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中電學知識點?1、電流強度:I=Q電量/t 2、電阻:R=ρL/S {ρ:電阻率(Ω?m),L:導體的長度(m),S:導體橫截面積(m2)} 3、歐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1)、Q=I2Rt普適公式)(2)、Q=UIt=Pt=UQ電量=U2t/R (純電阻公式)5、串聯電路:(1)、I=I1=I2 (2)、那么,物理初中電學知識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電學是初中物理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很多學生失分的重點。下面總結了初中物理電學知識點,供大家參考。
電流和電路
電流: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金屬導體中發生定向移動的是自由電子)
電流方向: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金屬導體中電流方向跟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電路中電流:電路閉合時,在電源外部,電流方向是從電源正極經過用電器流向負極。
電路構成:
1.電源:提供電能的裝置,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如:發電機、電池。
2.用電器:消耗電能的裝置,把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3.開關:控制電路的通斷。
4.導線:連接電路輸送電能。
串聯和并聯
1.串聯電路中,電阻阻值之比等于電阻兩端電壓之比。
當電阻R1和R2串聯時,若R1>R2,則U1>U2,電阻越大,要想使電流處處相等,則需要加上更大的電壓來實現。做動態電路題目的時候,串聯電路中,R1不變,R2變大,則可以直接得出R2分的電壓講增大,因為R1和R2兩端的電壓之和不變,所以R1兩端電壓減小。
2.并聯電路中,各支路電阻阻值之比等于通過各支路電流的反比。
并聯電路的分流作用可用道路中兩條支路按寬窄分流來形象比擬:寬的支路(相當于阻值小的電阻)分到的車流多;窄的支路(相當于阻值大的電阻)分到的車流少,所以并聯電路中,電阻大的分到的電流小,但是需要特別注意,并聯電路中,一條支路改變,對另一個支路是沒有任何 影響的(短路的除外)。
九年物理電學篇一:九年級物理電學知識點總結
第十五章 電流和電路
第1節、電壓
一、電荷
1、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或者說帶了電荷;
2,帶電體:帶了電的物體叫帶電體(帶電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
3、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摩擦起電;
二、兩種電荷:
1、把用綢子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正電荷;
2、把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電荷叫負電荷;
3、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三,驗電器
1、構造: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
2、用途:用來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3、原理:利用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四、電荷量(電荷)
1、電荷的多少叫電荷量、簡稱電荷;用Q表示
2、電荷的單位:庫侖,簡稱庫,符號:C
3、計算:Q=I/t
五、原子的組成 物體物質
分子原子
電子在原子核外繞核運動 在通常情況下,原子核所帶正電荷與核外電子總共所帶負電荷在數量上相等,整個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對外不顯帶電的性質。
六、元電荷:
1、電子是帶有最小負電荷的離子。
2、把最小的電荷叫元電荷(一個電子所帶電荷)用e表示;e=1.60×10-19;03,任何帶電體所帶的電荷都是e的整數倍。
初三物理的電學公式已經為大家整理好了,具體內容如下所示。初中物理電學知識點:1、電路。2、通路。3、電流的形成。4、電流的方向。5、電源。6、在電源外部。7、有持續電流的條件。8、導體。9、絕緣體。10、電流表的使用規則。
初三物理的電學公式(匯總整理)
1、串聯電路電流和電壓有以下幾個規律:(如:R1,R2串聯)
①電流:I=I1=I2(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
②電壓:U=U1+U2(總電壓等于各處電壓之和)
③電阻:R=R1+R2(總電阻等于各電阻之和)如果n個阻值相同的電阻串聯,則有R總=nR
2、并聯電路電流和電壓有以下幾個規律:(如:R1,R2并聯)
①電流:I=I1+I2(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②電壓:U=U1=U2(干路電壓等于各支路電壓)
③電阻: (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并聯電阻的倒數和)或 。
如果n個阻值相同的電阻并聯,則有R總= R
注意:并聯電路的總電阻比任何一個支路電阻都小。回
電功計算公式:W=UIt(式中單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計算電功時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電路;②計算時單位要統一;答③已知任意的三個量都可以求出第四個量。
一、電荷
1、帶了電(荷):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物體的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
輕小物體指碎紙屑、頭發、通草球、灰塵、輕質球等。
2、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②接觸帶電:物體和帶電體接觸帶了電。如帶電體與驗電器金屬球接觸使之帶電。
③感應帶電:由于帶電體的作用,使帶電體附近的物體帶電。
3、兩種電荷:
正電荷:規定: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
實質:物質中的原子失去了電子。
負電荷:規定: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
實質:物質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電子。
4、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5、驗電器:構造: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
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電荷量:定義:電荷的多少叫電量。
單位:庫侖(C)
元電荷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
擴展:
①如果物體所帶正、負電量不等,也會發生中和現象。這時,帶電量多的物體先用部分電荷和帶電量少的物體中和,剩余的電荷可使兩物體帶同種電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著等量正負電荷被消滅,實際上電荷總量保持不變,只是等量的正負電荷使物體整體顯不出電性。
二、電流
1、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注:該處電荷是自由電荷。
1、電路:把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連接起來組成的電流的路徑。
2、通路:處處接通的電路;開路:斷開的電路;短路:將導線直接連接在用電器或電源兩端的電路。
3、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任何電荷的定向移動都會形成電流)
4、電流的方向:從電源正極流向負極。
5、電源:能提供持續電流(或電壓)的裝置。
6、電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如干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發電機則由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7、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是從電源的正極流向負極。
8、有持續電流的條件:必須有電源和電路閉合。
9、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人體,大地,鹽水溶液等。導體導電的原因:導體中有自由移動的電荷;
10、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玻璃,陶瓷,塑料,純油(自由電荷大部分被原子核束縛住了,所以才不導電的),純水等。原因:缺少自由移動的電荷
11、電流表的使用規則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②電流要從+接線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連到電源的兩極上。實驗室中常用的電流表有兩個量程:0~0.6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602安;0~3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61安。
以上就是物理初中電學知識點的全部內容,1、電路:把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連接起來組成的電流的路徑。2、通路:處處接通的電路;開路:斷開的電路;短路:將導線直接連接在用電器或電源兩端的電路。3、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任何電荷的定向移動都會形成電流)4、電流的方向:從電源正極流向負極。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