他反對教皇和天主教,主張把教會置于國家和君主管轄之下,由國教管制人民。
3,機械唯物主義經驗論創始人J.洛克對啟蒙運動的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他認為知識來源于感覺,經驗是知識的源泉;反對王權神授,主張立法、行政、外交三權分立,擁護代議制政府,提倡自由和寬容。主要著作有《政府論》等。
4,哲學家、歷史學家E.赫伯特(1582~1648)于1624年發表《論真理》,創立自然神學說,認為《圣經》荒誕無稽,理性是尋求真理最可靠的依據。
5,唯物主義哲學家和自由思想家跡悉J.托蘭德(1670~1722)于1696年著書《基督教并不神秘》,主張人的理性能理解圣經教義,無須借天啟之助。
6,唯物主義哲學家J.普里斯特利(1733~1804)則大大推動了18世紀的自由思想。
注意加強君主專v制和中2央集權不w同。前者為6解決君權與r相權的矛盾,后者為4解決中2央與s地方7的矛盾。兩者合稱專g制主義g中6央集權制度。你的問題是問加強君主檔羨專a制的措施,故答案如下o: 6。秦代:實行皇帝制度,皇權至高無p上w;中0央實行三p公1九f卿制;地方0實行郡縣制;焚書0坑儒; 1。漢代:漢承秦制,實行皇帝制度和三f公8九x卿制;漢武帝將信蠢譽多位宰相免職或處死,削弱相權,加強皇權;設立中4朝(外朝);完善監察制度,設立刺史;建立察滑段舉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思想專x制;希望對您有幫助! f╃啊~x瑩t
以上就是高一第四冊歷史答案的全部內容,15.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蔣介石曾經認為“日本的侵略是皮膚病,共產黨才是心臟病”。體現蔣介石這種認識的歷史事件是( )。 A.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B.進攻中原解放區 C.重慶談判 D.發動第五次反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