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如何有效的進行初中生物學科的復習 怎么復習生物 生物復習方法 生物學生該怎么復習 如果基礎很差,生物應怎么復習
初中生碧握物網盤資源地址
1znmI8mJTas01m1m03zCRfQ
簡介:初中生物悔鄭慶課程資源內容有技巧提升、初中名師機構課程、初中學習類、中考沖刺、叢圓精講課程、課件、中考考點等各類資料
生物復習方法是:掌握規律、觀察比較、綜合歸納、靈活運用、學會記憶、掌握良好的學習常規。
1、 掌握規律: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生物有自身的規律,掌握這些規律將有助于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可以較易理解并記住其結構與功能。
2、觀察比較: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不僅可以獲得新知,也能驗證已知。生物學是實驗科學,觀察是獲得生物知識的重要環節。而高中生物的原理、規律都是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得來的。
3、綜合歸納:教師授課尤其是新授課,一般是分塊的,但各塊各知識點之間有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各年級生物知識是連貫的,是一個整體。學習時要將分散的知識聚集起來,歸納整理成為的知識,這樣易理解好記憶。高中生物在進行綜合歸納是要做到“三抓”:一抓順序、二抓聯系、三抓特點。
4、靈活運用:這是學好學活生物的關鍵,認識的目的全在于應用。靈活運用知識才能記得牢,學了才真正有用。運用知識解理論題或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尤其是后者正是高中生薄弱環節,必須高度重視
5、學會記憶: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是知識的倉庫,是思維的伴侶,是創造的前提,所以學習中依據不同知識的特點,配以適宜的記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6、掌握良好的學習常規:建立良好的學習常規,是學好生物學知識含芹的重要保證,我們所說的學習常規,是指我們學習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幾個步驟。
高中生物常用觀點結論: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細胞是一切動植物結構的基本單位。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征,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生物的遺傳特性,使生物物談念畢種保持相對穩定。生物的變異特性,使生物物種能夠產生新的性狀,以致形成新的物種,向前進化發展。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5、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6、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葡萄糖是細胞的重要能源物質。淀粉和糖元是植物、動物細胞內的儲能物質。蛋白質是一切生命活動的體現者。脂肪是生物體的儲能物質,核高衫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
7、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只有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8、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9、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葉綠體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核糖體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10、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11、原核細胞最主要的特點是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的細胞核。
12、細胞以分裂的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13、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征),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14、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15、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16、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要能量的直接來源。
17、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一部分氨基酸和脂肪也是光合作用的直接產物。所以確切地說,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有機物和氧。光能在葉綠體中的轉換,包括三個步驟:光能轉換成電能;電能轉換成活躍的化學能;活躍的化學能轉換成穩定的化學能。
18、植物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19、C4植物的葉片中,圍繞著維管束的是呈"花環型"的兩圈細胞:里面的一圈是維管束鞘細胞,外面的一圈是一部分葉肉細胞。
20、高等的多細胞動物,它們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21、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并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22、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形式包括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其中神經調節的作用處于主導地位,激素調節是體液調節的主要內容。
