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理?1. 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國南部,大致呈倒置三角形,底邊西起三水市、東至石龍,頂點在崖門灣。該地區面積約為1.1萬平方千米,沖積層較薄,一般高度在20至30米之間。地面起伏較大,四周被丘陵、山地和島嶼環繞,占總面積的30%。中部是廣闊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廣州南部、中山北部、江門東部以及虎門西部。那么,珠江三角洲地理?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珠江三角洲與長江三角洲的自然區位特征:
兩者共同之處在于:
1. 地理形態:均為平原地區,地勢平坦。
2. 土壤與水源: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
3. 氣候類型:都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具備雨熱同期的特點。
差異之處在于:
1. 面積與地形:長江三角洲的面積較珠江三角洲更為廣闊。
2. 降水量:珠江三角洲的雨季更長,降水量相對更多。
3. 水系資源:珠江三角洲靠近更多的水源,水資源更為豐富。
經濟區位特征的比較:
兩者的經濟共同特征包括:
1. 工業基地:均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
2. 地理位置:臨近海洋,享有海陸交通便利的優勢。
3. 市場與勞動力:擁有廣闊的市場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經濟差異主要體現在:
1. 市場范圍:長江三角洲的市場更為廣闊,經濟腹地更大。
2. 技術與發展水平:長江三角洲的技術水平更高,勞動力的素質更優。
3. 工業基礎:長江三角洲的工業基礎更為雄厚。
而珠江三角洲的特色包括:
1. 僑鄉優勢:擁有眾多僑胞,可借助其優勢發展經濟。
2. 鄰近地區:臨近港澳臺,面向東南亞,便于吸引外資。
農業區位特征的比較:
兩地的農業共同點為:
1. 農業類型:均以季風水田農業為主。
不同之處在于:
1. 光熱水條件:珠江三角洲的光熱水配合更佳,更適合花卉、水果等經濟作物的生長。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如下: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概述:廣義的珠江三角洲位于廣東省中南部,毗鄰香港、澳門,北回歸線穿過其北部,瀕臨南海,為珠江出口處。 涵蓋區域:包括廣州、深圳兩個副省級城市,以及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五個地級市,還有惠州市和肇慶市的部分區縣,總面積約為4.16萬平方千米。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珠江三角洲是由北江、西江三角洲和東江三角洲合成的復合三角洲,狹義的珠江三角洲是一個發育在海灣內的丘陵性三角洲,海拔約50米,形成面積約為1.1萬平方千米的平原,其間山丘散布,河道縱橫。 土壤與灌溉: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為農業生產提供了良好條件。 氣候特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豐富,生長季長,可一年三熟。春季陰雨連綿,夏季高溫濕熱,夏秋季臺風入侵頻繁,冬季很少嚴寒,四季變化明顯。 河流汛期:河流汛期主要集中在4~9月。
珠江三角洲位于廣東省中南部地區,是西江、北江、東江下游的沖積平原。
其一,從緯度位置看,大致處于北緯21°47′至23°26′之間,地處低緯度地區,氣候溫暖濕潤,熱量充足,為農業和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氣候基礎。
其二,從海陸位置而言,它瀕臨南海,海岸線漫長且曲折,擁有眾多優良港灣,如廣州港、深圳港等。這使得該地區海上交通極為便利,有利于發展外向型經濟,加強與國內外其他地區的貿易往來和經濟交流。
其三,從周邊區域位置來講,珠江三角洲與港澳地區緊密相連,香港和澳門作為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為珠江三角洲的發展帶來了資金、技術、管理經驗等方面的支持,促進了區域間的產業合作與協同發展,使其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
珠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珠江三角洲是熱帶性三角洲,大部分位于北回歸線以南,即北緯23°40′—21°30′之間,屬于熱帶范圍。氣候上,珠江三角洲也屬于熱帶地區。地貌上,珠江三角洲發育為熱帶季風雨林植被。由于三角洲北面為粵北山區,對北來寒流起屏障作用,使熱帶植被能沿谷地侵入北回歸線以北山區。
從地形界限看,珠江三角洲的西面和北面界限是羅平山脈,東側界限是羅浮山區。珠江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是水量大,含沙量小,分汊放射河道多,寬深水道發育。由于珠江三角洲形成歷史短,沉積物厚度小,向海灣推進較快。珠江三角洲是在溺谷灣內的多河道上淤積而成的,稱為復合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的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和動物都反映了其熱帶性特點。地貌上,珠江三角洲表現為多汊道的良好水網,廣寬深水河道眾多;氣候上,熱量和輻射豐富;植被生長旺盛,種類眾多,動物繁生,對工農業生產至為有利。從類型上看,珠江三角洲與紅河及湄公河三角洲等熱帶型三角洲近似。在我國熱帶地區較稀少的國情下,應重視充分發揮珠江三角洲的熱帶性特點和潛力。
1. 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國南部,大致呈倒置三角形,底邊西起三水市、東至石龍,頂點在崖門灣。該地區面積約為1.1萬平方千米,沖積層較薄,一般高度在20至30米之間。地面起伏較大,四周被丘陵、山地和島嶼環繞,占總面積的30%。中部是廣闊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廣州南部、中山北部、江門東部以及虎門西部。珠江水系每年輸送沙土量超過8000萬噸,三角洲地區持續向南海推進,平均每年延伸10至120米,成為中國的重點圍墾區之一。
2. 自然條件:珠江三角洲屬于亞熱帶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年均溫度在21至23℃之間,最冷的1月份平均溫度為13至15℃,最熱的7月份平均溫度超過28℃。6月至10月期間,該地區常受臺風影響,降水集中,天氣炎熱。年均降水量超過1500毫米,雨季與高溫季節重合,土壤肥沃,河流縱橫交錯,對農業生產非常有利。該地區海拔較低,地勢平坦,氣候特征為高溫多雨,屬于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不分明,冬季無雪,樹木常青,田野常年保持綠色,霜期不長青。據竺可楨在《特候學》一書中指出,五嶺以南地區已進入熱帶,而珠江三角洲位于亞熱帶范圍內。
3. 重要性:珠江三角洲是廣東省最大的平原區域,全球知名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是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關鍵區域。
以上就是珠江三角洲地理的全部內容,1. 地理形態:均為平原地區,地勢平坦。2. 土壤與水源: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3. 氣候類型:都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具備雨熱同期的特點。差異之處在于:1. 面積與地形:長江三角洲的面積較珠江三角洲更為廣闊。2. 降水量:珠江三角洲的雨季更長,降水量相對更多。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