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三省歷史?大約在公元前世紀的堯舜時代,全國劃分為九個州,當時東北地區為幽州境內,夏商周時期,勞動、生息在東北地區的有肅慎、東胡、華夏、古朝鮮、發等民族。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年),遼寧是燕國的遼東郡和遼西郡。西晉時,那么,東三省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東北,古稱營州、遼東、關東、關外、滿洲,是中國東北方向國土的統稱。包括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即“東五盟市”:赤峰市、興安盟、通遼市、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市)。東北是華夏民族的傳統聚居地,在中國的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 ,周天子分封諸侯以屏藩王畿,賜周召公姬奭以東北之地,是為燕國的始祖。周召公姬奭(前十一世紀 又作“邵公”、“召康公”、“太保召公”。姓姬名奭(音「是」shì),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
燕國是西周至戰國時期的一個重要封國。關于它的始封,《史記》卷34《燕召公世家》有明確的記載,稱:“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于北燕”。《史記》卷4《周本紀》也說武王伐紂之后,“封召公奭于燕”。召公名奭,姬姓,是與周室同姓的貴族,因食邑于召,稱為召公。他和周公旦、太公望,都是西周開國奠業的重臣,也是周文王、武王最為信任、倚重的人。燕昭襄王(?—前279年)在位的時候,向東襲破東胡修筑長城,向南討伐齊國,燕國達到極盛。
燕王喜三十三年(公元前222年), 秦滅韓、魏、楚后,再遣王賁攻燕遼東,燕軍戰敗,燕王喜被俘,燕國滅亡。秦軍回師攻代,代王嘉被俘。燕遼東故地和代地被秦分別設為遼東郡和代郡。
古代東北是指中國境內的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個省份。這個地區在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中國的邊疆防御和經濟發展方面。古代東北以其豐富的自然資源、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樣的民族文化而聞名。遼寧省位于中國東北的南部,以其豐富的煤炭和鐵礦資源而著名。吉林省位于東北的中部,以其遼闊的農田和重要的糧食產區而知名。黑龍江省位于東北的北部,以其廣闊的森林資源和重要的水運通道而聞名。古代東北地區的發展離不開這些獨特的地理和資源優勢。無論是歷史上的遼東半島、滿洲或現代的東北經濟區,古代東北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東北著名的歷史事件有九一八事變,江橋之戰,偽滿洲國的建立,皇姑屯事件等等。
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國東北蓄意制造并發動的一場侵華戰爭,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滿鐵路路軌,并栽贓嫁禍于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占沈陽,又陸續侵占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后,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1931年“九一八”后,張學良不抵抗就放棄了東北大片國土,雖然如此,中國人民和愛國的中國軍隊并沒有放棄抵抗,發生在1931年11月4日的齊齊哈爾江橋抗戰,就是中國軍隊對日本帝國主義第一次有組織的反擊。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第一次有組織的抵抗侵略者的戰斗就在這一天打響了!當時馬占山手下只有步兵三個團,騎兵一個團,炮兵一個營。敵眾我寡,裝備上更是相差懸殊。但是馬占山麾下的戰士們,以自己的血肉之軀把武裝到牙齒的日本侵略軍阻擋在嫩江對岸十四天之久。
偽滿洲國(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日本占領中國東北三省后,所扶植的一個傀儡偽政權。
中國說到領土,往往喜歡用“自古以來”,大家耳熟能詳的“xx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就是這么來的。既然敢說“自古以來”,自然就有我們說話的底氣和證據。例如,中國東北地區,包括被如今俄羅斯占據的外東北地區,我們就可理直氣壯的說,這些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為什么敢這么說呢?
中國東北地區
黑龍江是我國東北地區最大的河流,它發源于肯特山,最終注入了太平洋。不過,在古代,黑龍江的名字并不是這個,而是黑水。因為,當時居住于此的中國先民們看到這條河水發綠黑色,故取此名。在《山海經》中,就有“北海之內有山名,幽都之山,黑水出焉”的說法。在《國語》中,也有滿族的祖先肅慎人向周武王進貢弓箭的記載。
到春秋戰國時期,燕昭王發兵北伐、東擊朝鮮,占領了東北遼河一帶大片土地,拓土3000余里,設置了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等郡,將燕國的勢力擴展至東北地區。燕國所修筑的長城,也一直修到了東北地區。
黑龍江流域
秦一統天下之后,延續了燕國對東北地區的統治。兩漢建立后,漢朝除了繼承秦朝對于東北地區的統治之外,同時攻滅了衛氏朝鮮,直接在朝鮮半島設立了由中央統轄的漢四郡。
東漢末年,中原大亂,東北地區先是由公孫氏割據,后又被高句麗政權占據。
東北三省不是我國戰斗力做薄弱的地區,但是在九一八事變發生時,我國方面卻任由日本人的踐踏,對此很多人懷疑東北三省怎么淪陷的,難道真的只是張學良指揮出現問題?
張學良
張學良下達不抵抗命令
九一八事件發生的時候,駐東北指揮張學良正在出席北平的慈善義演,當活動結束之后,張學良接到急電。到凌晨張學良開始召集在北平的東北軍官展開回憶,在這個會議中張學良下令指示為了避免沖突,將采取不抵抗的政策來化解災難,這項會議持續了一個通宵的時間。
對于下達了這樣的命令,在張學良晚年時期的解釋是,我們責備他不抵抗他不會承認,但是若責備他做了一個錯誤的判斷,他會接受。據他自己介紹,他認為日本人不會這樣肆無忌憚的去攻占東北,但是身為軍人會采取這樣的行動,對這次的事件他的判斷確實是錯了。
戰爭前夕日本人還和我們是合作關系
九一八事件
當事件發生很長的一段時間,南京方面都將希望寄托在國聯,希望他們可以出面化解這次的事件。當時蔣介石也未給張學良或者東北方面下達“抵抗命令”。
從1930年我國和日本政府之間就簽署了多項武器買賣的契約,在很長時間中,日本成為我國第一武器出口大國。
以上就是東三省歷史的全部內容,今天我們提到東北,基本上就是指遼寧、吉林和黑龍江這三個省,在改革開放以前,東三省也是我國最重要的工業省份。歷史上,東北是指一個很大的區域,并不是單指這三個省,據查證東北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職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