23、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的少,生長得慢;背光的一側生長素分布的多,生長得快。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
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涂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籽果實。
24、垂體除了分泌生長激素促進動物體的生長外,還能分泌促激素調節、管理其他內分泌腺的分泌活動。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通過反饋調節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經常維持在正常的相對穩定的水平。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25、(多細胞)動物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結構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在中樞神經中,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26、神經沖動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雙向的。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單方向的,只能從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遞給另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傳遞。
27、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重要意義。營養生殖能使后代保持親本的性狀。
28、減數分裂的結果是,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精(卵)原細胞減少了一半。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說明染色體具一定的獨立性;同源的兩條染色體移向哪極是隨機的,不同源的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間可進行自由組合。
29、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一種基因型)。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子(兩種基因型)。
30、對于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于維持每種生物前后代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的恒定,對于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31、對于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
32、很多雙子葉植物成熟種子中無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薺菜等),是因為在胚和胚乳發育的過程中胚乳被子葉吸收了,營養貯藏在子葉里,供以后種子萌發時所需。單子葉植物一般有胚乳(如水稻、小麥、玉米等)。植物花芽的形成標志著生殖生長的開始。
33、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包括胚的發育和胚后發育。胚的發育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腸胚→三個胚層分化→組織、器官、的形成→動物幼體。
34、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在前后代之間保持一定的連續性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質,從而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在真核細胞中,DNA是主要遺傳物質,而DNA又主要分布在染色體上,所以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
35、在DNA分子中,堿基對的排列順序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對某種特定的DNA分子來說,它的堿基對排列順序卻是特定的,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這從分子水平說明了生物體具有多樣性和特異性的原因。
36、遺傳信息是指基因上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遺傳密碼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密碼子是指信使RNA上的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堿基。信使RNA上四種堿基的組合方式有64種,其中,決定氨基酸的有61種,3種是終止密碼子。
反密碼子是指轉運RNA上能夠和它所攜帶的氨基酸的密碼子配對的三個堿基,由于決定氨基酸的密碼子有61種,所以,反密碼子也有61種。
37、遺傳信息的傳遞是通過DNA分子的復制來完成的,從親代DNA傳到子代DNA,從親代個體傳到子代個體。子代與親代在性狀上相似是由于子代獲得了親代復制的一份DNA的緣故。由于不同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堿基順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遺傳信息(即: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信息)。
38、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堿基互補配對,保證了復制能夠準確地進行。
39、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葉綠體和線粒體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一般情況下,一條染色體上有一個DNA分子,在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基因。基因的表達是通過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的,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
