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開設了三個特色專業方向:歷史學專業(歷史學方向)、歷史學專業(歷史與社會方向)以及歷史學專業(文化遺產方向)。歷史學方向注重基礎理論教育,旨在培養中學歷史教師和研究人員。學生將深入學習歷史科學理論與方法,掌握中國和世界歷史,具備教育理論和實踐訓練,了解相關人文、那么,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開設了三個特色專業方向:歷史學專業(歷史學方向)、歷史學專業(歷史與社會方向)以及歷史學專業(文化遺產方向)。
歷史學方向注重基礎理論教育,旨在培養中學歷史教師和研究人員。學生將深入學習歷史科學理論與方法,掌握中國和世界歷史,具備教育理論和實踐訓練,了解相關人文、自然科學。課程包括中國古代史、世界古代史等,并在畢業后授予歷史學學士學位。
歷史與社會方向則融合了歷史和社會學,目標是培養復合型人才,能夠教授歷史與社會課程。學生會接觸到歷史、社會學、人文地理等領域,具備調查研究能力,熟悉教育法規,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同樣授予歷史學學士學位。
文化遺產方向非師范專業,專為文博工作培養人才,要求學生掌握文博法律、法規,致力于西北地區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開發保護。課程包括文物保護法規、博物館學等,學制與學分要求相對較低,修滿163學分即可畢業。
西北師范大學的歷史文化學院,作為學校的重要二級學院,成立于2012年5月,其根基深厚,源于具有百年歷史和人文傳統的歷史系和敦煌研究所。歷史學學科自1902年創建以來,已有逾110年的悠久歷史,曾吸引過包括顧頡剛、陸懋德、楊向奎等在內的著名史學家任教或講學。學院師資力量強大,現有42名教師,其中包括5位博導,14位教授,22位副教授,45歲以下教師均為博士或在讀博士,師資隊伍中不乏國家高層次人才和省級教學名師。
學院設有多元化的研究機構,如歷史學系、文物與博物館學系等,以及敦煌學、簡牘學、西北民族與宗教等多個研究所,以及多個研究中心,如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和隴商研究中心,展示了學院在多個領域的學術實力。學院還擁有中國史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以及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民族學等多個碩士授權學科,其中中國古代史教學團隊被認定為國家級教學團隊,歷史學專業更是國家特色專業,擁有多個省級和省部共建的科研基地和平臺。
在教學方面,學院注重精品課程的建設,如“敦煌學”為國家級精品課,甘肅省精品課程包括“敦煌學”、“中國古代史”等,教學改革成果顯著,如“中國通史與西北史相結合”項目曾獲甘肅省一等獎。田澍教授和李并成研究員等優秀教師為學院的教學質量和學生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
1902年,京師大學堂設有“中國文學門”;
1939年9月,國立西北師范學院從西北聯合大學分離出來,獨立設置,黎錦熙先生任國文系主任;
1950年12月,經西北軍政委員會教育部批準,國文系改稱中國語文系;
1959年1月,蘭州大學中文系部分教師和蘭州藝術學院文學系全體教師并入中文系;
1977年后,隨著國家高考制度的恢復和完善,中文系的面貌煥然一新;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上,先后開設文秘教育(1993年招生、2000年設立秘書學系)、新聞學(2002年招生、2012年并入新聞傳媒學院)、對外漢語教學(1993年設立“教學中心”,1994年招生,2007年成立對外漢語系、2012年整合成立國際文化交流學院)三個新專業;
2000年9月,為了適應學校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中文系與歷史系、古籍整理研究所、西北文化研究所等機構合并,成立文學院;
2008年6月改稱文史學院;
2012年6月,學校進行機構改革和專業調整,以中文系、文秘系為教學主體,以先秦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古籍所、國學中心等為科研平臺重新組建了文學院。歷史系及相關研究所從文史學院分出,整合成立了歷史文化學院。
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他們致力于各個領域的研究,為學院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持。以下是學院的主要行政管理和教學人員的概況:
甘德榮擔任黨委書記,同時擁有副研究員職稱,負責學院的全面行政工作。楊鵬飛作為院長,他既是教授,又領導著世界史的研究方向。劉再聰副院長則在研究生和科研領域擔任教授,關注敦煌學和本科教學。何玉紅副院長在中國古代史教學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學院的科研力量同樣不容忽視,如田澍教授專攻中國古代史,李并成教授則是敦煌學和歷史地理研究的領軍人物。此外,還有楊芳老師擔任團委書記,以及多名講師和副教授,他們在考古學、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西北民族史等專業領域深耕。
在科研方面,田河副教授在考古學和簡牘學領域有所建樹,張連銀副教授和張榮副教授則專注于中國古代史。中國少數民族史和敦煌學的研究也各有專長的教師,如秦丙坤副教授和尚季芳副教授。
輔導員隊伍中,王新春和汪中砥老師負責學生輔導工作,他們在歷史文獻和世界史領域提供教學支持。總的來說,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師資隊伍多元化,各領域都有優秀人才,為培養高質量的歷史文化研究人才做出了貢獻。
西北師范大學的學院設置豐富多樣,涵蓋了多個學科領域,為學生們提供了廣泛的專業選擇。首先,學校設有文學院,專注于人文歷史的研究與教育。此外,還有歷史文化學院,致力于挖掘和傳承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
在教育領域,教育學院(教師培訓學院)是培養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基地,心理學院則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個人發展。馬克思主義學院則深入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發展與公共管理學院關注社會問題和公共政策的研究。
法學院培養法律人才,經濟學院和商學院則聚焦于經濟學和商科教育。外國語學院致力于外語教育和文化交流,音樂學院、舞蹈學院和美術學院則為藝術愛好者提供了深造的平臺。體育學院注重體育教育和運動訓練,傳媒學院則培養現代媒體行業的專業人士。
在理工科方面,有數學與統計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以及化學化工學院,這些學院涵蓋了數學、計算機、物理、化學等多個科學領域。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物科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則關注地球和環境的科學研究。
教育技術學院利用現代技術提升教育質量,旅游學院則關注旅游業的發展和研究。國際文化交流學院作為國僑辦華文教育基地,推動跨文化交流。研究生院負責研究生的培養和學位授予工作,而繼續教育學院則提供職業教育和企業管理培訓。
以上就是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全部內容,西北師范大學的歷史文化學院,作為學校的重要二級學院,成立于2012年5月,其根基深厚,源于具有百年歷史和人文傳統的歷史系和敦煌研究所。歷史學學科自1902年創建以來,已有逾110年的悠久歷史,曾吸引過包括顧頡剛、陸懋德、楊向奎等在內的著名史學家任教或講學。學院師資力量強大,現有42名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