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氨氣的化學方程式?制氨氣的化學方程式有三種,分別為:1、加熱濃氨水制取:NH3·H2O==NH3↑+H2O(加熱條件下)。2、加熱固體銨鹽和堿的混合物制取:2NH4Cl(固態)+Ca(OH)2(固體)=CaCl2+2NH3↑+2H2O(加熱條件下)。3、那么,生成氨氣的化學方程式?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實驗室常用加熱固體氯化銨和固體氫氧化鈣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氣,其化學方程式為:
2NH4Cl+Ca(OH)2→(條件為加熱,即“△”)
CaCl2+2NH3↑+2H2O.
親,了解?
(1)2NH4Cl+Ca(OH)2=加熱=CaCl2+2NH3↑+2H2O
(2)向下排空氣法
(3)堿石灰
(4)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5)氨氣逸出,污染環境
①實驗室用氯化銨和堿石灰反應制取氨氣,即堿與鹽反應生成新堿和新鹽,化學方程式為:2NH4Cl+Ca(OH)2=加熱=CaCl2+2NH3↑+2H2O。
②應為氨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小,所以要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氨氣。
③反應過程中會產生水,使氨氣中混有水蒸氣,可用堿石灰吸收水蒸氣,但是不能用氯化鈣和無水硫酸銅,因為它們均與氨氣反應。
④檢驗氨氣是否集滿,可以利用氨氣的水溶液顯堿性,即用“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也可以用氨氣遇濃鹽酸產生白煙,即“用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放在瓶口,產生白煙”。
⑤在收集氨氣時氨氣溫度比空氣溫度高,收集的氨氣的濃度小,容易逸出,因此在瓶口塞一團棉花,目的是防止氨氣逸出,污染環境,一般利用浸有稀硫酸的棉花團堵住試管口。
擴展資料:
氨氣的化學性質:
(1)跟水反應,氨在水中的反應可表示為:NH3+H2O=NH3·H2O
(2)跟酸反應,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
(3)在純氧中燃燒,4NH3+3O2==點燃==2N2+6H2O
(4)催化氧化,4NH3+5O2=催化劑加熱=4NO+6H2O,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是工業制硝酸的第一步。
實驗室,氨常用銨鹽與堿作用或利用氮化物易水解的特性制備:
2NH4Cl(固態) + Ca(OH)2(固態)===2NH3↑+ CaCl2+ 2H2O
Li3N + 3H2O === 3LiOH + NH3↑
實驗室快速制得氨氣的方法。
用濃氨水加固體NaOH制備氨氣。
工業上氨是以哈伯法通過N2和H2在高溫高壓和催化劑存在下直接化合而制成:
N2+3H2==高溫高壓催化劑===2NH3(可逆反應)
△rHθ =-92.4kJ/mol
擴展資料:
氨氣檢驗
1、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試紙變藍證明有氨氣。
2、用玻璃棒蘸濃鹽酸或者濃硝酸靠近,產生白煙,證明有氨氣。
3、氨氣檢測儀表可以定量測量空氣中氨氣的濃度。
氨氣吸入的危害表現: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濃度報警信號。但由于嗅覺疲勞,長期接觸后對低濃度的氨會難以察覺。吸入是接觸的主要途徑,吸入氨氣后的中毒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輕度吸入氨中毒表現有鼻炎、咽炎、喉痛、發音嘶啞。氨進入氣管、支氣管會引起咳嗽、咯痰、痰內有血。
嚴重時可咯血及肺水腫,呼吸困難、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雙肺布滿大、中水泡音。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悶和胸骨后疼痛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氨氣
常用銨鹽與堿作用或利用氮化物易水解的特性制備。
化學反應方程式:
2NH?Cl(固態) + Ca(OH)?(固態)===2NH?↑+ CaCl? + 2H?O
Li?N + 3H?O === 3LiOH + NH?↑
還可用濃氨水加固體NaOH制備氨氣。
NH??+OH?=NH?·H?O
氨氣檢驗: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試紙變藍證明有氨氣;用玻璃棒蘸濃鹽酸或者濃硝酸靠近,產生白煙,證明有氨氣;氨氣檢測儀表可以定量測量空氣中氨氣的濃度。
擴展資料:
反應原理:
因為氨氣在堿性的溶液中,其溶解平衡會逆向移動,減小溶解度,所以向濃氨水中加入氫氧化鈉可以制氨氣,加入氫氧化鈉固體,氫氧根濃度增加,平衡向左移動;
其次,由于固體氫氧化鈉與水溶解大量放熱,使得氨氣在水中的溶解度進一步減少,從而以氣體的形式溢出,制得氨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氨氣
2NH4NO3+CaCO3=Ca(NO3)2+NH3(氣體符號)+H2O所有含氨根離子的鹽,例如上面所舉的硝酸氨(碳酸氨。碳酸氫銨。硫酸氨。氯化銨等)都可以和熟石灰反應,生成氨氣,因此都可以用來制氨氣,只要注意寫化學式時的生成物和配平即可。
以上就是生成氨氣的化學方程式的全部內容,Ca(OH)2(固態)===2NH3↑+ CaCl2 + 2H2O Li3N + 3H2O === 3LiOH + NH3↑ (1)不能用NH4NO3跟Ca(OH)2反應制氨氣 硝酸銨受撞擊、加熱易爆炸,且產物與溫度有關,可能產生NH3、N2、N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