一些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從而控制生物的性狀;一些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分子的結構來直接影響性狀。
40、生物的遺傳是細胞核和細胞質共同作用的結果。
細胞質遺傳的特點:母系遺傳;雜交后代性狀不會出現一定的分離比。
線粒體和葉綠體中的DNA,都能進行自我復制,并通過轉錄和翻譯控制某些蛋白質的合成。
41、生物個體基因型和表現型的關系是: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在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在個體發育過程中,生物個體的表現型不僅要受到內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環境條件的影響,表現型是基因型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42、在雜種體內,等位基因雖然共同存在于一個細胞中,但是它們分別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進行減數分裂的時候,等位基因隨著配子遺傳給后代,這就是基因的分離規律。
具有兩對(或更多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進行雜交,在F1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則表現為自由組合。這一規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也叫獨立分配規律。
43、由顯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的發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現為代代遺傳。
44、在近親結婚的情況下,他們有可能從共同的祖先那里繼承相同的隱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現病癥的機會大大增加,因此,近親結婚應該禁止。我國的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
45、一般地說,色盲這種遺傳病是由男性通過他的女兒遺傳給他的外甥的(交叉遺傳)。46、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也是生物進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產生新基因?;蛲蛔兪窃谝欢ǖ耐饨绛h境條件或生物內部因素作用下,由于基因中脫氧核苷酸的種類、數量和排列順序的改變而產生的。也就是說,基因突變是基因的分子結構發生了改變的結果。
47、自然界中的多倍體植物,主要是受外界條件劇烈變化的影響而形成的。人工形成的多倍體植物是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使有絲分裂前期不能形成紡錘體。
48、利用單倍體植株培育新品種,可以明顯地縮短育種年限。所謂的利用單倍體進行秋水仙素處理可以得到純合體,這里要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這個單倍體必須是針對二倍體而言,即是由二倍體的配子培育而成的單倍體。
49、自然選擇學說包括: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生存斗爭推動著生物的進化,它是生物進化的動力;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50、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
51、環境中的各種生態因素,對生物體是同時共同其作用的。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受各種生態因素的綜合影響,這些生態因素共同構成了生物的生存環境。
52、森林是生物圈中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主體。由于森林生態面積廣闊,結構復雜,光合效率高,因此是地球上生產力最高的生態,是生物圈的能量基地。
53、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便是流經這個生態的總能量。
54、食物鏈是通過食物關系而構成生態中的物質和能量的流動渠道。它既是能量轉換鏈,也是物質傳遞鏈。在生態農業中還是價值增殖鏈。
55、在食物鏈和食物網中,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頂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過生物富集作用,體內的有害成分卻越多。人們研究生態中能量流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設法調整生態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之間互為因果、相輔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
56、生態的穩定性包括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一般情況下,二者的關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穩定性大,則恢復力穩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57、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我們強調自然保護,并不意味著禁止開發和利用。而是反對無計劃地開發和利用。
58、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的生產模式由傳統的"原料-產品-廢料"改變為現代的"原料-產品-原料-產品"。生態學的原理是發展生態農業的主要理論基礎:生態中能量多級利用和物質循環再生;生態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
