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歷史?1、據明代《正德瓊臺志》記載,海南島在唐虞三代稱為“南服荒繳”(繳:邊界),在秦代稱為“越郡外境”。這說明海南島在當時為祖國轄區荒遠的邊界。海南島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位于中國最南端。2、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那么,海南的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海南島曾在歷史上有三種古稱:珠崖、儋耳、瓊臺。
珠崖:“珠”亦作“朱”,“崖”亦作“厓”。漢武帝于海南島東北部置珠崖郡,治今瓊山縣東南。元帝時廢。孫吳所置名朱崖,治徐聞(今縣西),在雷州半島,稱海南島為朱崖洲。晉廢。隋再在海南島置郡(珠崖、儋耳、臨振),珠崖治所在今瓊山東南。唐改崖州,廢州存郡時又曾稱珠崖郡。
儋耳:"儋耳"源于海南島古部落的繡面習俗〔在臉面上刻上花紋,涂以顏色,耳朵上戴有裝飾用的耳環而下垂〕,因而得名。
瓊臺:"瓊臺"源于"境內白石有瓊山,土石皆白而潤",宋神宗熙寧年間瓊州置瓊管安撫都監臺,遂稱為瓊臺。
擴展資料
海南簡稱“瓊”。
歷史上最早關于海南出自南梁540年,當年土著歸降南梁,《隋書》 記載”海南儋耳歸附者千余峒”后設崖州,唐朝又設瓊州。故有人稱雷州為”海北”,瓊州為 ”海南”。因此海南省簡稱“瓊”。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海南
海南屬于中國朝代。
海南島是中國的一個省份,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多個朝代。海南的歷史沿革經歷了多個階段的發展。下面詳細解釋海南的歷史背景:
海南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在古時候,海南島歸屬于中原王朝的統治之下,經歷了多個朝代。早在秦朝時期,海南開始被納入中原王朝的管理體系,隨著歷史的演進,海南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逐漸發展。
隨著朝代的更迭,海南島的行政歸屬和地位有所變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海南島歸屬于不同的行政機構管理,如隸屬于廣東省等。然而,不論歸屬于哪個朝代或行政機構,海南島始終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至今,海南島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份,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文化特色。海南島在政治、經濟、旅游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就,成為中國的一個重要省份。
因此,海南屬于中國朝代,這是一個歷史事實,也是現今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
海南的歷史沿革復雜而漫長,從古代至今經歷了多次變革。
唐虞至南北朝時期,海南島被稱作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是揚越之南裔。秦始皇統一嶺南后,海南納入象郡管轄,隨后在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設置了珠崖郡和儋耳郡,加強了中央對海南的直接管理,歷時65年。
東漢時期,馬援平定交趾后,海南的行政建置有所調整,如復置珠崖縣、儋耳縣,歸屬合浦郡。三國時期,吳國在雷州半島設立珠崖郡,實行“遙領”。至南朝梁,廢儋耳郡后,崖州在俚人首領冼夫人的支持下設立,標志著海南本土首次有了實質性的行政區劃,對后世影響深遠。
明清時期,海南歸屬廣東管轄,州縣設置更為明確。明代,海南道管轄范圍擴大,明太祖時期海南島納入廣東省管轄,直至清代,海南設有瓊崖道,下屬府州縣增至11個。民國時期,沿襲清朝建置,設有13個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海南行政區劃經歷了多次調整。1951年設立行政公署,1984年撤銷海南行政區公署,海南省直接管轄市縣,同時設立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各市縣如瓊山、屯昌、文昌等也經歷了撤縣設市的變化。
進入21世紀,隨著三沙市的設立,海南的海域管理也得到了強化,標志著海南在國家行政區劃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整個歷史過程中,海南從早期的邊陲之地,逐漸成為中華版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行政建制的變遷反映了國家治理的進步與海南區域發展的歷程。
在地質時期,海南島原與華夏大陸相連,大約在人類出現的第四紀,由于地殼斷裂才與大陸分離,其間形成15~30公里寬的瓊州海峽,此島孤懸南中國海域中,因而得名“海南島”。
1.唐虞至南北朝
唐虞時代,海南島為南交之地,夏、商、周三代,為揚越之南裔。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廣大地區,在南方設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并將中原幾十萬人遷徙其地。其時,海南島為象郡之外裔。秦漢之交,中原戰亂,秦龍川令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南越國勢力遍及海南島。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伏波將軍路博德、樓船將軍楊仆等率師平定南越之亂。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海南島設置珠崖郡、儋耳郡。
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春又罷珠崖郡,下詔放棄珠崖郡,設置朱盧縣,隸屬交州合浦郡。
在西漢時期,從漢武帝元封元年置郡設縣,至漢元帝初元三年罷棄,前后歷時65年,海南島是在中央王朝的直接管轄之下的。
東漢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趾,往來南海,撫定珠崖,復置珠崖縣,屬合浦郡,而省朱盧縣。
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又復置儋耳縣,珠崖、儋耳2縣均隸屬于合浦郡,督于交州。加強了東漢王朝與黎族先民的聯系。
秦代:越郡外境
西漢:海南島設置珠崖郡(治今瓊山)、儋耳郡(治今儋州)
東漢:撫定珠崖,復置珠崖縣,屬合浦郡,而省朱盧縣。
南北朝:崖州
隋朝:珠崖郡
唐代:設崖州、儋州、振州、萬安州、瓊州等5個州共22個縣,統屬嶺南道管轄。海南簡稱“瓊”系來源于唐代的瓊州。
天寶元年(724年):昌化郡
乾元元年(758年):儋州
民國元年(1912年):海口鎮
民國十五年(1926年):海口市
民國二十年(1931年)2月13日:瓊山縣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海南特別行政區
1950年后: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88年4月13日:設立海南省和海南經濟特區
擴展資料
海南省位于中國最南端,北以瓊州海峽與廣東省劃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對,東瀕南海與臺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邊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文萊和馬來西亞為鄰。
地理位置介于東經108°37′—111°03′,北緯18°10′—20°10′之間,島嶼輪廓形似一個橢圓形的大雪梨,長軸作東北至西南向,長約290公里;西北至東南寬約180公里。
海南省的管轄范圍包括海南島和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海南省全省陸地總面積3.5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其中海南本島面積3.39萬平方公里。
以上就是海南的歷史的全部內容,1. 在遠古到唐代的時期,海南島被稱為“南服荒繳”,在秦代被稱為“越郡外境”,這表明它是中國轄區內的一個遙遠邊界。2. 海南島是古代四大流放地之一,其中崖州位于中國最南端。3.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海南島設立了珠崖郡和儋耳郡,標志著中央政權對海南島直接統治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