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三?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1 第13課 從蒸汽機到互聯網 一、蒸汽時代的到來 1、歷史背景: (1)英國取得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為經濟發展掃清了障礙。 (2)隨著工場手工業的發展,應用機器生產成為可能。那么,高中歷史必修三?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其實每科都一樣,做多少題目都一樣,都只是鞏固練習,目的就是見新題型,鞏固知識點和公式。所以,大家不需要搞什么題海戰術,只要踏踏實實把做過的每一道題目都徹底搞清楚了弄明白了,比什么都強。我給大家整理的高二歷史必修三第三課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幫助到你!
高二歷史必修三第三課知識點總結1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課標要求
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與第1課相同)
落實課標
一、百家爭鳴出現的歷史條件
1、社會條件:春秋戰國時期面臨劇烈的社會大變革,舊的思想觀念受到沖擊,帶來思想的大解放,
2、物質基礎:鐵器和牛耕推動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商業繁榮和城鎮興起;
3、階級條件:社會變革導致階級關系變動,不同階級的思想家分別對各種社會問題發表見解;
4、政治條件,王室衰微,諸侯紛爭,沒有一統的思想形態,各國基于爭霸戰爭和政治需要,紛紛網絡人才,養士成風,寬松的局面為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創造了環境;
5、文化條件:私學興起,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壟斷教育局面,培養出大批知識分子,士人階層壯大、活躍。
6、科技條件:自然科學領域成就突出,人們認識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有所提高,這為古代的唯物論和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提供了思想素材。
隨著高考的到來,山東的文科生也開始復習歷史這門科目了。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關于必修三歷史必背知識,歡迎大家閱讀!
必修三歷史必背知識點總結
一、李贄的離經叛道
(1) 內容:
①破除對孔子思想的迷信。
②批判“存天理,滅人欲”的說教, 強調人正當的私欲。
(2) 意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要求。
二、黃宗羲對君主專制的抨擊
(1) 內容:
①揭露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
③主張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2) 意義:抨擊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為以后反專制斗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顧炎武倡導經世致用
(1) 內容:
①重視對社會實際情況的了解, 形成經世致用的思想。
②主張到實踐中求真知, 力求解決國計民生的現實問題。
(2) 意義:開一代樸實學風的先河。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l) 內容:
①世界是物質的, 一切事物都是客觀存在的實體。
②物質的發展變化有規律可循。
③一切事物通過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認識的。
④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2) 意義:啟示近代人們的思維方法, 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必修三歷史必背知識點
宋明理學
一、三教合一
1..隋朝: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又稱“三教合一”。
人教版歷史目錄必修3
第一單元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第1課“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2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第3課宋明理學
第4課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
第二單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
第5課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
第6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第7課啟蒙運動
第三單元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
第8課古代中國的發明和發現
第9課輝煌燦爛的文學
第10課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
第四單元 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發展歷程
第11課物理學的重大進展
第12課破解生命起源之謎
第13課從蒸汽機到互聯網
第五單元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
第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第六單元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第16課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
第17課毛澤東思想
第18課新時期的理論探索
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
第19課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20課“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第21課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
第八單元 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
第22課文學的繁榮
第23課美術的輝煌
第24課音樂與影視藝術
2高中歷史怎么學
1、對于問答題的學習:
平時回答問答題時,無論會不會首先憑借著以前的記憶大概的寫出一些,然后翻到目錄,找到詳細的章節,回答完整。
我們的事業就是學習再學習,努力積累更多的知識,由于有了知識,社會就會有長足的進步,人類的未來幸福就在于此。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梳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1
第13課 從蒸汽機到互聯網
一、蒸汽時代的到來
1、歷史背景:
(1)英國取得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為經濟發展掃清了障礙。
(2)隨著工場手工業的發展,應用機器生產成為可能。
(3)科學技術為生產的發展提供了許多發現和發明。
2、過程:
(1)18世紀60年代,瓦特制成了裝有冷凝器的單動式蒸汽機。
(2)80年代,他又制造了聯動式蒸汽機,采用曲柄機構,使往復的直線運動轉變為旋轉運動。
(3)瓦特還在蒸汽機上增加了可自動調節蒸汽機速率的裝置。工業部門先后采用蒸汽機作為動力。
3、意義:19世紀三四十年代,人類進入蒸汽時代。蒸汽機促使工場手工業作坊轉變為機器大工業工廠,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化大生產逐漸形成。在工業化進程中,工業城市形成。英、法、美等國家成為工業國家。世界各地的聯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整體。
二、電氣革命的出現
1、過程:
(1)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為發電機的研制奠定了理論基礎。
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比如一條大河, 要靠很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經常要讀書, 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松。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小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1
第16課 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
一、三民主義的提出
1、孫中山創立三民主義的背景:
(1)鴉片戰爭以后,民族危機不斷加深。
(2)許多先進的中國人提出不同的救國主張,通過這樣或那樣的改良,使中國免遭列強侵略、擺脫危機。
(3)19世紀末,當中國面臨瓜分危機的時刻,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歷史舞臺。
2、三民主義的創立:
(1)1895年,孫中山學習西方資產階級政治理論,豐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1905年,孫中山同黃興、宋教仁等在日本東京組建了中國同盟會。
(3)在《中國同盟會總章》中,孫中山提出同盟會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不久,又將這個綱領進一步闡發為以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為目標的“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
3、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
(1)民族主義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清朝封建統治;
(2)民權主義指“創立民國”,通過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3)民生主義即“平均地權”,主張核定地價,現有地價歸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會進步所增漲的地價歸國家所有,由國民共享。
以上就是高中歷史必修三的全部內容,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1 第16課 三民主義的形成和發展 一、三民主義的提出 1、孫中山創立三民主義的背景: (1)鴉片戰爭以后,民族危機不斷加深。 (2)許多先進的中國人提出不同的救國主張,通過這樣或那樣的改良,使中國免遭列強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