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歷史文化?泉州的歷史文化遺產簡介 1、崇武古城:被譽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灣和湄洲灣之間、惠安縣境東南24千米的崇武半島南端,始建于1387年,是一處集歷史文物、濱海風光、民俗風情、雕刻藝術于一體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2、那么,泉州的歷史文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泉州歷史文化遺產有哪些
泉州歷史文化遺產有:南曲、梨園戲、泉州提線木偶戲、高甲戲、布袋戲、泉州工藝美術、泉州武術。泉州既保存了豐富的中世紀以來中西文化互相交融的珍貴遺產,又保存了眾多的民間習俗。若有小伙伴還想了解更多與“泉州歷史文化遺產有哪些”相關的內容,可繼續跟隨小編往下瀏覽。
泉州有哪些歷史文化遺產
1、南曲:南曲是泉州人最美妙的鄉音,被譽為御前清曲。唐宋時期,典雅的中原古樂移植到閩南之后,兼蓄民歌、方言、南戲音樂的精華,逐漸豐富、發展而成南音。
2、泉州武術:泉州是我國南派少林拳術的搖籃。古代泉州民間練武之風極盛,其中不乏高手名師,俞大猷、蔡九儀、萬正色、蔡玉明、釋妙月諸人皆一時豪杰。
3、高甲戲:高甲戲是福建省主要地方劇種之一。由于高甲戲演出的內容和表演較為輕松、通俗,所以很受民間的喜愛,并在近代流傳到廈門、臺灣以及南洋各地。
4、梨園戲:是中國的珍稀劇種,保留著唐宋南戲特色。它植根于泉州,梨園戲是一個蘊藉豐富的戲劇寶庫,國際友人稱之為中國古代戲曲的“活化石”。
泉州歷史文物有哪些
泉州歷史文物有伊斯蘭教圣墓、千年古桑、老君造像、清凈寺、祈風石刻群、洛陽橋、天后宮、安平橋、東西塔、草庵摩尼教寺、喇嘛教三世佛造像、崇武古城等。
泉州,福建省東南沿海的古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便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這座城市蘊藏著豐富的文化歷史遺跡,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探訪。
1. 開元寺:坐落于泉州市區,是福建省現存最大的佛教寺廟。它始建于唐代,擁有超過千年的歷史。開元寺內的建筑風格獨樹一幟,融合了中西方元素,反映了古代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繁榮。
2. 清凈寺:位于泉州市區,是中國伊斯蘭教的發源地之一,也是泉州地區最大的清真寺。清凈寺建于宋代,具有濃厚的阿拉伯建筑風格,寺內珍藏有眾多珍貴的伊斯蘭教文物。
3. 泉州古城墻:分布在泉州市區,是泉州歷史的見證。古城墻始建于唐代,經過多次修繕,現存的城墻主要為明清時期的遺存。漫步古城墻,可以感受到泉州古城的歷史韻味。
4.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位于泉州市區,是中國唯一的以海外交通史為主題的博物館。博物館內陳列了大量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歷史文物,展現了泉州在古代海外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5. 泉州南少林寺:位于泉州市惠安縣,是中國南傳禪宗的發源地。南少林寺始建于唐代,寺內保存有大量珍貴的佛教文物,寺外的自然風光也十分迷人。
6.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村:位于泉州市安溪縣,是中國著名的茶葉產區。
泉州的歷史文化遺產 泉州的名優特產有哪些
泉州的歷史文化遺產有:九日山祈風石刻、天后宮、真武廟、南清凈寺、外宗正司遺址、泉州府文廟、開元寺、市舶司遺址、德濟門遺址、老君巖造像、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窯址(金交椅山窯址)等。下文是關于“泉州的歷史文化遺產”的具體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往下閱讀了解。
泉州的歷史文化遺產簡介
1、崇武古城:被譽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灣和湄洲灣之間、惠安縣境東南24千米的崇武半島南端,始建于1387年,是一處集歷史文物、濱海風光、民俗風情、雕刻藝術于一體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
2、洛陽橋:原名萬安橋,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橋長834米,寬7米,是中國乃至世界造橋技術創舉,被稱為:北有趙州橋,南有洛陽橋。
3、開元寺:位于泉州市鯉城區西街,創建于唐垂拱二年,初名蓮花道場。武周天授三年為興教寺,唐神龍元年改額龍興,開元二十六年更名開元寺。
4、泉州天后宮:位于泉州市區南門天后路一號,始建宋慶元二年。該宮是中國東南沿海莆田湄洲媽祖祖廟分靈廟宇中現存較早、規模較大的一座媽祖廟。
泉州于唐嗣圣元年(公元684年),開始立州建置, 名曰武榮州。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改武榮州為泉州,泉州城北泉山因而得名。十七年五月,福建行省并入泉州行省,同年七月徙泉州行省于隆興。明初,明朝政府改泉州路為泉州府。國共內戰期間,很多人逃往香港和南洋,以至于今日的海外僑胞中不乏泉州籍的移民。解放初期,國家主要投資都在內地,故經濟發展緩慢。1977年改革開放開始,泉州被定為沿海開放城市,從此進入高速發展期,現在,泉州已經發展成為國內外知名的花園城市。
泉州風物民情古樸精深,別具一格。儒、釋、道三教并盛,互為融合。方言以閩南話為主,通用語言為普通話。泉州是著名僑鄉和港澳臺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華僑、華人624萬人,港澳同胞70萬人。在臺灣,有44.8%的漢族同胞(約900萬人)祖籍泉州泉州是中國歷史上對外通商的重要港口,有著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一座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的開放港口城市。自唐代開埠,即為中國南方四大對外通商口岸之一。宋元時期,泉州港躍居為四大港之首,以“刺桐港”之名馳譽世界,成為與埃及亞歷山大港相媲美的“東方第一大港”,呈現“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
泉州的文化遺產舉世聞名,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文化形式包括梨園戲、南音、南戲、南少林和南派工藝。
1. 梨園戲
梨園戲是以泉音、泉腔、泉調演唱戲文的獨立聲腔劇種。它起源于泉州、漳州等地,其歷史可追溯至唐五代時的泉州歌舞百戲伎藝。1954年,在華東區戲曲會演中正式定名為梨園戲。
2. 南音
南音是源自福建泉州的漢族音樂,以閩南語演唱,被譽為我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南音的唱法保留了唐以前的古老民族唱法,其唱奏者的二度創作極具隨意性,而南管的演奏也保持了唐宋時期的特色。
3. 南戲
南戲是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在中國南方地區最早興起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也是中國戲劇最早成熟的形式之一。
4. 南少林
南少林寺前身為林泉院,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始建于南朝陳永定元年(557年),是南拳的發源地,也是中國寶貴的佛教禪宗文化遺址。
5. 南派工藝
南派工藝特指廣東、福建地區的工藝品,其受竹木牙雕工藝和東南亞文化影響,以鏤空雕、多層玉球和高檔翡翠首飾的雕琢見長,形成了南派藝術風格。其中,拿扒豎揭陽工是廣東揭陽市的傳統手工藝品,也是中國玉器雕刻的著名流派之一,以巧色和工穩精巧著稱。
以上就是泉州的歷史文化的全部內容,泉州有哪些歷史文化遺產 1、南曲:南曲是泉州人最美妙的鄉音,被譽為御前清曲。唐宋時期,典雅的中原古樂移植到閩南之后,兼蓄民歌、方言、南戲音樂的精華,逐漸豐富、發展而成南音。2、泉州武術:泉州是我國南派少林拳術的搖籃。古代泉州民間練武之風極盛,其中不乏高手名師,俞大猷、蔡九儀、萬正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