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簡史?物理學發展史(從1638年至1962年)公元1638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的《兩種新科學》一書出版,書內載有斜面實驗的詳細描述。伽利略的動力學研究與1609~1618年間德國科學家開普勒根據天文觀測總結所得開普勒三定律,那么,物理簡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分子動理論的發展可追溯到17世紀。1650年R.玻意耳研究了氣體狀態與外界條件之間的關系,后來發展成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18世紀D.伯努利給出了分子運動與壓強之間的關系,以及俄國科學家M.羅蒙諾索夫用分子動理論解釋各種現象,發展了分子熱力學,他們二人被認為是分子動理論的創始人。19世紀J.麥克斯韋和L.玻耳茲曼研究了氣體分子運動的速度分布,提出了著名的麥克斯韋-玻耳茲曼分布定律。隨后,在分子動理論的基礎上又發展了熱力學和統計力學,將分子的微觀姿行運動及其相互作用與大量分和圓子組成的宏觀物質的物理性質聯系起來。20世紀分子動理論的觀點被用來研究化學反應的速率和機理,推跡棚嘩動了化學動力學的發展。微觀分子物理學的發展是基于20世紀初原子物理學和量子力學的建立,實驗上通過分子光譜和電磁波譜的測定來了解分子的能級結構和幾何結構。這方面G.赫茨伯格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他被公認為“分子光譜之父”,獲1971年諾貝爾化學獎。他撰寫的《分子光譜與分子結構》4卷巨著是分子物理學和分子光譜學的重要文獻。
公元1638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的《兩種新科學》一書出版,書內載有斜面實驗的詳細描述。伽利略的動力學研究與1609~1618年間德國科學家開普勒根據天文觀測總結所得開普勒三定律,同為牛頓力學的基礎。
公元1643年,意大利科學家托利拆利作大氣壓實驗,發明水銀氣壓計。
公元1646年,法國科學家帕斯卡實驗驗證大氣壓的存在。
公元1654年,德國科學家格里開發明抽氣泵,獲得真空。
公元1662年,英國科學家波義耳實驗發現波義耳定律。十四年后,法國科學家馬里奧特也獨立的發現此定律。
公元1663年,格里開作馬德堡半球實驗。
公元1666年,英國科學家牛頓用三棱鏡作色散實驗。
公元1669年,巴塞林那斯發現光經過方解石有雙折射汪春友的現象。
公元1675年,牛頓作牛頓環實驗,這是一種光的干涉現象,但牛頓仍用光的微粒說解釋。
公元1752年,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作風箏實驗,引雷電到地面。
公元1767年,美國科學家普列斯特勒根據富蘭克林導體內不存在靜電荷的實驗,推得靜電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公元1780年,意大利科學家加伐尼發現蛙腿筋肉收縮現象,認為是動物電所致。不過直到1791年他才發表這方面的論文。
物理學年譜(公元前~公元元年)
公元前650~前550年,古希臘人發現摩擦琥珀可使之吸引輕物體;發現磁石吸鐵。
公元前480~前380年間戰國時期,《墨經》中記有通過對平面鏡、凹面鏡和凸面鏡的實驗研究,發現物像位置和大小與鏡面曲率之間的經驗關系(中國墨子和墨子學派)。
公元前480~前380年間戰國時期,《墨經》中記載了杠桿平衡的現象(中國墨子學派)。
公元前480~前380年間戰國時期,研究筑城防御之術,發明云梯(中國墨子學派)。
公元前四世紀,柏拉圖學派已認識到光的直線傳播和光反射時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公元前350年左右,認識到聲音由空氣運動產生,并發現管長一倍,振動周期長一倍的規律(古希臘亞里士多德)。
公元前三世紀,實驗發現斜面、杠桿、滑輪的規律以及浮力原理,奠定了靜力學的基礎(古希臘阿基米德)。
公元前三世紀,發明舉水的螺旋,至今仍見用于埃及(古希臘阿基米德)。
公元前250年左右,戰國末年的《韓非子·有度篇》中,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的記者世載,“司南”大約是古人用來識別南北的器械(或為指南車,或為磁石指南勺)?!墩摵狻窋⑹鏊灸闲瓮?,磁勺柄自動指南,它是后來指南針發明的先驅。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度、量、衡,其進位體制沿用到二十世紀。
這個去看下《物理學史》郭奕玲 ,沈慧君寫的。主悄坦要介紹力學與熱學基本定律的形成;電磁學和光鉛運帶學的發展; 19—20世紀之交物理學的新發現和物理學革命;相對論的建立和發展;早期量子槐蘆論;玻爾原子理論的淵源和發展;波粒二象性;量子力學的建立和發展;原子核和粒子物理學的發展;激光和固體物理發展簡史;... 側重介紹近代物理學史。
物理學史是人類對自然界中各種物理現象的認識史,它研究的是物理學發生、發展的規律,說明了物理學中的基本概念、定律和理論體系的醞釀、產生和發展的辯證過程。它是一座知識財富的寶庫,不僅展示了物理學理論形成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而且深刻的揭示了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它也是一塊精神財富的寶地,物理學的發展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的自然觀、世界觀,升華了人們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認識。與此同時,物理學家在探求真理的過程中展現出的人格魅力,不畏艱險獻身科學的高尚品格,也給后人增添了無窮的榜樣力量。物理學不僅以其知識、方法和思想極大的促進了自身的發展,而且在更廣闊的領域深刻的影響著人類文明的進程,成為人類文化的一部分。
學習物理學史就是為了了解物理學所走過的道路,它將有助于我們更深刻地認識物理學,更有效地應用和發展物理學。過去很多人總是在說“擾轎以史為鑒”,但我們認為對物理學史的學緩尺肆習僅僅“以史為鑒”還遠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更應該在“以史為鑒”的基礎上“以史為器”去發展、去創新。物理學史和自然科學史告訴我們,歷史上的一些發明、創造并不困宴是前人研究內容的簡單重復,而往往是前人研究方法、思維特征的重現,并且它更是螺旋形上升的。
以上就是物理簡史的全部內容,20世紀分子動理論的觀點被用來研究化學反應的速率和機理,推動了化學動力學的發展。微觀分子物理學的發展是基于20世紀初原子物理學和量子力學的建立,實驗上通過分子光譜和電磁波譜的測定來了解分子的能級結構和幾何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