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是克羅奇在其專著《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中提出的。對于克羅奇這句話很多人抱有不同的觀點,其中比較被人所接受的是柯林武德的論述:“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但并非在這個詞的通常意義上,那么,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對。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不變的是人性,這句話意思就是說不管歷史上發生過多么邪惡或者美好的事,在當代也完全有可能發生,因為人性從古到今一直沒有變過。只要人性沒有改變,歷史上發生的事就都會重演,人心的邪惡就都會重新展現出來。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是意大利學者克羅齊(Benedetto Croce,1866一1952年)在《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一書中提出的著名命題。
意大利學者克羅齊提出的,這句的話的意思是,你現在學習的歷史都是根據現代人價值觀對歷史的理解。
我認為是正確的,就像岳飛我們現在認為他是民族英雄,可明代一致認為他是愛國英雄。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意思是歷史是割不斷的,歷史上發生的事情會以新的形式再次出現。
意大利歷史哲學家克羅齊曾提出“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這一著名命題。他認為,“每一個歷史判斷的基礎都是實踐的需要,它賦予一切歷史以當代史的性質,因為無論與實踐需要有關的那些事實如何年深日久,歷史實際上總面向著當時代的需要和實際”。
擴展資料:
探源
“歷史”的含義在中文中最早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與“事”相似,指事件。許慎《說文解字》說:“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記事者,也就是“史官”。
由此引申,則代表被史官被紀錄的事,換句話說,即所有被文字紀錄的過去事情。“歷史”一詞出現較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書》,吳主孫權“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史”前加“歷”字是指經歷、歷法,也就是人類經歷的一段時間。
在事件中加入時間的概念,“歷史”一詞就具有了當今的含義。近代日本學者為翻譯英文“history”,便以歷史二字附會之,使其成為對應詞。
廣義上指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歷史是研究人類變化,社會興替的重要的人文學科。
克羅齊
貝奈戴托·克羅齊是意大利著名文藝批評家、歷史學家、哲學家,有時也被認為是政治家。他在哲學、歷史學、歷史學方法論、美學領域頗有著作,他也是一位杰出的自由主義者——盡管他反對自由放任主義和自由貿易。他在Antonio Gramsci方面的也是相當深遠的。
克羅齊的名言是“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當然這句話也常常引起誤解。
從認識論的角度可以認為,歷史正是以當前的現實生活作為其參照系,這意味著,過去只有和當前的視域相重合的時候,才為人所理解。一個在自己現實生活中完全不懂的愛情魅力為何的俗物,大概不能理解克拉奧佩特拉的眼淚如何使得一個王朝覆滅。他們最多只知道有如此這般的事情,但是不能領會它們。故此可以說,一個對中國民法典的體系毫無熱情的人,就不能真正懂得希臘化的羅馬法學在形式理性上的成就。
從本體論來看,其含義是說,不僅我們的思想是當前的,我們所謂的歷史也只存在于我們的當前;沒有當前的生命,就沒有過去的歷史可言。所謂“當代”,是指它構成我們當前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歷史是精神活動,而精神活動永遠是當前的,決不是死去了的過去。對克羅齊來說,時間本身不是獨立的存在,也不是事物存在的外在條件;他只是精神自身的一部分,所以我們既不能把時間、也不能把過去看成是精神以外的事物。
以上就是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的全部內容,對。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不變的是人性,這句話意思就是說不管歷史上發生過多么邪惡或者美好的事,在當代也完全有可能發生,因為人性從古到今一直沒有變過。只要人性沒有改變,歷史上發生的事就都會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