59、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環境與生物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地球上生物與環境共同進化的產物,是生物與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
60、穩態是人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是通過人體自身的條件來實現的。人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是在神經和激素共同作用下,主要通過腎臟來完成的。
61、人體的營養物質具有三方面的功能:提供能量;提供構建和修復機體組織的物質;提供調節機體生理功能的物質。
62、免疫可以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物質共同組成人體的免疫,這是特異性免疫的物質基礎。
63、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要比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復雜。真核細胞的基因結構的主要特點是:編碼區是間隔的,不連續的。也就是說:能夠編碼蛋白質的序列(外顯子)被不能夠編碼蛋白質的序列(內含子)分割開來,成為一種斷裂的形式。
64、人類基因組是指人體DNA分子所攜帶的全部遺傳信息。人類基因組計劃就是分析測定人類基因組的核苷酸序列,其主要內容包括繪制人類基因組的四張圖:遺傳圖、物理圖、序列圖、轉錄圖。
65、細胞內的各種生物膜不僅在結構上有一定的聯系,在功能上也是既有明確的分工,又有緊密的聯系。各種生物膜相互配合、協同工作,才使得細胞這臺高度精密的生命機器能夠持續、高效地運轉。
66、植物細胞工程通常采用的技術手段有植物組織培養和植物體細胞雜交等。這些技術的理論基礎是植物細胞的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只有脫離了植物體,在一定的外部因素作用下,經過細胞分裂形成愈傷組織,才表現出全能性。植物體細胞雜交能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的障礙,從而培育出作物新品種。
67、動物細胞工程常用的技術手段有:動物細胞培養、動物細胞融合、單克隆抗體、胚胎移植、核移植等。
68、微生物包括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的生物。
如何有效的進行初中生物學科的復習
眼下,生物學科已進入期末復習階段,如何提高生物復習課的實效性,一直是廣大生物教師關注和探討的問題,很多教師也做了不同的嘗試。但效果卻不是很理想,到底該如何操作呢?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是一個基本的理念,而教師的“導”又是課堂實效性的關鍵。“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想導的好,教師就要對教學做到未雨綢繆,深謀遠慮,尤其對復習課。在復習前,教師首先要做好下面工作:
一、做好細致的復習計劃
生物復習課實際上是很緊張的,我們的時間主要在課上。要提高復習的有效性,我們必須做好周密的復習計劃,既有遠期計劃,又有近期計劃。我在復習時先大體上確定幾輪復習,第一輪,教材梳理,階段測評;第二輪,專題突破,強化訓練;第三輪,模擬沖刺,實戰演練。每一輪復習都明確了具體時間和復習方法。同時,在每一輪復習粗宏液中,還要對每一單元、每章的復習時間盡量細化,精確到某天、某課時。當然,我會隨實際情況做適當調整。有了計劃,就合理地安排了復習時間,不會出現前松后緊、囫圇吞棗的情況。
二、注重基礎,回歸教材
我們在復習時,課標是對學生最基本的要求,課標又是編寫教材的依據。我們在復習時,一方面要緊緊圍繞課標,另一方面要重視雙基訓練,回歸教材。最好根據課標把每各章節做個雙向細目表,再根據細目表進行有針對性的題型訓練。不一定做的很規范,可以做個簡潔的自己能看懂的就行。復習時要杜絕選題隨意,題海戰術,超出課標的現象,這樣就真正做到回歸教材,突出重點,關注細節,且主要會減輕學生的負擔,提高復習的效率。在復習每章時,我們也可以把涉及這冊書的試題全部整理出來,對學生重點訓練??傊?,作為教師要做到心中有課標,手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
教材是有編寫體系的,各單元、章、節之間也是有聯系的。對學生來說,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是提高學習能力的根本所在。零碎的、支離破碎的知識難以深入理解和記憶,只有化、結構化的知識才能融會貫通,進而有效地應用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盡量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系。我在復習七年級下冊時,就抓住循環這一主干知識,以此為中心進行輻射,揭示出循環、呼吸、消化、泌尿、神經等的內在聯系和規律,在構建知識體系的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我利用兩節課連上的方式,就可把這一部分地復習完了,經學生的反饋在其腦海中能呈現出清晰的知識網絡。在課上,我又注意根據課標要求有目的的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歸納,提高了復習效率。
三、關注生活,學以致用
在復習七年級下冊時,我就把汶川地震中遇到的具體情境、生活中的常見實例與循環、呼吸、消化、泌尿的知識巧妙的結合起來,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這將符合中考的要求吧。關于傳染病的知識,教師可以聯系當前流行或影響較大的傳染病,例如,艾滋病,甲型H7N9型流感等,依據課標設計成試題?,F在提倡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的說法就與我們生物學科息息相關,教師可以找出其內在聯系,設計成試題。教師一定要關注與生物科學相關的新聞事件、科學技術發展的成果,關心身邊的生物科學,并及時把信息傳給學生。通過對信息的獲取、處理和分析會使學生的知識面得以拓展,思維就打開了,對靈活答題很有幫助,尤其現在的考試越來越重視能力的考查。
四、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往往不易考查,也容易被教師忽視。尤其在復習課,更被認為可有可無。其實,能否進行情感教育和生物學觀點的滲透直接關系到復習課的成敗。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另一方面,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更深理解巖物,分析問題也更全面、更深刻、更科學準確,這就是一種能力的提升。在上七年級下冊復習課時,關于靜脈的復習,我就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知道輸液或輸血時針刺的是靜脈血管。從知識層面上懂得的道理會讓學生信服,從而自覺地遵守,比簡單地說教有效的多。
