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基礎知識大全?③先排滿內層再排外層注:元素的化學性質取決于最外層電子數金屬元素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4,易失電子,化學性質活潑。非金屬元素 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4,易得電子,化學性質活潑。稀有氣體元素 原子的最外層有 8 個電子(He 有 2 個),結構穩定,性質穩定。那么,初中化學基礎知識大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初中化學基礎知識總結和常用口訣
一、物質的學名、俗名及化學式
⑴金剛石、石墨:C⑵水銀、汞:Hg (3)生石灰、氧化鈣:CaO(4)干冰(固體二氧化碳):CO2 (5)鹽酸、氫氯酸:HCl(6)亞硫酸:H2SO3 (7)氫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鈉、火堿、燒堿:NaOH (10)純堿:Na2CO3 碳酸鈉晶體、純堿晶體:Na2CO3·10H2O (11)碳酸氫鈉、酸式碳酸鈉:NaHCO3 (也叫小蘇打) (12)膽礬、藍礬、硫酸銅晶體:CuSO4·5H2O (13)銅綠、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種氧化物的物質)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離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氣:NH3 (堿性氣體)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為常見的堿,具有堿的通性,是一種不含金屬離子的堿) (19)亞硝酸鈉:NaNO2 (工業用鹽、有毒)
二、常見物質的顏色的狀態
1、白色固體: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無水CuSO4;鐵、鎂為銀白色(汞為銀白色液態)
2、黑色固體:石墨、炭粉、鐵粉、CuO、MnO2、Fe3O4▲KMnO4為紫黑色
3、紅色固體:Cu、Fe2O3 、HgO、紅磷▲硫:淡黃色▲ Cu2(OH)2CO3為綠色
4、溶液的顏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藍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淺綠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黃色,其余溶液一般不無色。
初中化學知識點全面總結
第1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1、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科學。
2、我國勞動人民商代會制造青銅器,春秋戰國時會煉鐵、煉鋼。
3、綠色化學-----環境友好化學(化合反應符合綠色化學反應)
①四特點P6(原料、條件、零排放、產品)②核心: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消除污染
4、蠟燭燃燒實驗(描述現象時不可出現產物名稱)
(1)火焰:焰心、內焰(最明亮)、外焰(溫度最高)
(2)比較各火焰層溫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現象:兩端先碳化;結論:外焰溫度最高
(3)檢驗產物H2O:用干冷燒杯罩火焰上方,燒杯內有水霧
CO2:取下燒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變渾濁
(4)熄滅后:有白煙(為石蠟蒸氣),點燃白煙,蠟燭復燃。說明石蠟蒸氣燃燒。
5、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的比較
結論:與吸入空氣相比,呼出氣體中O2的量減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成分是相同的)
6、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科學探究
一般步驟: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實驗驗證→記錄與結論→反思與評價
化學學習的特點:關注物質的性質、變化、變化過程及其現象;
7、化學實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一、常用儀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熱的儀器--試管、燒杯、燒瓶、蒸發皿、錐形瓶
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是--試管、蒸發皿、燃燒匙
只能間接加熱的儀器是--燒杯、燒瓶、錐形瓶(墊石棉網—受熱均勻)
可用于固體加熱的儀器是--試管、蒸發皿
可用于液體加熱的儀器是--試管、燒杯、蒸發皿、燒瓶、錐形瓶
不可加熱的儀器——量筒、漏斗、集氣瓶
(二)測容器--量筒
量取液體體積時,量筒必須放平穩。
初三化學知識要點
化學式與化合價
1、化學式:用元素符號和數字的組合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2、化學式的意義:
(1)表示一種物質。
(2)表示該物質中有哪幾種元素組成。
(3)表示一種物質的一個分子。
(4)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中原子構成。
3、化合價表示原子之間相互化合的數目。
4、原子團:作為一個整體參加反應的帶電原子集團,也叫做根。
5、化合價有正價和負價之分。氧元素通常顯-2價,氫元素通常顯+1價。
6、金屬元素跟非金屬元素化合時,金屬元素顯正價,非金屬元素顯負價。
7、化合物里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
8、元素的化合價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時表現出來的一種性質,因此,在單質分子里,元素的化合價為0。
9、相對分子質量:化學式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符號Mr),
10、元素的質量=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
11、相對原子質量=元素的質量÷原子個數
12、原子個數=元素的質量÷相對原子質量
13、元素的質量分數=相對分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100%
化 學 方 程 式
1. 2H2O通電2H2 ↑+O2 ↑(分解反應)
2. 2H2+O2 點燃2H2O (化合反應)
3. H2 +CuOΔH2O+Cu (置換反應)
4. Zn+H2SO4 =ZnSO4 +H2 ↑(置換反應)
5. Zn+2HCl=ZnCl2 +H2 ↑(置換反應)
初中化學必背知識
化學方程式
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
1、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化學知識點的歸納總結。
一、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的顏色
(一)、固體的顏色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2、綠色固體:堿式碳酸銅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干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10、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硫酸銅,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二)、液體的顏色
11、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1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14、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氣體的顏色
17、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18、黃綠色氣體:氯氣
19、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氣體。
二、初中化學之三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初中化學總復習基礎知識詳盡總結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一)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1.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化學變化:生成了其他物質的變化。
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常常同時發生。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伴隨物理變化;而發生物理變化
不一定同時發生化學變化。物質的三態變化(固、液、氣)是物理變化。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
只是分子間的間隔發生變化,而分子本身沒有發生變化;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被破壞,分子
本身發生變化。化學變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質的變化。
2.物質的性質 (描述性質的語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
物理性質: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學性質: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的性質。如還原性、氧化性、酸性、堿性、可燃性、熱穩定性。
元素的化學性質跟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關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
(二)物質的分類 金屬單質
物 混合物單質 非金屬單質 酸性氧化物
物質種類 稀有氣體 氧化物 堿性氧化物
質純凈物 元素種類 無機物酸其他氧化物
化合物 堿
有機物鹽
3.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種物質組成) 例如,空氣,溶液(鹽酸、
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礦泉水), 礦物(煤、石 油、天然氣、鐵礦石、石灰石),合金(生鐵、鋼)
注意:氧氣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質是混合物,紅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以上就是初中化學基礎知識大全的全部內容,2、化學發展簡史:①古代:火(改善了人類生存的條件);翠綠色的孔雀石(人類首次利用物質變化);我國勞動人民商代會制造青銅器,春秋戰國時會煉鐵、煉鋼,四大發明中的火藥、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