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抹殺桂軍歷史?那為什么到了現代,桂軍這個名詞并不讓人推崇,就因為桂軍在內戰期間站錯了隊,就要抹殺掉廣西老一輩先烈的負出嗎?我敢說只要現在國家有戰爭發生,廣西的熱血青年還是會奮勇投身于戰場,也許他們會戰死沙場,那么,為什么抹殺桂軍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滿桂作為為大明立下無數奇勛的猛將,在毛文龍死后是奴酋最為畏懼的明軍將領,卻被調離抗奴前線。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袁崇煥為了私怨,而置國家、民族利益于不顧。
可是不是冤家不聚頭,崇禎二年,當袁崇煥引清兵入寇,皇太極率傾國之兵直撲北京時,當時袁崇煥率領著他1萬5千關寧軍(非金爺爺小說中的9000人)在后面裝摸作樣的尾隨,仿佛清軍的后援部隊。此時,滿桂奉詔率領5000兵馬進京保衛,也正是他的進京,使得明朝晚滅亡了十五年。當時明軍與清軍在北京城下大戰,有兩戰不得不提,便是德勝門之戰和廣渠門之戰。德勝門之戰是滿桂5000本部、侯世祿5000本部和1萬多京營,對陣皇太極親自率領的6萬主力,是北京保衛戰的主戰場。可惜近人一些吹捧袁崇煥的奇文(如金爺爺《袁崇煥評傳》、***《功到雄奇即罪名》、滿學會會長閻崇年的講座等),為了吹捧他們崇拜的**,竟然昧著良心只字不提滿桂將軍的德勝門之戰,歪曲歷史、春秋筆法到了喪盡天良的地步,讓人對他們的學術品行感到非常不齒。
滿桂將軍在德勝門與皇太極血戰數日,大小二十余戰,雖然因為兵力的懸殊未能取得勝勢,但沉重打擊了清軍的囂張氣焰,使得黃太極一舉占領北京的計劃破產。在一次戰斗中,滿桂因為兵少不支,退往廣渠門附近,想要袁崇煥的部隊接應,袁崇煥不但不接應,反而突放冷箭,妄圖射死滿桂,這便是震驚朝野的“袁崇煥通敵射滿桂”事件。
提什么呢?提鴉片發家史還是勾連日本的歷史?真實的桂軍黑歷史太多,太多坎繞不過去,提了反而不好,不如讓時間去慢慢消化
桂軍在歷朝歷代都是勇猛的士兵,這個歷史上都有記載,這個不用廣西人自己去爭論。那為什么到了現代,桂軍這個名詞并不讓人推崇,就因為桂軍在內戰期間站錯了隊,就要抹殺掉廣西老一輩先烈的負出嗎?我敢說只要現在國家有戰爭發生,廣西的熱血青年還是會奮勇投身于戰場,也許他們會戰死沙場,或者是會光榮負傷后再回到那個貧窮而落后的家鄉,但他們一旦上了戰場,就一定不會辱沒了桂軍這個響當當的名號。
不會阿,廣西狼兵嗎嘛,說實話以前因為廣西多山又是邊境,經濟環境跟教育環境跟很多地方有差異,所以當地人勇敢或者說野蠻無畏是肯定比多數省份要強的,所以桂軍的歷史很多人都會知道的。
桂軍是指民國時期廣西實力派所轄軍隊的習慣名稱。其前身是老巡防隊和廣西新軍。
人們幾乎一致認為,桂軍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戰斗力的地方軍隊。西北軍、川軍、湘軍的戰斗力是有目共睹的,但說到桂軍,卻無人能及。
每當日軍進攻時,發現對面中國軍隊中有頭戴鋼盔、身穿黃衣的部隊,無不驚恐萬分。后來日軍居然說,“要滅中國,先平湖南。廣西軍隊的強大,在這里以“以支那為本,先滅廣西”的口號可見一斑。
就連和桂軍一起戰斗過的紅軍將領都說:“白崇禧的部隊善爬山爬樹,會游泳,起跑快,打起仗來像猴子。”說到抗日戰爭中桂軍最慘烈的一戰,不能不說淞滬會戰。
為什么桂軍如此強大?最重要的是選材。
桂軍的以硬考為主,蔣的以人脈為主。看看江軍的劉智,唐,胡宗南,桂永清,孫等。他們全副武裝,但貢獻是表面的。看看手下的將領,比如李、等等。都是真的。特別是中下層軍官,如蘇、李、曲壽年、莫德宏、許等,都是以戰功說話的。
其次,是訓練方法。
桂軍所有的士兵都接受了義務兵,他們接受了軍事訓練,可以說是訓練有素。必修課有游擊戰、班排戰斗演練、武術搏擊、防空防毒等。但蔣介石軍隊很少,大部分是壯丁,戰斗力良莠不齊。
縱觀歷史,廣西戰斗力強是傳統。
桂軍經常進行戰史教育,比如明朝的狼兵、太平天國的兵、劉永福抗法日的戰史等等,以此來激發士兵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以上就是為什么抹殺桂軍歷史的全部內容,此后,以李宗仁、白崇禧等為首的桂軍長期統治廣西,并以這里為據點與蔣介石等爭奪統治權,被稱為“新桂系”,新桂系領導人都是國民黨黨內高官,所以新桂系是國民黨黨內地方實力派,與其他地方軍閥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