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曾用過的歷史名字?北京以前都有的名稱:薊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永安、圣都、長安、春明、日下、京華、都門、帝州、帝臺、王城、黃州、辰垣、天都、玉京、神京、京師、宛平、大都、京師、順天府、北平等。那么,北京曾用過的歷史名字?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北京的歷史名稱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薊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師、順天府、北平、北京。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
一、薊城
史書記載,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克商以后,封帝堯之后人于薊,封召公爽于燕。另一說周以前就有燕國,后燕國并入薊國,薊國以薊城為國都,就是現在北京的前身。秦滅燕后,設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城。
二、幽州
這個名字最早見于《尚書·舜典》:“燕曰幽州”,是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位置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三、燕都
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為北京的別稱。
四、幽都
唐代曾設置幽都縣,遼代曾設幽都府,所治在今北京一帶。
五、燕京
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史思明稱燕帝,以范陽為燕京。“安史之亂”平定后,取消燕京。北京的正式命名多有變動,可燕京這個名稱廣泛使用。
六、京城
長安成為國都后,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以前,稱首都長安為京城。后來國都就指京城。北京成為國都后,也多稱京城。
北京以前都有的名稱:薊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永安、圣都、長安、春明、日下、京華、都門、帝州、帝臺、王城、黃州、辰垣、天都、玉京、神京、京師、宛平、大都、京師、順天府、北平等。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和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國經濟的決策和管理中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辦公所在地。
北京位于華北平原的北部,背靠燕山,有永定河流經老城西南,毗鄰天津市和河北省。
北京下轄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淀區、豐臺區、石景山區、門頭溝區、房山區、大興區、通州區、順義區、昌平區、平谷區、懷柔區、密云區、延慶區。
北京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擁有7項世界遺產,是世界上擁有文化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著三千余年建城歷史、八百六十余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眾多歷史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北京是聞名中外的文化古城,在歷史上前后共擁有六十多個正名和別稱,可謂是中外城市中歷史地名最多的一個。她的歷史名稱有二十七個薊、燕、廣陽、廣有、伐戎、幽州、涿郡、范陽、幽都、薊北、南京、燕京、永安、析津、宛平、燕山府、圣都、中都、大興、大都、汗八里、北平、北京、順天府、行在、京師、京兆。此外,還有三十多個別稱,如薊門、薊宛、燕都、燕城、春明、日下、京華、京邑、都城、北都、帝城、帝京、天京、天都等。
幽州、大都、北平、析津府、燕都等。
1、幽州
幽州之名,最早見于《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2、大都
元大都,簡稱大都,是元朝的首都,蒙古語稱為Dayidu,突厥語稱為“汗八里”(Khanbaliq),意為“大汗之居處”。
由元代科學家劉秉忠規劃建設,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為元代京師。
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區,北至元大都土城遺址,南至長安街,東西至二環路。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3、北平
北平是北京在歷史特殊時期曾經使用的城市名稱。最早出現于隋朝。后于1427年作為明朝的都城改名為北京,北平早于北京近60年。
民國時于1928年6月20日又改為北平市。日偽政府于1937年l0月12日又將北平改為北京,但實際上并未得到中國政府和廣大人民的承認,北平的名稱在此階段仍在延用。
1945年日寇投降后,又改為北平。直到1949年9月27日將新中國的首都定在北平后,才又將北平改為北京市。
4、析津府
公元938年遼太宗將幽州(今北京西南的廣安門一帶)定為“幽都府”,遼開泰元年(1012),改南京幽都府為燕京析津府,名稱來自于“以燕分野旅寅為析木之津”。
北京的名稱可以追溯到一千五百年前,至今共有薊、燕、廣陽、廣有、伐戎、幽州、涿郡、范陽、幽都、薊北、南京、燕京、永安、析津、宛平、燕山府、圣都、中都、大興、大都、汗八里、北平、北京、順天府、行在、京師、京兆27個歷史名稱,還有薊門、薊宛、燕都、燕城、春明、日下、京華、京邑、都城、北都、帝城、帝京、天京、天都等三十多個別稱,可謂中外城市中名字最多的一個了,也側面展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身為中國人的我常為此感到自豪。接下來我就給你講講北京一些名稱和別稱的由來吧。
在唐朝,人們常稱當時的國都長安為京城,后來人們都沿用這一習慣,把歷朝歷代的國都都叫做京城,這也是北京最常用的別稱的由來,因為歷史上被當做國都的城市最久的還是北京,于是乎北京就有了京城的別稱。
在北平明代洪武元年 (1368年),朱元璋把元朝滅了,為了銘記平定北方的赫赫戰功,下令將當時名為元大都的北京改名為北平,這也是北京在歷史上用的比較多的一個名字,你應該也有聽說過一部電視劇叫北平無戰事,其名字就源于此。
而不到五十年后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 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并下令修建北京城,隨后在1420年遷都北京,這也是現在北京這一名字的由來,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的歷史,后來又經數次改名,但最后人們記憶中最深刻的,至今依然公認的,還是‘北京’。
以上就是北京曾用過的歷史名字的全部內容,北京在歷史上叫過:燕都、幽州、京城、南京、大都、北平、京師、京兆。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