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第一章知識點?(4)分度值:一個最小小格代表的值。(5)最基本注意點:被測物體的溫度不能超過溫度計的量程。2,溫度的高低:(1)攝氏溫度:符號為t,單位符號℃,攝氏溫度規(guī)定: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1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為100℃,0℃——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為1攝氏度。那么,八上物理第一章知識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一章 機械運動
一、長度的測量
1、⑴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米(m)。
⑵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納米(nm)。 ⑶換算關系:1km=1000m;1m=10dm;1dm=10cm;1cm=10mm;1m=106μm;1m=109nm
2、刻度尺的使用規(guī)則:
A、“選”: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刻度尺。
B、“觀”:使用刻度尺前要觀察它的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測長度時,尺要沿著所測直線(緊貼物體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
(用零刻線磨損的的刻度尺測物體時,要從整刻度開始)
D、“看”: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E、“讀”: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記”:測量結果由數(shù)字和單位組成。(也可表達為:測量結果由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組成)。
3、長度測量結果由數(shù)值和單位組成,數(shù)值包括準確值和估讀值
二、時間的測量
1、時間測量的工具是停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主單位是。
2、常用的單位有:小時(h)、分(min)等。3、換算關系是:1h=60min 1min=60s
三、誤差:1、測量值和真實值的差異叫誤差。
2、減小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儀器,改進測量方法
四、機械運動
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為研究物體運動狀態(tài)時被選做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就看和參照物之間的位置是否發(fā)生變化,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結論可能不同。
物理是中學階段一門重要的科學課程,對于學生來說,掌握好每章節(jié)的要點對于提高物理成績非常關鍵。以下是對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一章知識點的整理和潤色,以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
1. 參照物的概念與選擇
- 定義:參照物是用來研究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假定不動的物體。
- 選擇:任何物體都可以作為參照物,通常選擇地面或固定于地面的物體。
- 相對性:選擇不同參照物,對同一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判斷可能不同,體現(xiàn)了運動與靜止的相對性。
- 注意事項:不能以研究對象本身作為參照物。
2. 機械運動的基本概念
- 定義:物體位置的變化稱為機械運動。
- 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
3. 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 時間相同:路程長的運動快。
- 路程相同:時間短的運動快。
- 單位時間內(nèi)路程:比較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
4. 運動的分類
- 曲線運動與直線運動。
- 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且沿直線運動。
- 變速運動:運動速度發(fā)生變化。
5. 長度的測量
- 基本工具:刻度尺。
- 國際單位: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 換算關系:1 km = 1000 m,1 m = 10 dm,1 dm = 10 cm,1 cm = 10 mm,1 mm = 10^3 μm,1 m = 10^6 μm,1 m = 10^9 nm,1 μm = 10^3 nm。
1.校長和英語老師一起去法國某中學訪問,校長在禮堂講話,英語老師做翻譯。
校長:“各位老師們,同學們!”
英語老師:“l(fā)adies and gentlemen!”
校長:“各位女士們,先生們!”
英語老師-_-!想了下說:“Good morning!”
校長:“早上好!”
英語老師:…… ==”汗
2.說有一只北極熊,因為雪地太刺眼了,必須要戴墨鏡才能看東西, 可是他找不到墨鏡,于是閉著眼睛爬來爬去在地上找,爬呀爬呀,把手腳都爬的臟兮兮的才找到墨鏡。 戴上墨鏡,對著鏡子一照,這才發(fā)現(xiàn):哦,原來我是一只熊貓
3.一只北極熊孤單的呆在冰上發(fā)呆,實在無聊就開始拔自己的毛玩,一根,兩根,三根,最后拔的一根不剩,然后他就冷死了。
4.從前從前有一只鳥,他每天都會經(jīng)過一片玉米田,但是很不幸的,有一天那片玉米田發(fā)生了火災,所有的玉米都變成了爆米花!!!小鳥飛過去以后……以為下雪,就冷死了。
5.小明新理了發(fā),第二天來到學校,同學們看到他的新發(fā)型,笑道:小明,你的頭型好像個風箏哦!小明覺得很委屈,就跑到外面哭,哭著哭著,他就飛起來了。
6.蜘蛛愛上了蝴蝶,蝴蝶卻拒絕了它,蜘蛛問:為什么?這是為什么!蝴蝶說:我媽說了,整天在網(wǎng)上混的都不是好人.
7.夏日炎炎的一天,兩只香蕉走在路上。
第一章:聲現(xiàn)象
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傳播聲音的物質叫做介質,真空不能傳聲。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我們怎樣聽到聲音,聲音引起鼓膜振動,經(jīng)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jīng),聽覺神經(jīng)把信號傳給大腦。骨傳導:聲音通過頜骨、頭骨也能傳到聽覺神經(jīng),引起聽覺。雙耳效應:聲音由聲源傳到兩耳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不同。
聲音的特性,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響度與振幅的關系: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音色:發(fā)聲體不同,音色不同。人的聽覺頻率范圍:20Hz~20000Hz。超聲波:高于20000Hz的聲音。次聲波:低于20Hz的聲音。
嗓聲的危害和控制,嗓聲:發(fā)聲體做無規(guī)則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聲音強弱的等級、單位:分貝,符號dB。控制噪聲的三條途徑:防止嗓聲產(chǎn)生、阻斷噪音傳播、防止嗓聲進入人耳。
聲的利用,聲與信息:利用聲納系統(tǒng)探知海洋的深度,它是根據(jù)回聲定位原理工作的。聲與能量:聲音能傳遞能量。例:超聲波清洗精密儀器。
第二章 光的傳播
光的傳播,光源:天然光源、人造光源。光在同種均勻介質沿直線傳播。光速: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3×10的八次方。
八年級物理知識點歸納
第一章 物質的狀態(tài)及其變化
一、溫度計
1溫度計
(1) 溫度的概念: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 溫度的測量工具:溫度計。
(3) 量程:能測量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
(4) 分度值:一個最小小格代表的值。
(5) 最基本注意點:被測物體的溫度不能超過溫度計的量程。
2溫度的高低:
(1) 攝氏溫度:符號為t,單位符號℃,攝氏溫度規(guī)定: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1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為100℃,0℃——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為1攝氏度。
(2) 正常人的體溫是37℃。
3體溫計:
(1)體溫計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間有一段細管,水銀收縮時,縮口水銀首先自動斷開,直管內(nèi)的水銀不能退回玻璃泡內(nèi)。故每次使用體溫計之前應把水銀甩回玻璃泡內(nèi)。
(2)體溫計的量程為35——42℃,分度值是0.1℃。
4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的方法
(1) 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侵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2) 溫度計玻璃泡侵入被測液體后,待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書。
(3) 讀數(shù)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留在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提醒: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shù),普通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物體讀數(shù)。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物質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叫做熔化,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叫做凝固。
以上就是八上物理第一章知識點的全部內(nèi)容,- 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后,待示數(shù)穩(wěn)定后再讀數(shù)。- 讀數(shù)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留在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二、熔化和凝固 1. 熔化和凝固:物質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稱為熔化,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稱為凝固。2. 熔點和凝固點:- 晶體有固定的熔點,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鹽、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