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地理書?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地理區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區域體現了區域內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線反映出區域之間的差異性。 秦嶺與淮河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在他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那么,八上地理書?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線:
大體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騰沖市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人口少.
2.地勢階梯界線
(1)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昆侖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2)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區界線
(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
(4)云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昆侖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
(10)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l1)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12)云貴高原與東南丘陵界線:雪峰山
4.氣候界線
(1)l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分界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界線):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一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半干旱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干旱區與干旱區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5)濕潤區與干旱區的分界線,即年平均襪磨缺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線.從大興安嶺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盤山-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連線.此分界線以東降水豐富,為濕潤區;此分界線以西,除天山、祁連山、阿爾泰山等山游卜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區都比較干旱.
(6)季風氣候區與非季風氣候區的分界線:從大興安嶺-陰山山脈-賀蘭山-烏鞘嶺-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連線.此分界線以東為季風區,在季風區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壓控制,盛行偏北風,氣候干冷,夏季受低壓控制,盛行偏南風,氣候濕潤.此分界線以西為非季風區,氣候干旱
5.河流界線
(1)外流區和內流區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一秦嶺.
(3)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4)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5)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6)漢水與渭河的分水嶺:秦嶺
6.三大自然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與西北干旱半干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青藏高寒區與東部季風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
(3)青藏高寒區的北部與西北干旱半干旱區的界線:大體從昆侖山向東經過阿爾金山、祁連山一線.
7.自然地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
①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界線(華北暖溫帶濕潤地區與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秦嶺一淮河(1月0℃等溫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4500℃等值線).
②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的活動積溫3200℃等值錢.
③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界線:日平均氣溫>10℃積溫7500℃等值線
(2)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內部自然地區界線.
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與西北溫帶及暖溫帶荒漠地區的界線:賀蘭山一線,相當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線.8.農業活動界線
(1)牧區與農耕區的界線:大體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從東北松嫩平原告辯西部-遼河中上游-陰山山脈-鄂爾多斯高原東緣(除河套平原)-祁連山山脈(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東緣連線.此分界線以東為農區,種植水稻、小麥、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線以西為牧區,放養牛、羊、馬等牲畜.
(2)水田區與早作區的界線:秦嶺一淮河.
(3)我國天然草場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呂梁山--橫斷山.此線東南部分是我國農區畜牧業分布區,此線西北部分是我國牧區畜牧業分布區.
(4)冬小麥與春小麥的界線:長城
9.行政區界線
(1)南疆與北疆的界線(流動沙丘與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線):天山.
(2)湖北省與重慶市的界線:巫山.
(3)福建省與江西省的界線:武夷山.
(4)廣東省與湖南省的界線:南嶺.
(5)西藏自治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界線:昆侖山脈.
(6)甘肅省與青海省的界線:祁連山脈.
(7)四川省與陜西省的界線:大巴山脈.
10、大海的分界線
渤海與黃海的分界線——以老鐵山角、廟島群島與蓬萊角連線為界.
黃海與東海的分界線——以長江口北岸(啟東角)與濟州島的西南角的連線為界.
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南澳島經臺灣淺灘至臺灣島南端鵝鑾鼻的連線為界.
如果不需要這么精確的話,也可以記個大致的位置:
渤海與黃海的分界線——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頂端連線為界.
黃海與東海的分界線——長江口北岸為界.
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臺灣島南端和閩粵兩省交界處的連線為界.
11.綜合地理界線
(1)秦嶺一淮河一線是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這條線的南北景觀有很大的差異:
地區 地區
項目 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
緯度位置 32°N~34°N以北 32°N~34°N以南
主要地形 以平原為主 以丘陵為主
氣候
一月平均氣溫 0℃以下 0℃以上
溫度帶 暖溫帶 亞熱帶
年降水量 400mm~800mm之間, 800mm以上,
雨季短,降水少, 雨季長,降水多,
集中于夏季. 降水季節變化較小.
