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年糕與哪位歷史人物有關?伍子胥。根據百度教育查詢得知,該題原題為:吃年糕的習俗與下列哪位歷史人物有關?()A、伍子胥、B、范蠡、C、屈原、D、范仲淹,正確答案選擇A。伍子胥(?~前484年),名員,又名贠,字子胥,那么,吃年糕與哪位歷史人物有關?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據說年糕是從蘇州傳開的。它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伍子胥幫助闔閭奪了吳國王位,并幫助他整年經武、強盛國勢,但后來闔閭志得意滿,命令伍子胥筑“闔閭大城”以顯示他的功德。
城垣建成后,吳王擺下盛宴慶賀。席間群臣縱情酒樂,認為有了堅固的城池便可以高枕無憂了。見此情景,國相伍子胥深感憂慮。他叫來貼身隨從,囑咐道:“滿朝文武如今都以為高墻可保吳國太平。城墻固然可以抵擋敵兵,但里邊的人要想出去也會同樣受制。如果敵人圍而不打,吳國豈不是作繭自縛?忘乎所以,必至禍亂。倘若我有不測,吳國受困,糧草不濟,你可去相門城下掘地三尺取糧。”隨從以為伍子胥酒喝多了,并未當真。
沒過多久,吳王闔閭駕崩,夫差繼承王位,聽信讒言,伍子胥力諫吳王拒絕越國越王勾踐的求和,遭到嫌棄并被賜死。伍子胥自刎后,越王勾踐便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姑蘇城團團圍住,吳軍困守城中,炊斷糧絕,街巷內婦孺哭聲慘不忍聞。這時那位隨從記起伍子胥從前的囑咐,便急忙召集鄰里一起來到相門外掘地取糧,當挖到城墻下三尺深時,才發現城磚是用糯米粉做的。頓時人們激動萬分,朝著城墻下跪,拜謝伍子胥。這些糯米粉救了全城老百姓。于是在伍子胥的家人主持下,分給城內饑民,大家暫時度過了饑荒。
伍子胥。
關于年糕還有一個傳說,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命伍子胥筑"闔閭大城",建成后,大宴眾將群臣慶功。只有伍子胥悶悶不樂,他料吳王驕奢不防備越王勾踐和范蠡,國家遲早將亡。
回營后他密囑身邊隨從說:"我死后,如國家遭難,民饑無食,可往相門(蘇州六個主要城門之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
后來伍子胥后來遭誣陷身亡,吳國被越軍橫掃而滅。這時都城斷糧,隨從們帶領百姓前往相門拆城掘地,這才發現原來相門的城磚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的。從此,人們為了紀念并銘記伍子胥的功績與忠烈,就在春節這一天家家吃年糕。
擴展資料:
年糕有紅、黃、白三色,象征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據說年糕是從春秋戰國時期吳國都城(現江蘇省蘇州市)傳遞到四面八方。寧波一帶民間有“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的民諺。人們還用年糕印板壓成“五福”、“六寶”、“金錢”、“如意”等等形狀外觀。
象征”吉祥如意”、”大吉大利“;有的則做成“玉兔”、“白鵝”等小動物,構成真正意義上的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
年糕是從蘇州傳開的,過年吃年糕是為了紀念春秋末期吳國大夫伍子胥。
闔閭命令伍子胥修建闔閭大城,城垣建成之后,吳王認為有了堅固的城池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伍子胥則看到了它的弊端,他告訴侍從若有一天自己不測,吳國受困,糧草不濟,讓他們去象門城下掘地三尺取糧,后來伍子胥受人陷害自刎而死。越王勾踐乘機舉兵伐吳,吳軍被困在城中,炊斷糧絕,伍子胥的侍從想起了他的囑咐,于是帶人去找到了用糯米做成的城磚,依靠這些糧食,城中百姓度過了難關,后來人們用糯米制成年糕,來祭祀伍子胥。
伍子胥在臨死前對部下說:我死后若 國家有難,民眾沒糧吃,就到城門墻下挖地三尺, 可找到吃的東西。
后來越國進攻吳國,城中軍民斷糧, 伍子胥的部下就帶領軍民 在象門城下挖地, 果然挖出許多可以充饑的“城磚”,原來“城磚”是糯米粉壓成的,這是伍子胥生前設下的“積糧 防急”之計, 吳國軍民就靠這些城磚渡過了難關。此后每逢過年,吳國百姓都要壓制類似“城磚”的年糕,紀念伍子胥。
年糕制作方法
用料
糯米粉150g
粘米粉150g
水200g
玉米油適量
1、糯米粉和粘米粉兩種面粉分別過篩
2、放入盆里,一邊慢慢加水一邊用筷子攪拌均勻
3、手握成團但一搓就散開狀就可以了,蒸籠鋪紗布放入米粉,蒸鍋放適量水燒滾,放入蒸籠,中小火蒸20分鐘
4、蒸好后拿出來放到案板晾一下,這時候米粉是很粗糙的樣子,沒有融合好。
吃年糕的習俗與春秋時代時,吳國大夫伍子胥有關。
據傳于春秋時代時,吳國大夫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劍自刎而死。傳說伍子胥死前囑咐親信:“我死后,如果國家有難,民眾缺糧,你們到象門城墻挖地三尺,就可以得到食糧。”越王勾踐聞知伍子胥遭賜死的消息后,就攻打吳國雪恥。
夫差連吃敗仗,都城被越兵圍困,城中糧盡援絕,軍民紛紛餓死。此時,伍子胥的親信按他生前囑咐,去象門挖地三尺,挖到伍子胥以江米粉蒸制后壓制成的“城磚”。
從此以后,每逢過年,當地家家戶戶都要蒸制像城磚樣的江米年糕,以奉祀伍子胥的功績。因為是在過年時制作的食品,就把它叫作年糕,沿襲至今。
擴展資料
年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食物,屬于農歷新年的應時食品。一種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
年糕有紅、黃、白三色,象征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參考資料來源:—年糕
伍子胥。
相傳春秋末期伍子胥自刎后,越王勾踐便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姑蘇城團團圍住,吳軍困守城中,炊斷糧絕,街巷內婦孺哭聲慘不忍聞。
他臨死前對部下說:“如果國家有苦難,百姓斷糧,你們到城墻下挖地三尺可得到糧食。”伍子胥死后,他的部下被越軍包圍,城中斷糧已餓死不少人,這時有人想起伍子胥的話,就去挖城墻,挖了三尺多深,果然挖到了許多可吃的“城磚”即年糕,結果打了勝仗。
原來是當年伍子胥在姑蘇城督造城墻時,已做好了屯糧防饑的準備。從此以后,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做年糕,年夜飯就吃年糕湯來紀念伍子胥。
擴展資料:
伍子胥資料: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員,字子胥,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以封于申,也稱申胥。
伍子胥之父伍奢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極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是姑蘇城(蘇州城)的營造者,至今蘇州有胥門。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協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報父兄之仇。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成為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殺勾踐,夫差不聽。
以上就是吃年糕與哪位歷史人物有關的全部內容,由此可知,吃年糕的習俗與伍子胥有關。伍子胥之父伍奢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費無極讒害,和其長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是姑蘇城(蘇州城)的營造者,至今蘇州有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