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蘭的舞劇音樂作品?《小伙子比利》是科普蘭三大舞劇(其他兩部為《阿帕拉契亞的春天》和《牧區競技》)之一,這首作品受林肯·卡斯坦(L.Kirstein,1907—)之約而作,以曾被好萊塢拍成西部片的2l歲的暴徒比利為作品名稱,作品中運用了大量西部民歌。那么,科普蘭的舞劇音樂作品?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意大利音樂文化:
意大利歌劇:羅西尼《塞維利亞的理發師》是意大利喜歌劇最范之作。它的音樂讓聽眾充分領略羅西尼的機智、調皮與靈氣、輕松流暢的風格。這部歌劇以典型的羅西尼風格征服了不同時代的聽眾。可以與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姻》相媲美。《威廉退爾》,具有法國大歌劇的特征,宏偉的場面,戲劇性情節交織著愛情,有通俗性。
貝里尼:《諾爾瑪》《清教徒》。
唐尼采蒂:《拉美摩爾的露其婭》《愛的甘醇》。
威爾第:是西音史上偉大的意大利歌劇作曲家。他的歌劇題材有體現強烈愛國及民族情感(19世紀30-40年代,如歌劇《納布科》)和文學戲劇名著(50-60年代)。當歐洲追隨瓦格納為代表的德國風格時,威爾第始終意識到自己是意大利作曲家,不能拋棄意大利的音樂傳統,同時也研究吸取法國音樂和德國,也包括瓦格納的特點及對他的尊重,堅持自己的優勢,吸取別人長處。代表作:《弄臣》《游吟詩人》《茶花女》《阿依達》《奧賽羅》。
普契尼:代表作:《藝術家的生涯》《托斯卡》《圖蘭朵》《蝴蝶夫人》。他作品的題材和朔造的人物上,很貼近觀眾的生活,藝術手段既傳統又新穎,這就是他作品經久不衰的原因。他的歌劇與真實主義歌劇的共同點:主人公多是貧苦的下層人,有兇殺、恐怖和死亡的描寫,在思想性和藝術性上超越真實主義歌劇。
阿隆·科普蘭
阿隆·科普蘭(AaronCopland,1900—1990),美國作曲家。祖籍俄國,是第一位被認為有本土風味的美國作曲家。30年代多次訪問墨西哥,1936年根據墨西哥流行曲調創作管弦樂幻想曲《墨西哥沙龍》,十分成功。用這一風格寫作的其他作品尚有芭蕾舞劇《小伙子比利》、《牧區競技》和《阿帕拉契亞之春》。晚年少創作,轉而從事指揮。
中文名:阿隆·科普蘭
外文名:AaronCopland
國籍:美國
出生日期:1900
逝世日期:1990
職業:作曲家
代表作品:《墨西哥沙龍》等
性別:男
人物經歷
創作
1900年生于紐約布魯克林,1917年隨魯賓·戈爾德馬克學音樂理論,1921年赴巴黎,為娜迪婭·布朗熱門下第一個正式的美國學生。返美后,1923-1924年創作管風琴與樂隊交響曲,在布朗熱初訪美國時演奏管風琴聲部。
1930-1933年放棄爵士樂,在《鋼琴變奏曲》和《短交響曲》(1933年)中采用比較嚴峻的勛伯格式的風格。同時出于對公眾與當代作曲家之間的日益擴大的鴻溝的擔憂,寫作一些比較平易近人的大眾化風格的音樂。
作品
科普蘭的老師是戈德馬克,他的第一首作品是《管風琴交響曲》(第一交響曲,1924)。這首作品1925年首演后,科普蘭被貶為不協和音的信徒,指揮家達姆羅什當時曾說:“才23歲就寫出這種東西,再過5年會。
20世紀的芭蕾呈現出相當復雜的面貌,大致分成法國學派與俄羅斯學派。劇目日益增多,芭蕾音樂也呈現出各種風格流派。在歐洲,重要的芭蕾音樂作品有I.F.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彼得魯什卡》、《春之祭》、《普爾欽奈拉》,M.拉韋爾的《達夫尼斯和赫洛亞》,C.德彪西的《游戲》,法利亞的《三角帽》,B.巴托克的《木雕王子》等。1920年以后在美國也出現了不少優秀的芭蕾音樂,如A.科普蘭的《小伙子比利》、《牧區競技》,L.伯恩斯坦的《自由夢》,W.舒曼的《回頭浪》等。在蘇聯,則有Д.Д.肖斯塔科維奇的《黃金時代》,Б.В.阿薩菲耶夫的《巴黎的火焰》、《巴赫切薩拉伊的淚泉》,А.И.哈恰圖良的《加雅涅》與《斯巴達克》,С.С.普羅科菲耶夫的《小丑》、《羅密歐與朱麗葉》、《灰姑娘》等。