干濕狀況 半濕潤地區 濕潤地區
河流
流量 流量較小,季節變化大 流量豐富,季節變化小
含沙量 含沙量多 含沙量少
汛期 汛期短 汛期長
結冰期 冬季結冰 冬季不結冰
農業
耕地類型 以旱地為主 以水田為主
糧食作物 以小麥為主 以水稻為主
油料作物 以花生為主 以油菜為主
糖料作物 以甜菜為主 以甘蔗為主
耕作制度 二年三熟至一年兩熟 一年二熟至一年三熟
自然帶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植被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水系 黃河水系(渭河) 長江水系(漢水)
(2)大興安嶺也是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其東西兩側的景觀也有較大差異: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②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③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
④牧區與農耕區通過的地方的界線
⑤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
⑥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通過的地方
⑦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通過的地方.
(3)、長城
①我國古代牧業文化與農業文化分界線
②冬小麥與春小麥分界線
③暖溫帶與中溫帶分界線
④年降水量400mm線
⑤半濕潤區與半干旱區分界線
⑥森林與草原分界線
⑦年積溫3500℃線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課本的主要內容主要內容:
1、遼闊的疆域:
我國的地理位置:位于東半球、北半球,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最南端:曾母暗沙;最東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匯合處;最西端:帕米爾高原。
四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海峽:臺灣海峽(屬于東海)、瓊州海峽;
半島: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雷州半島;
島嶼:臺灣島、海南島。
2、中國的行政區劃:
我國現行的行政區劃基本上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縣級市)、鎮(鄉)三級。國家根據需要設立特別行政區。我國共有34省級行政單位(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簡稱用本省的河湖或山名:皖(安徽的皖山)、湘(湖南的湘江)、贛(江西贛江);簡稱用本身的歷史名稱:晉(山西)、冀(河北)、魯(山東)、豫(河南)、蜀(四川)、黔(貴州)、鄂(湖北)、粵(廣東);一省有兩個簡稱:川或蜀(四川)、云或滇(云南)、甘或隴(甘肅)、貴或黔(貴州)、陜或秦(陜西)。
3、中國的人口:
2008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我國總人口為13.40億,約占世界人口總數21.2%,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人口增長速度較快的原因:新中國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出生率明顯上升;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以人口地理分布界線黑河—騰沖為界,東部多西部少;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數量,提高人口的質量,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材:
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第一節、遼闊的疆域,第二節、眾多的人口,第三汪昌節早敏、多民族的大家庭。)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第一節、地勢和地形,第二節困睜扒、氣候多樣季風顯著,第三節、河流與湖泊。)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第一節、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第二節、土地資源,第三節、水資源。)
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第一節、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第二節、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第三節、工業的分布與發展。)
江蘇八年級上冊地理書是魯教版本。魯教版教材一系列中小學教科書教攔如材,由山東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山東人民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中小學教科書教材,稱為魯友亮教版。魯教版教材在山西簡告啟、廣東、山東等地使用。
地勢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
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判野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
我國季風區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為界分為季風區(以東)與非季風區
(以西)
秦嶺淮河:
1、氣溫:
1月份0℃等溫線
2、日均溫≥10℃積溫4500℃等值線
3、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4、降水: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線
5、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
6、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7、旱地農業與水田農業的分界線
8、水稻拆毀生產與小麥生產的分界線
9、植物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
10、河流:該線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變化大、有結冰期、含沙量大該線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變化小、無結冰期、含沙量小
11、長江和黃河的分水嶺
12、地形:該線以北地形完整,以大高原和平原為主。
該線以南地形破碎,以盆地和丘陵為主。
13、區域: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
14、我國華中和華北掘御喊的分界
15、農作物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與一年一熟的分界線
希望能幫到你。
以上就是八上地理書的全部內容,江蘇八年級上冊地理書是魯教版本。魯教版教材一系列中小學教科書教材,由山東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山東人民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中小學教科書教材,稱為魯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