在采取以上策略的時候,要有這樣一個理念銘記在心:要以學生為本設計教學。課改的新理念之一就是以生為本,即學生為主體。所以,在設計教學時要針對學來設計教。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絕豎堂中,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復習課切忌“我講你聽”,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我們常采用的學案導學的模式就是把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具體化,可操作性強。
學案設計主要分三部分:1、課標要求,讓學生明確課標要求,通過自學在書上找到相應的知識點。2、思考討論題,依據課標,把相關知識點設計成并思考討論題,通過生生、師生互動,揭示知識的內在聯系。3、考點要點聚焦,依據課標,精選習題,進行針對性練習。題量適中,即突出對重點和主干知識的考查,又有適當的梯度,能真正通過檢測練習學生的真實水平。還可以對知識網中遺漏或無法顧及的知識做以補充。該模式的精髓就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發展能力。
總之,生物復習要把握四個點:注重基礎,貼近生活,突出能力,關注情感,一個理念:以生為本。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積極探索適合學情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復習的有效性。
1、 復習、夯實基礎、開闊視野,加深理解首先中考生物復習要按章節進行,復習、夯實基礎。這樣性強,便于理解、記憶,基礎打得牢固、扎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行知識講解,幫助學生進行知識梳理,通過由淺入深的講解,突出重點、攻破難點,注重近兩年的中考題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把相關的重點及近兩年的中考題涉及到的知識前后聯系起來,形成知識網絡,由識記水平上升到理解水平。復習課上教師應幫助學生對已往所學的一些分散在各章節中的、零碎的知識進行歸納、概括、比較、歸類、串聯,使知識化、網絡化,使學生在較深層次上同化這些知識。1、對知識進行整理,概括:一本書的內容上完了,這本書中到底講了些什么,一般的學生是不會歸納、概括的,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打破章節界限,列出一些標題,把各種知識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網絡或體系。如,學了循環、消化、呼吸、排泄,可以列出如下標題:(1)四大(循環、呼吸、消化、排泄)在新陳代謝中有何作用來進行綜合復習。(2)體育鍛煉對人體健康有什么影響神仔李(包括對運動、對循環、對呼吸、對神經等)進行綜合復習。
2、對知識進行比較:就是指對不同對象進行對比,確定其異同,從而抓住事物的本質。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不少內容可以通過對比、分析。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應激性與反射、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這四綱心臟、動脈血和靜脈血、維生素與激素等等,這些內容都可以用比較的方法復習,使學生弄懂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3、對知識進行歸類:即將教材中一些相關的帶有共性的知識劃歸成塊、分門別類,便于記憶和掌握。如生物學中往往遵循一個基本原理,即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總是統一的,基于此,我們可以把生物學中一些器官的結構歸在一起復習。如心臟的結構、肺的結構、腎的結構、腦的結構等等。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結構和功能的統一。又如在動物學中,每學完一章,都要總結各種動物的特征,那么,我們也可以將這些動物的基本特征作為一個類別或專題進行復習。
4、對知識進行串聯:就是根據概念之間的包含關系,外延大小將一些有聯系的知識連成一體。如學了植物體的組成,可以將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這些知識串聯起來,而不是將這些知識單列出來,因為這些知識都不是孤立的,是有聯系的。若不如此,盡管我們以前給學生上了新課,后又進行了復習,如果再問學生:植物體是怎樣形成的?學生仍會摸頭不知腦,答不上來。復習生態時,可以根據由生物個體形成種群,由種群構成群落,由群落構成生態這一線索,將種群、群落、生態按照它們概念的外延大小排列進行串聯復習,學生易懂、易記,效果將會比較理想。二、開展專題復習(包括圖形、實驗等)對圖形的復習:1、所謂認圖,就是指你能夠正確的認出這是一幅表示什么內容的圖,圖中的各部分結構叫什么名稱。比如說人體的心臟結構圖,在這個環節里,把各種動物的心臟放在一起,你要能認出這一幅圖表示的是哪動物心臟結構,認戚襪出人心臟四個腔的名稱、和心臟四個腔相連通的血管的名稱。2、能清楚的說出圖中各部分結構的作用,以及圖中所蘊藏著的所有知識點。即圍繞著圖要盡可能的把所有相關的知識點都說出來。比如:還是心臟的結構圖,在這個環節里,你不但要能說出心臟四個腔里流淌的分別是哪種血液,是動脈血,還是靜脈血?而且要能說出心臟四個腔之間的關系,哪兩個腔之間是相通的,血液在四個腔內是如何流動的,四個腔分別于哪些血管相連通。3、組圖(想圖)所謂組圖(也就是想圖)其實就是一個把各個部分的知識點貫穿在一起,融會貫通的過程。當你把各部分的知識點都通過以上三個環節完成后,就可以把相關內容游遲盡可能的穿在一起。例如,對于人體生理衛生部分,可以把和心臟的結構圖相關的血液循環路線圖、人體內氣體交換和運輸示意圖等內容穿在一起,形成的知識,甚至于還能把消化、泌尿的知識也穿在一起。被子植物部分有:①根尖成熟區吸收水分的模式圖:需要說出的知識點有:根尖的結構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什么,根吸收水分的原理,在哪種情況下吸水,在哪種情況下失水,水分從根毛進入成熟區內部導管的過程。