20世紀有許多交響音樂被編成芭蕾,被稱為“交響芭蕾”,從而擴大了芭蕾的領域,賦予了新的意境。交響芭蕾包括了各種時代風格的樂曲,例如,有古典樂派J.S.巴赫的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后改名為《巴羅克協奏曲》)、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肖邦的《第一鋼琴協奏曲》、R.舒曼的《狂歡節》、R.施特勞斯的《梯爾·歐倫施皮格爾有趣的惡作劇》、G.馬勒的《大地之歌》(改名為《風之影》)、A.勛伯格的《升華之夜》(改名為《火柱》)等。
馬里納指揮英國圣馬丁樂團
作品簡介:《寂靜的城市》(為小號、英國管和弦樂器而作)作于1940年,原為歐文·肖的戲劇配樂,1941年改編為樂隊作品后,色彩感濃烈,是音樂會上經常演奏的曲目。唱片里,另收錄了巴伯的《慢板》、艾夫斯的《第三交響曲》等作品,這是一張美國當代音樂的合集,被《企鵝唱片指南》評為三星帶花名片。 科普蘭指揮英國新愛樂樂團
作品簡介:人們認識科普蘭大都不會記起他那些爵士風加法國味的《劇場音樂》和《鋼琴協奏曲》。倒是這些吸收了美國和拉美民間音樂的通俗化大眾作品成了他的代表作。美國是個實用主義國家,科普蘭為電臺、電影、劇院寫的實用音樂便不脛而走。“科普蘭指揮科普蘭作品”似乎更是一場“普及”音樂會。《我們的城鎮》表達了一種美國音樂中少見的安寧與寂靜,有點像巴伯的《柔板》。《小紅馬》是電影配樂改編的組曲,六段音樂有著各不相同的“畫面感”。《墨西哥沙龍》是科普蘭訪問墨西哥后寫的“音樂隨筆”,音樂生氣勃勃,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讓你自然地感到仿佛正與胸懷坦蕩的墨西哥人在一起。《拉丁美洲素描三幅》是他晚期的作品,那種熱烈活潑的風格絲毫未減。 孔澤爾指揮辛辛那提交響樂團
作品簡介:《林肯肖像》是樂隊的配樂,作于1942年。
《小伙子比利》(Billy the Kid)組曲是科普蘭在1938年受美國芭蕾舞團經理林肯卡斯坦委托所作的獨幕舞劇《小伙子比利》的音樂。該劇在當年十月于芝加哥首演并大獲成功。作品取材于美國西部的真實故事,“小伙子比利”又稱“比利小子”,在美國是位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有人說他是位神槍手,是個除暴安良的西部牛仔英雄;也有人說他是個不法之徒,曾經謀殺了21個人。好萊塢也曾經以他為原型拍攝了同名電影。
我們聽到的用于演奏會的管弦樂組曲《小伙子比利》是從舞劇音樂中摘錄改編而成的,全曲由六首樂曲組成。科普蘭在創作中引用了許多西部民歌和牛仔牧歌為主題,強烈的突出了美國國民主義的色彩,樂曲富于民間特色。
組曲第一首為舞劇的序曲“一望無際的大平原”(Introduction: The Open Prarie),描繪了北美荒漠大平原遼闊寂寥的景象,樂曲使用雙簧管模仿圓號在五度音上吹奏出民歌氛圍的主題,牧歌式徐緩悠揚的主題猶如空曠遙遠的呼喚,帶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第二首“拓荒者小鎮的大街”(Street In A Frontier Town),中板,由5支民歌連奏,描寫了牛仔們有的騎馬,有的牽著馬走在西部開拓者的小鎮上,這時有人喝醉酒開始吵架,周圍擠滿了看熱鬧的人群這樣一個熱鬧的場景。
以上就是科普蘭的舞劇音樂作品的全部內容,芭蕾舞劇:《小伙子比利》、《牧區競技》、《阿帕拉契亞之春》管弦樂:《鋼琴協奏曲》、《戲劇音樂》、《短交響曲》、《墨西哥沙龍》(組曲)、《我們的城鎮》(電影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