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②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浮)。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總結9-10章 第九章 壓強 一、壓強 1、那么,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初中物理教學以直觀教學為主,在學生的思維活動中呈現的是一個個具體的物理形象和現象,所以初中學生物理知識的獲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之上;初二下冊物理知識點總結人教版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初二下冊物理知識點總結人教版,歡迎查閱!
物理初二下冊知識總結整理
1.杠桿平衡:杠桿靜止不動或勻速轉動都叫做杠桿平衡。
(傾斜靜止時也叫處于平衡狀態 )
2.杠桿平衡條件:
F1L1= F 2L2 或者 F 1/F 2= L 2/ L 1
3.杠桿的分類:①省力杠桿:
L1> L 2→F1< F 2 省力費距離
②L1< L 2 →F1> F 2 費力省距離 ③L1= L 2→F1= F 2不省(費)力不省(費)距離。
沒有即省力又省距離的杠桿。
注:⑴判定杠桿是省力還是費力,或者做杠桿平衡類問題時,都要通過杠桿的力臂來判定。
為了掌握力臂的關系,最好 先畫出杠桿示意圖 ,在圖中把支點、動力臂和阻力臂都表示出來,便于判定。
⑵力臂畫法口訣: 一找點 (支點) 二畫線(力的作用線, 就是圖中力的方向) 三作垂線段 (過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垂線段的長度即是力臂。
⑶最小動力的求法:
① 先求最大動力臂: a:動力作用點確定了,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線段長即為最大動力臂;
b 動力作用點沒有確定時,應看杠桿哪一點離支點最遠,則這一點到支點的距離即為最
大動力臂。
1、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個力的產生一定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且同時存在。
(2)單獨一個物體不能產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發生在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也可以發生在不直接接觸的物體間。
2、判斷力的存在可通過力的作用效果來判斷。
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
(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運動狀態的改變是指物體的快慢和運動方向發生改變)。
舉例:用力推小車,小車由靜止變為運動;守門員接住飛來的足球。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舉例:用力壓彈簧,彈簧變形;用力拉弓弓變形。
3、力的單位:牛頓(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稱為力的三要素。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畫力的示意圖。在受力物體上沿著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的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線段的長表示力的大小,這種圖示法叫力的示意圖。
6、彈力。
(1)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不受力自動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
塑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不受力不能自動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
(2)彈力的定義: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E⑹原理:當固體的形狀是柱體時,壓強也可以用此公式進行推算。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二力平衡》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教案欄目。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二力平衡》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②知道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簡單的平衡情況是二力平衡;
③理解二力平衡 條件;
④能利用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平衡問題.
2.過程與方法
學會從分析一個物體上受到幾個力到能知道這幾個力的平衡關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②通過探究與交流,使學生有將自己的見解公開并與他人討論的 愿望,認識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二力平衡條件
難點: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線”問題 2.勻速直線運動時二力平衡的條件
教學
2把彈簧秤,一塊輕質塑料片(片上有幾個洞),一把剪刀。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問:慣性定律的內容是什么?能不能反過來說,凡是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物體都沒有受到外力呢?
列舉: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靜止在路邊的人、在空中勻速下降的跳傘運動員。
八年級 物理下冊知識點總結怎么寫?作為一名學生不怕學不會八年級物理知識點,只怕不肯鉆。下面是為大家整編的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總結_八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歸納,大家快來看看吧。
更多關于知識點歸納內容推薦(點擊進入↓↓↓)
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時間和位移
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_八年級下冊歷史復習知識點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歸納總結
考研英語學習總結范文
英語六級口語考試常用句型總結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總結7-8章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
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
5、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
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6、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
新版人教版 八年級 物理下冊的知識點很多,怎么總結呢?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新版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的總結,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新版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知識點總結:第7-8章第七章《力》復習
第一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3、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當物體發生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時,可以判斷受到了力的作用。
5、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二、彈力
1、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失去力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
以上就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的全部內容,10.P1:P2=I1:I2=R2:R1(并聯電路中電功率與電流、電阻的關系:并聯電路中,電功率之比等于它們所對應的電流之比、等于它們所對應電阻的反比)3.八年級下冊物理公式歸納人教版 【力學部分】1、速度:V=S/t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