②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圖:木本植物莖中維管束的組成、排列方式,莖能不斷長粗的原因,導管、篩管的作用和位置,還要能說出草本植物的莖在以上方面的特點。③葉片的結構圖:在這幅圖中除了要能說出葉片的結構在表皮、葉肉、葉脈方面的特點。還要能說出蘊藏的知識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料、條件、產物以及意義。④雌蕊的結構圖:重點是子房的結構,雙受精的過程,以及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各部分是如何對應發育成果實的各部分。⑤種子的結構圖:單子葉、雙子葉種子的異同點,尤其是胚的作用,以及種子萌發的條件。當你把以上各部分植物的圖復習完成后,可以通過營養和生殖兩個角度把它們穿在一起形成的知識。即:植物體對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和運輸、對有機物的制造、分解和運輸,傳粉、受精、果實的形成、種子的萌發。人體生理衛生部分主要有:①心臟的結構圖:心臟四個腔的名稱、相連通的血管的名稱、以及各腔內、各血管內流淌的血液是動脈血還是靜脈血。②人體血液循環路線示意圖:體循環和肺循環的路線,血液成分在什么部位發生了變化,每一處的血管里流淌的是什么血,血液中運輸氧氣的是什么,運輸養料的是什么等等。③小腸絨毛的示意圖:主要知識點有:營養物質中哪些可以直接被吸收,哪些需要經過消化才能被吸收,哪些營養成分被小腸絨毛中的毛細血管吸收,哪些被毛細淋巴管吸收。④氣體交換和運輸示意圖:人體內體交換發生的部位、原理、結果⑤腎單位結構圖(尿液形成的模式圖):腎單位的結構、尿液形成的過程(重點有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⑥反射弧的模式圖:反射弧的組成以及作用,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的區分,灰質、白質的組成,人大腦皮層的特點,小腦的作用。⑦ 眼球的結構圖:視覺的形成、近視眼的形成原因和糾正方法⑧長頸鹿進化的示意圖:自然選擇的過程、生物進化的一般規律⑨ 生態的食物鏈,食物網絡。⑩顯微鏡的結構圖:顯微鏡各部分結構名稱和作用,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如果你通過上面這種方法,把各章節的典型圖示復習一遍的話,說明你已經復習好了,你不能完成的內容或者完成起來有難度的內容通過這種形式的復習、檢測,也已經把問題解決了。同時,在實際解題的過程中,不管知識點怎么換說法,不管圖怎樣變化,在你的腦海中都有一幅正確的圖解幫助你去分析、判斷、解決問題。三、 精講精練、提高能力。基礎復習必須全面,但又不能平均主義,必須在全面復習的基礎上突出重點,(特別是生理衛生分值占一半)。要提高復習課45分鐘的效率。課前作好充分準備,包括分析課程標準、考試說明、教材、教學參考資料、課堂上練習、多媒體課件、生物模型與掛圖等,使堂上教學的信息量增大,加上生動的語言表達,理論聯系實際,講練結合,便能使直觀性、趣味性和知識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注意力也容易集中,這樣學生就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知識。在中考復習中講解與練習的時間一定要控制在20’:25’左右(每節課時間為45分鐘)。要正確處理好練習題的數量和質量,課上教師不應講解的過多,要做到精講精練,應當選擇適當數量不同類型和不同難度的練習題用以檢查復習效果,提高解題能力。加強訓練是一種高強度的知識運用訓練,通過訓練能大大地提高學生輸出知識的能力,提高成績。我對學生的強化訓練主要有三種方式:①在平時的練習中進行強化訓練,即把平時的訓練當考試。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閉卷完成,中途不能中斷不能查閱書本和答案,直到所有學生把認為會做的題目完成后才能對答案,看書、討論或問老師。這樣有利于保持思維的連續性,提高反應速度和熟練程度,消除對課本和答案的依賴,培養自信心,同時減少因重復翻閱答案而消費的時間。②在課堂小測時,不寫題目,而是口述題目,學生必須聽清題目、記住有關問題和供選答案,口述一題馬上答一題,目的是強化學生的記憶力和反應速度。③在考試時適當加大題目量、難度和能力要求,縮短考試時間,以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和應試心理承受力。
首先,要學會聽課: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
4、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姿配螞知識,課上或者課后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最后就只能等著擁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試分數了。
其次,要學會記憶: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于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
3、借助高效。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于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之后,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體學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
學習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前面說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中也有關于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
最后,要學會總結:
一是要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正確看待分數,才不會被分數蒙住你的雙眼,而專注于學習的過程,專注于蘊藏在分數背后的秘密。二是要總結考試得失,從中找出成敗原因,這是考后總結的中心任務。學習當然貴在努力過程,但分數畢竟是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象征之一,努力過程是否合理也常常會在分數上體現出來。三是要賣棚總結、整理錯題,收跡埋集錯題,做出對應的一些解題思路(不解要知道這題怎么解,還有知道這一類型的題要怎么解)。四是要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