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歷史思維導圖?八年級歷史上冊各課思維導圖 如圖: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 ,它簡單卻又很有效,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 思維導圖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思維導圖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那么,八年級上歷史思維導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八年級歷史第15課思維導圖如下:
1、中心主題:本課標題,例如中國近代史——第15課抗日戰爭。
2、主要內容:背景,描述抗日戰爭爆發前的國內外形勢,如日本侵華的企圖、中國內部的問題等。抗日戰爭的開始,如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等重要事件。國共合作與全民抗戰描述國共兩黨合作,以及全國人民參與抗戰的情況。抗日戰爭的重要戰役,如淞滬會戰、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等。抗日戰爭的結束與結果,如日本投降、抗戰勝利等。
3、次要內容:抗日戰爭對中國的影響,如對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的影響等。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如中國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等。
4、學習本課的意義:強調抗日戰爭的重要性和意義,以及它對中國和世界的神舉歷史進程的影響。
思維導圖的技巧:
1、確定中心主題:在開始創建思維導圖之前,首先要確定中心主題。這通常是課程的標題或主要概念。將中心主題放在思維導圖的中央,并用一個易于辨認的圖形或符號來表示。
2、列出主要分支:根據課程內容,列出與中心主題相關的主要分支。這些分支應該是課程的主要部分或章節。將每個分支與中心主題連接起來,并用不同的顏色或線條樣式來區分。
歷史思維導圖八年級第四單元如下:
一、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全面抗戰)。
1、時間:1937年7月7日2、地者歷點:北平。
3、經過:日本以軍事演習為名,向中國駐軍發動突然進攻,中國軍隊奮起抵抗。
4、影響: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
二、南京大屠殺。
1、時尺嫌差間:1937年12月(持續六周)。
2、手段:集體槍殺、焚燒、活埋、砍頭、軍犬撕咬等。
3、結果:屠殺中國軍民30萬人以上。
三、共赴國難。
對軍隊進行改編: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南方八省的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
方法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思維形象化的方法。我們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類大腦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種進入大腦的資料,不論是感覺、記憶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數字、符碼、香氣、食物、線條、顏色、意象、節奏、音符等,都可以成為一個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
每一個關節點代表與中心主題的一個連結,而每一個連結又可以成為另一個中心主題,再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呈現出放射性立體結構,而這些關節的連結可以視為您的記憶,就如同大腦中的神經元一陵皮樣互相連接,也就是您的個人數據庫。
八年級歷史書上冊主要包含8個單元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