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1、 第一個五年計劃制定的背景:⑴新中國成立以后,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工業生產也超過歷史最高水平⑵但是,我國工業水平還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也不如印度。 2、那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八年級下冊歷史的思維導圖怎么整理?初二下姿數冊的歷史課本主要講述的是新中國建立以后,我國在探索現代化建設上的歷程,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的先輩在艱苦的環境下不斷的奮斗,從而給我們建立了一個強大完整的新中國,那么下面我們就一起八年級下冊的歷史框架圖來了解一下這段歷史吧!
八年級下冊歷史思維導圖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八年級下冊歷史思維導圖第二單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八年級下冊歷史思維導圖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八年級下冊歷史思維導圖第姿察四單元: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八年級下冊歷史思維導圖第五單元: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八年級下冊歷史思維導圖第六單元: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
以上就是初二歷史下冊的思維導圖整理了,從八年級的歷史課本中我們能夠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了解到我們的先輩建設我們的國家是多么的不容易,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通過知識框架圖我們能夠很好的了解課本中的知跡冊首識點,從而牢記這段歷史。好了,八年級歷史下冊的思維導圖整理就到這里,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一、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
1、時間地點:1949年9月在北平舉行。
2、主要任務:籌備建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正式成立作好了充分的準備。
3、內容:
①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臨時憲法作用)
②選舉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以北京為首都;
④采用公元紀年;
⑤決定在首都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二、開國大典:
1、時間:1949年10月1日。
2、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① (國內意義)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② (國際意義)壯大了世界和平塵激、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3、如何理解“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從此擺脫了被壓迫、被奴役的命運,獲得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人民從此政治上當家作主,經濟上成為生產資料的主人,國家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將不斷提高。
三、西藏和平解放:
1、時間:1951年
2、西藏首席談判代表:阿沛·阿旺晉美
3、意義: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
第一單元侵略與反抗
一、西方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
一 鴉片戰爭(1840.6—1842.8)
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⑵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借口(直接原因、導火線):林則徐虎門銷煙。
⑶鴉片戰爭爆發標志: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東海面,進行挑釁,鴉片戰爭爆發。
⑷1841年初,英軍占領香港島。
⑸1842年8月,中國簽訂近代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使中國喪失領土主權);賠款2 100萬元(增加了人民的負擔);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有利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有利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同時也使中國喪失關稅主權)。
⑹影響(危害):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⑺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根本變化。
⑻“落后就要挨打”是鴉片戰爭失敗的深刻歷史教訓。
⑼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原因:
主觀上:①清政府政治腐敗;②中國封建經濟落后;
③中國軍事技術和裝備落后;④清朝統治集團軍事指揮失當。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第三單元
第8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
1、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經過十年““””的動亂,積累下許多嚴重的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當時中共中央的主要領導人仍然堅持“左”的指導思想,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即“兩個凡是”的方針。這引起全國上下的不滿。于是,思想理論界展開了一場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
2、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3、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4、 1980年,中共中央決定撤銷““””中強加給劉少奇的種種罪名,為劉少奇恢復名譽,是黨的歷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證記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初二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二歷史下冊知識點1
第九課 對外開放逐步擴大
經濟特區的建立
1、目的:為加速現代化建設的一項基本國策。
2、經濟特區建立:198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
3、經濟特區建立的結果:特區建設在令人驚訝的高速度和高效率中進行,很快取得了顯著成就。
4、對外開放格局:全國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地區—內地”這樣一個多層次、有重點、點面結合的對外開放格局。
5、作用(意義)(影響):經濟特區的創設,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對吸引外資、引進技術、發展生產、擴大出口、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起到了重大作用,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上海浦東的開發開放
1、背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明顯加快,投資跨國化、貿易自由化和金融國際化日益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流。中國的對外開放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2、目的:為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帶動長江三角洲乃至長江流毀返域經濟騰飛,促進全國經濟的發展。
以上就是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的全部內容,5、第一次鴉片戰爭的過程:①1840年6月爆發;②1841年初占領香港島;③1842年,中英議和,簽訂《南京條約》(性質:中國歷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內容:①賠款2100萬元;②割香港島給英國;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