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截止2021年,美國有245年歷史 ,因為美國是在1776年成立的,美國的歷史是:1、1776年7月4日,在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由喬治·華盛頓任大陸軍總司令,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成立。2、1783年獨立戰爭結束,英國承認13個殖民地獨立。1787年通過美國憲法,成立聯邦制國家。3、那么,美國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美國從1776年開始誕生,有234年歷史。
美國1776年7月4日發表《獨立宣言》,宣告美利堅合眾國成立,至今已經有234年。美國源自于1776年脫離英國統治的北美殖民地,13州的殖民地代表一同發表了《美國獨立宣言》,在經歷艱苦的獨立戰爭后,于1783年與英國簽訂了《巴黎條約》,從此受到世界各國的承認。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在費城正式通過《獨立宣言》,宣告美國誕生。
冷戰結束(1980年-1988年)
主條目:美國歷史(1980年-1988年)
1980年,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 )當選總統,并簽署了國內減稅計劃和積極反蘇的國際政策。盡管美國赤字飛速增長,但東方集團在日益增長的經濟壓力下開始逐漸瓦解,最終于布什總統(George H.W. Bush)在任時戲劇性的崩潰。
新時代(1988年-現在)
主條目:美國歷史(1988年-現在)
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在海外依舊進行著各種軍事行動,包括1991年海灣戰爭。1992年比爾·克林頓上臺后,得益于數字革命和互聯網帶來的巨大機遇,美國經濟迎來了其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增長。
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遇九一一事件,由奧薩馬·本·拉登策劃的恐怖活動襲擊了紐約世界貿易中心和華盛頓五角大樓。作為回應,美國總統喬治·W·布什下令軍隊入侵阿富汗并推翻了庇護本·拉登的塔利班政權。2003年,布什又以反恐為名,入侵了伊拉克,推翻并抓捕了薩達姆·侯賽因。第二次伊戰遭致了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的反對,進一步加劇了全球反美情緒。
1.美國至今共有1232年歷史
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英屬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布獨立,標志著美國的誕生。至今,2008年。
2.美國是沒有分朝代的,是總統制,至今共有43位總統(包括現在的小不死)上任。
3.美國短短的一段歷史(相對5000年的中國來說他就是個小不點),也經歷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趨勢,1861-1865年的南北戰爭差點把美國分成南北兩個國家,林肯讓美國實現了歷史性的統一。至今,沒有鬧分裂。
獨立運動(1754~1783)
18世紀中葉, 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 已有了裂痕. 殖民地的擴張, 使他們產生某種自覺, 自覺到英國的迫害, 而萌生獨立的念頭. 1774年, 來自12州的代表, 聚集在費城, 召開所謂第一次大陸會議, 希望能尋出一條合理的途徑, 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 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于英王, 并接受處分. 1775年, 在麻州點燃戰火, 5月, 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 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 并發表有名的獨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來打這場仗, 這也是最后致勝的要素. 1781年, 美軍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1783年, 美英簽定巴黎條約, 結束了獨立戰爭.
組成新政府(1784~1819)
革命的成功, 使美國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達他們政治觀念的機會. 1787年, 在費城舉行聯邦會議, 會中華盛頓被推為主席, 他們采取一項原則, 即中央的權力是一般性的, 但必須有審慎的規定和說明, 同時, 他們也接受一項事實, 那就是全國性政府必須有稅收、鑄造貨幣、調整商業、宣戰及締結條約的權力. 此外, 為了防止中央權力過大, 而采取孟德斯鳩的均權政治學說, 即政府中設置三個平等合作與制衡的部門, 即立法、行 政、司法三種權力相互調和, 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權占控制地位.
向西擴張(1820~1849)
19世紀初期, 數以千計的人, 越過阿帕拉契山, 向西移動, 有些開拓者, 移居到美國的邊界, 甚至深入屬于墨西哥的領地、以及介于阿拉斯加與加利福尼亞的俄勒岡. 開拓者勇敢、勤奮地向西尋求更好的生活.
