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圖示語言?在美術范圍里,圖示語言具體指的是種什么方式。匿名 | 瀏覽1612 次 |舉報 我有更好的答案推薦于2017-12-16 08:28:47 最佳答案 圖式語言是基本的一種視覺表現方式,或者說是一種表現程式。圖形是圖式語言的基本呈現方式,一幅畫中,(特別是抽象畫)表現的基本方式是點、是線、那么,美術圖示語言?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圖式語言
這次評課中發現許多老師不太在意教給學生一個基本的繪畫方法,或者說是教授基本的圖式語言。
圖式語言是什么?我認為是基本的一種視覺表現方式,或者說是一種表現程式。可惜我們的許多老師對于這一問題常常忽略不計。所以造成學生作業時的茫然無措,大多只是用水彩筆亂畫幾條曲線。
圖形是圖式語言的基本呈現方式,一幅畫中,(特別是抽象畫)表現的基本方式是點、是線、是面?不能太隨意,也應該有一個類似于主旋律,一個母題,這樣對于視覺的刺激才能夠形成足夠的視覺沖擊。不同的點、線、面或者說圖式語言對于認知的效果有所不同。我無意于全面討論圖在教學中的意義,僅從圖形在教學上的應用來看,是應該首先告訴學生的。
第二層意思是指通過藝術媒介材料的組構而表現出來的視覺藝術圖式,它通過點、線、面、色、質感、肌理、結構等因素組構表現出圖式的視覺形式效果。這里講的是一種整體視覺形式效果,這種整體效應也就是一種視覺張力或形式張力,或者說形式表現力。它首先蘊含著對人類感知能力的激活作用:賞心悅目、醒目、震驚、迷惑,或冷漠郁然,等等。其次它又蘊含著對形式諸因的整合技能和規則。這是藝術品給予人的最基本的感受意味層。
第三層意思是視象/意象喻指層。
圖示語言在音樂、美術、建筑設計、教育等領域都有出現。下面舉幾例:編輯本段1.音樂術語:一種簡易的樂曲分析方法圖示語言是指借助線條等圖形對音樂旋律的起伏進細致、直觀、形象化、簡易、濃縮的描述(較之籠統的大跳、級進、徊折進行),以方便音樂研究者在短時內對大量樂曲進行分析描述的一種方法。例如,《義勇軍進行曲》可用圖示語言表示為右圖:編輯本段2.教育教學術語:一種解題的輔助方法所謂圖示語言是指將文字經過“翻譯”后所得到的圖示,即根據題目所描述的過程、規律、所給出的已知條件等,所作出的與題目相符合的示意圖語言。 巧用圖示語言能幫助學生分析題目,他常常用于中學數學、物理等學科的教學中。例如,數學里的“相遇問題”、“追擊問題”,物理里的“受力分析”,借助圖示語言可以使教師以簡便易懂的方式給學生傳授知識。編輯本段3.傳播學術語:一種原始的文化傳播方式人類的文化傳播史可分為圖示語言階段、口頭語言階段、文字語言階段和鏡像語言階段,圖示語言階段即是其中之一。 在圖示語言階段,抽象思維極不發達,形象思維卻具備著相對的優勢。人們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儲存,主要是通過圖示語言完成的,諸如巖畫、結繩、堆石、烽煙、手勢等。
兒童繪畫的四個發展階段
兒童繪畫是指在孩童時期,兒童對外部世界充滿好奇的觀察后,通過想像力并經過自由發揮,采用涂鴉或繪制出來的作品。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兒童繪畫的四個發展階段,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涂鴉期(2—4歲)
孩子喜歡無序亂涂亂畫,沒有任何主題,也不拘泥于在紙上。拿著筆,只要高興,什么地方都可以“作畫”,最常見的就是雪白的墻壁上隨心所欲。在后期,孩子會自己給畫命名,家長可能覺得“無厘頭”,而這正是孩子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的萌芽。
前圖示期(4—7歲)
孩子可以畫出人的基本框架,并開始對事物進行象征性描繪,例如用圓圈代表人的頭等等。這個時期的兒童所畫的圖形沒有表現出遠近、立體感,但可以將自己看不到卻知道的東西也畫出來。
圖示期(7—9歲)
可以精細表現人物、事物,突出自己認為重要的部分,有空間感,開始靈活運用色彩。這個時期的孩子有非常強的創造力,思維不受約束,是美術發展的黃金期。
寫實期(9—15歲)
孩子開始由抽象畫轉向對事物進行寫實,體現事物的立體空間感,表現出一定的透視關系,出現重疊形式。
圖式語言是基本的一種視覺表現方式,或者說是一種表現程式。
圖形是圖式語言的基本呈現方式,一幅畫中,(特別是抽象畫)表現的基本方式是點、是線、是面?不能太隨意,也應該有一個類似于主旋律,一個母題,這樣對于視覺的刺激才能夠形成足夠的視覺沖擊。不同的點、線、面或者說圖式語言對于認知的效果有所不同。
第二層意思是指通過藝術媒介材料的組構而表現出來的視覺藝術圖式,它通過點、線、面、色、質感、肌理、結構等因素組構表現出圖式的視覺形式效果。這里講的是一種整體視覺形式效果,這種整體效應也就是一種視覺張力或形式張力,或者說形式表現力。它首先蘊含著對人類感知能力的激活作用:賞心悅目、醒目、震驚、迷惑,或冷漠郁然,等等。其次它又蘊含著對形式諸因的整合技能和規則。這是藝術品給予人的最基本的感受意味層。
第三層意思是視象/意象喻指層。這是畫者通過其視覺形式語言所表達的一定的意義喻指。通過一定的視覺語言構筑的具象或抽象圖式,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傳達出去。觀眾則通過藝術形象追溯或窺測藝術家的表現意圖。
圖示語言是指借助線條等圖形對音樂旋律的起伏進細致、直觀、生動、簡潔、集中地描述音樂旋律起伏的一種方式,以便于音樂研究者在短時間內對大量音樂進行分析和描述。
人類的文化傳播史可分為圖示語言階段、口頭語言階段、文字語言階段和鏡像語言階段,在圖形語言階段,抽象思維十分落后,而形象思維具有相對優勢。
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存儲主要是通過圖形語言來完成的,諸如巖畫、結繩、堆石、烽煙、手勢等。圖像是人類感知最原始但最生動、最不可缺少的基本形式。相對靜態的圖形語言可以使人們直接感知事物的形象。
擴展資料:
圖示語言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首先是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統一。邏輯思維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通過概念、判斷和推理反映現實的思維方式。它以抽象為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形象思維借助形象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感情。圖形的使用應該是這兩種思維方式的有機結合,即視覺思維。
2、其次是對復雜事物的簡潔化處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復雜的組織關系和多信息的聯系,現代社會越來越呈現出復雜性的特征。圖示能夠全面直觀地展現和把握事物的內在含義和規律,特別是對于一些比較復雜的事物,如分層關系、網狀關系、因果關系等。
以上就是美術圖示語言的全部內容,圖示語言即構成,它作為現代設計的基礎理論體系,源于20世紀初俄國的構成主義和的德國的包豪斯,20世紀70年代末經日本、中國香港傳入內地。構成是一個近代造型概念,其含義是指將不同或相同形態的幾個以上的單元重新組合成為一個新的單元,構成對象的主要形態,包括自然形態、幾何形態和抽象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