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乾隆皇帝?乾隆名字叫愛新覺羅·弘歷。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后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行使國家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那么,歷史上乾隆皇帝?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乾隆皇帝生平簡介: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后當了三年太上皇,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
乾隆帝在位期間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并且當時文化、經濟、手工業在有清一代算是比較繁榮。
但主要物品產量還是沒有趕上明代,但在位后期奢靡,使清朝統治出現了危機,發生白蓮教起義,文字獄之風比康熙時更嚴酷,束服了人民的思想,閉關鎖國,驕傲自大的思想,使清朝國力日益衰敗。廟號"清高宗",葬于清東陵-裕陵。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禪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慶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卒于養心殿,享年89歲。
擴展資料
乾隆帝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
乾隆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國庫日漸充實。
康熙五十年(1711年),弘歷出生于北京雍親王府。弘歷自幼聰明,五歲就學,過目成誦。
康熙六十年(1721年),據說康熙帝在雍親王府就是后來的雍和宮第一次見到了孫子弘歷,當時弘歷十歲,祖父康熙見而驚愛,令養育宮中,親授書課。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書立儲密旨,立弘歷為繼承人,藏于錦匣,置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后。
雍正二年(1724年)底,康熙皇帝“再期忌辰”,弘歷第二次“祭景陵” 。
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賜成大婚,與出身滿洲名門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女富察氏結為夫妻,居紫禁城西二所(弘歷即位后改名為重華宮) 。是年,三阿哥弘時因放縱不謹,削宗籍 。
雍正八年(1730年),嫡子永璉生,雍正帝親自命名為永璉,隱含繼承皇位之意,將所著論賦詩詞等編成十四卷之《樂善堂集》。
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歷被封為和碩寶親王。 自此,經常奉命祭陵、祭孔、祭關圣帝君、享太廟、祭地、祭太歲、祭大社大稷等。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弘歷與弘晝、鄂爾泰等共同辦理苗疆事務。八月二十三日凌晨,雍正帝去世,內侍取出諭旨,宣布弘歷即位。九月初三日,即皇帝位于太和殿,頒登極詔書,大赦天下,以明年為乾隆元年。 九月二十七日,移居養心殿。
清朝人物簡介---乾隆皇帝
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關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將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頂峰的同時,也親手將它帶向低谷,他是影響中國18世紀以后歷史進程的重要皇帝。
弘歷是雍正帝第四子,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雍親王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年號乾隆。
弘歷幼年天資聰穎,頗受皇祖康熙帝寵愛,曾為其慎擇良師,進行多方面教育。雍正元年(1723年)被密立為太子,十一年封為和碩寶親王,開始參預軍國要務。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去世,弘歷即位。由此,他站到了當時中國社會的至高點,開始施展其“文治武功”。
乾隆帝的“文治”表現于他在政治、經濟上的作為和文化上的貢獻。
乾隆帝即位后,政治上矯其祖寬父嚴之弊,實行“寬嚴相濟”之策,整頓吏治,厘定各項典章制度,優待士人,安撫雍正朝受打擊之宗室。經濟上獎勵墾荒,興修水利,全國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之勢。從乾隆初年至中期左右,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備受后人稱頌的時期。后期倚重于敏中、和珅,尤其寵信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致使吏治敗壞,弊政叢出,貪污盛行,使乾隆帝輝煌的一生罩上了陰影。
我們常在影視劇中看見乾隆帝勤政愛民,還有什么親自去大理尋找親生女兒等等之類。
但是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歷史上的乾隆皇帝并沒有這么高尚,懂文物的朋友都知道,乾隆皇帝的印章至少有一千個。當時民間一副上好的字畫,但是蓋上了乾隆的印章就不值錢了。
今天來舉幾個簡單的實例談簡談乾隆帝。
其一:
在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上,王羲之的真跡一共只有三行,但是乾隆帝的印章就有十幾處,其余的地方全部被他填滿了詩句,一副上好的字畫就這么被毀了。
其二:
王獻之的《中秋貼》一共三十個字,卻被這個十全老人蓋了八十多個章。又一副上等字畫毀在乾隆手里,這只是比較典型的。毀在乾隆手里的字畫何止千千萬?
說起乾隆帝就不得不說文字獄了,下面我要說的有人可能會認為我夸張了,但絕對是承上啟下的因果關系。
文字獄中五件比較典型的事情。
一:瘋子傻子也不能亂說話,不然人頭落地
當時一個叫劉三元的瘋子,有一天他對別人說:“我乃漢氏后裔,大家都來扶持我”。結果這個瘋子因為瘋言瘋語被砍了頭。
二:一個字都不能和皇家有關系
因為不滿《康熙字典》為一家之言,一個叫王錫侯的人花了十七年編成了一部新的字典,名曰:字貫。但因為這部字典里面有康熙、雍正、以及乾隆的名字,乾隆知道后把王錫侯一家二十一口開刀問斬,婦女以及未成年的全部為奴。
近些年開始批評乾隆的聲音更多些,但是講實話,有些時候我們以現在人的想法去要求古人實際上是過于苛刻的,中國儒家思想實在是根深蒂固,而且中古憑借著這套思想一直領先世界一千多年。乾隆年間也算是國泰民安,西方先進思想傳進來和中國固有的思想沖突那么大,開開心心的就接受了然后開始改革才是一個好大喜功的無腦表現。當時誰都不可能料想到這是中國落后個開始,就好比現在中國發展的好好的突然來個人跟我們說社會主義是不對的,我們也不可能接受。而且講實話中國科學和思想上的落后實際上從明朝就開始了,明朝還在八股的時候,同時代的是西方已經開始微積分和大航海了,當時明朝的高級官員對大航海的普遍觀點是白花錢毫無用處。思想和科技的發展是要有社會和歷史鋪墊的,明朝沒把底子打好,讓后我們把落后的鍋直接扣給乾隆其實有些不公平。就算是近現代中國接受西方思想的時候也用了將近一百年。只能說明清時的中國過于強大了,強大到無法看到自己的弱點,盛極必衰吧,中國強大了幾千年,強盛到極點也就是衰敗的開始。但單單就一個皇帝來說乾隆是合格的,在位期間勤于政事,盡職盡責,國家安定,百姓還算富足,足夠了。至于文字獄講實話哪個朝代沒有呢?就算現代就真的沒有嗎?
以上就是歷史上乾隆皇帝的全部內容,乾隆皇帝(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原名弘歷,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統治了60年之久。乾隆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自幼聰明好學,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在位期間,通過一系列的政治、軍事和文化改革,使得清朝達到了極盛的繁榮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