南北沖突(1850~1869)
引起內戰的原因, 不單是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的問題, 還包括了思想上的沖突. 內戰暴露了美國的弱點. 對這個國家的存在, 作了一番考驗. 經過了這次考驗, 美國才步向一個中央集權化之現代國家的坦途. 南北之間, 為奴隸問題而起爭執, 南方在全國政治上的主要方針, 就在保護和擴大"棉花與奴隸"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 主要是制造業、商業和 金融的中心, 這些生產無需依賴奴隸, 這種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沖突都是由來已久的. 1860年代初期, 11個南方的州脫離聯邦, 另組政府, 北方則表示, 為了統一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 1861年, 內戰爆發了, 這場美國人面對面的流血戰, 打了四年, 南方遭到嚴重的破壞, 而且留下深深的傷痕. 1865年, 北方戰勝了, 這項勝利不但顯示美國回復統一, 而且, 從此全國各地不再施行奴隸制度.
工業化與改革(1870~1916)
19世紀初期, 美國開始工業化, 而內戰之后, 則步入成熟階段. 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時間內, 她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 機器代替了手工,產品大量增加. 全國性的鐵道網, 增進了貨品流通. 應大眾的需要, 許多新發明應市了. 銀行業提供貸款, 促成工商業經營的擴大. 故從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間被稱為所謂"進步時期", 1914 年, 世界大戰爆發, 1917年,美國終于被卷入大戰漩渦中, 并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
世界的新地位(1917~1929)
在戰后的10年間, 美國的社會與文化可說是個無生氣、無感情, 屬于商人階級的10年. 據1929年統計, 居城 與居鄉的比率是56%∶44%, 這時舉凡現代生活的特色, 諸如汽車、電話、收音機、洗衣機, 已成為生活的必需品. 戰后經濟呈現極度的繁榮, 原因有二, 一為政府不再干涉私營企業且有立法保護之, 二為新技術的帶 動. 雖然經濟成長很快, 但是基礎不穩.
不景氣時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30~1959)
經濟大恐慌, 影響的不只是美國, 世界各國都受到它的打擊, 經濟大恐慌, 使上百萬的工人失業, 大批的農人被迫放棄耕地, 工廠商店關門, 銀行倒閉…… 一片蕭條. 1932年, 羅斯福當選總統, 他主張政府應拿出行動來結束經濟大恐慌, 新政府雖然解決了許多的困難, 但美國的經濟還是要到二次大戰, 才蘇醒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 美蘇兩國, 關系日趨惡化, 分別在軍事、政治、經濟、宣傳各方面, 加緊準備, 一如戰時, 這種狀態, 被稱為"冷戰".
1960年以來
美國歷史自1960以來, 許多方面仍是戰后發展的延續. 經濟方面, 除了周期性的不景氣, 則仍不斷膨脹;從 城市移居到郊區的人口, 繼續增加, 1970年, 居郊人口超過了居城人口. 1960年初期, 黑人問題成為美國內部最主要的問題.
1960年代中期, 許多美國人開始不滿政府的對外政策. 此外, 由于工業的發展, 人口的集中, 60年代后期, 生態環境的污染廣受注意. 70年代初期, 由于能源危機而導致的經濟蕭條, 是大恐慌以來, 最嚴重的一次.
70年代中期, 經濟一度復蘇, 但到70年代未期, 又出現通貨膨脹. 1976年, 美國建國200周年, 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 1981年4月12日, 美國成功地發射"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 將人類又帶入另一個太空新紀元. 1985年, 里根連任總統, 在日新月異的人類發展史中,美國將展開新的一頁.
1、早期文明。
在四萬多年前,印第安人的祖先經由北美洲到中美洲和南美洲,當哥倫布到達他認為的新大陸時,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約有3000萬。
而居住在今天美國、加拿大地區的印第安人約有150萬人;這些土著人種的構成,無論從遺傳、語言、社會等方面來看,都有很大的差異。
據估計,15世紀時在格蘭德河以北至少存在著400種互不關聯、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態,有著多種多樣的人體類型和語系。
大約10000年前,又有另一批亞洲人,移居到北美北部,即后來的愛斯基摩人,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種人大概是維京人,有人認為他們在1000年前曾到過北美東海岸。
2、殖民時期。
1607年,一個約100人的殖民團體,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在以后150年中,陸續涌來了許多的殖民者,定居于沿岸地區,其中多來自英國,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意大利和其他國家。
歐洲移民通過大規模屠殺印第安人,搶奪其財物,大規模占領印第安人的土地。
18世紀中葉,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他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以上就是美國歷史的全部內容,美國歷史概括簡介:美國全稱美利堅合眾國(英語: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原為英國殖民地,后因種種因素逐漸興起而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北美洲原始居民為印第安人。16-18世紀,正在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西歐各國相繼入侵北美洲。到了十八世紀中期,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塊殖民地,殖民地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