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有好報的歷史故事?韓信乃漢初三杰之一。早年家貧,生活潦倒時,多由親友資助,其中曾寄食在南昌亭長家中數月,故亭長之妻甚為不悅。一日,趁韓信未起床,即進早飯,當韓信來到,他們全不理會,韓信一氣之下,離開南昌。曾受漂母贈飯療饑,后來以千金為報。一次,韓信為了生計在淮水邊垂釣,但大半天均無漁獲,那么,好人有好報的歷史故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馬克吐溫年輕時就在一家報社工作。六個月以后,總編輯叫他明天不必再來了。馬克吐溫就問為什么?總編輯說:「因為你太懶。」馬克吐溫聽了笑著回答:「你要經過六個月的時間才發現我懶,可是我卻在進報社的第一天就知道了。」
2.后漢時曹操近臣楊修,九歲時就非常聰明。一天他的父執孔平坦來訪由他接見,他準備楊梅招待,孔平坦見了就戲問:「這是你們家的果子?」楊修馬上回答:「我從來沒聽說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3.宋代
蘇軾當杭州縣令時,有一縣民做扇子謀生,可是天涼,扇子賣不出去,于是欠稅。東坡就叫他拿扇子來在上面畫上枯木竹石,畫了二十余把扇子。那縣民才走出縣府大門,就有人來爭購。因而把欠的稅,全部還清。
4.愛因斯坦在新聞記者招待會上提出了他對人生成功的看法。他用一個數學公式來表示:「假如A代表一個人的成功,則我可以寫成下列的公式A=X+Y+Z,X代表工作,Y代表游戲。」記者說:「那Z代表什么?」愛因斯坦笑著回答:「Z是把你的嘴巴閉起來。」
5.芬蘭指揮家鮑理司˙賽博夫婦到美國來表演。他們住的房子,據說常常鬧鬼。第一天晚上果然被鬼的聲音炒醒了。賽博太太要她先生去看看,可是這位名指揮家卻說:「不,親愛的,還是你去好了。
諸葛亮、廉頗、孫武。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來,有魯肅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于借到了十萬余支箭。澠池會結束以后,由于藺相如勞苦功高,為趙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孫武一生的著作,主要是兵法十三篇,號為《孫子兵法》,共計五千余字。除此之外,孫武還有一些論兵法的著作。不過由于它們游離于十三篇之外,所以后來大多失傳了。
元康三年,漢宣帝收到一封平民的奏書,聲稱自己的妻子當年對皇帝有保育之恩,希望獲得相關待遇。漢宣帝出生幾個月,就因為祖父卷入巫蠱事件,全家人除了他被送入監獄外,全部自殺或被處死。五歲那年,他才被釋放出獄,七歲重獲宗室身份,由掖庭負責養護,負責照顧他的就是一群宮女和內官。
那時他還太小,根本記不住幼年的事情,備不住真的是哪位對自己有恩的宮女。正因為少年時代的民間生活,漢宣帝非常念舊情,于是他將奏書交給掖庭令,責令他查清真相。
上書人的妻子叫“則”,以前就是掖庭的宮女。但二十多年過去了,根本沒人認識她,更沒人能證實她曾經對皇帝有恩。情急之下,“則”想起了一個人——邴吉,他知道得最清楚,可以請他證明。
邴吉時為御史大夫、太子太傅,德高望重,由他作證當然假不了。沒想到邴吉見了“則”以后,淡淡地說:“你當年確實負責過撫育皇曾孫(指漢宣帝),可是你并不盡責,還曾經因為失職挨過鞭打,哪里來的恩養之功?”
“則”臉上直發燒!邴吉又向漢宣帝稟告:當年對您有恩養之功的兩個人,一個叫胡組,渭城人,一個叫郭征卿,淮陽人。
一份奏書,背后還有這么多故事,漢宣帝決定親自過問此事。他一面讓人去查訪胡組和郭征卿,一面親自問詢“則”,當年發生在自己身上的。
關公的知名度,其實不亞于古今中外任何一位偉人;但關公忠義仁勇的人文精神,卻是任何一個人難以企及和超越的。我們有理由向世人宣示:關公不僅是運城的,也是世界的;關公不僅是過去的,也是現在的、更是將來的!
關公與山西運城
《三國傳·關羽傳》記載:“關羽字云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州。”這里所說的“河東”,指的是兩漢時期的河東郡,主要指今運城地區;“解”,就在今天運城解州一帶。在解州鎮西門外和常平村,分別豎有“關公故里”、“關公故宅”石碑各一通,均為清康熙時解州知州言如泗所立。坐落在常平村的關帝家廟,相傳是關公的故宅。
關公塑像
關羽生平第一義舉,就是憫冤除霸。關羽少年時勇武有力,疾惡如仇。當地民間傳說,關羽原本是打鐵的,也有說是賣豆腐的,反正是出身于下層社會。還有傳說關羽最早并不姓關,因他殺了人才更名改姓。那年關羽剛19歲,他從下馮村來到解州城,想求見郡守,陳述自己的報國之志。可是,郡守因他是無名之輩,拒不接見。當晚,他住在縣城旅館里,聽到隔壁有人哭,一問才知道這個哭泣的人叫韓守義,他的女兒被城里惡霸呂熊強占蹂躪。呂熊是個員外,勾結官宦,欺男霸女。當時,解州城由于靠近鹽池,地下水是咸的,不能食用,只有幾口甜水井散落在城里各處。
一、歷史上好人有好報的例子
結草銜環,一飯千金等。
1.結草的典故:
結草”的典故見于《左傳·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晉,晉軍和秦兵在晉地輔氏(今陜西大荔縣)交戰,晉將魏顆與秦將杜回相遇,二人廝殺在一起,正在難分難解之際,魏顆突然見一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使這位堂堂的秦國大力士站立不穩,摔倒在地,當場被魏顆所俘,使得魏顆在這次戰役中大敗秦師。
原來,晉國大夫魏武子有位愛妾祖姬,無子。魏武子生病時囑咐兒子魏顆說:“我若死了,你一定要選良配把她嫁出去。”后來魏武子病重,又對魏顆說:“我死之后,一定要讓她為我殉葬,使我在九泉之下有伴。”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顆沒有把祖姬殺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給了別人。其弟責問為何不尊父臨終之愿,魏顆說:“人在病重的時候,神智是昏亂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據父親神智清醒時的吩咐。”
晉軍獲勝收兵后,當天夜里,魏顆在夢中見到那位白天為他結繩絆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說,我是你所嫁出去的夫人的父親,你用了先人發給你的好的命令,沒有讓我女兒陪葬,所以我結草抵抗杜回來報答你!
2.銜環的典故:
楊震的父親楊寶九歲時,在華陰山北,見一黃雀被老鷹所傷,墜落在樹下,為螻蟻所困。
以上就是好人有好報的歷史故事的全部內容,結草”的典故見于《左傳·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晉,晉軍和秦兵在晉地輔氏(今陜西大荔縣)交戰,晉將魏顆與秦將杜回相遇,二人廝殺在一起,正在難分難解之際,魏顆突然見一老人用草編的繩子套住杜回,使這位堂堂的秦國大力士站立不穩,摔倒在地,當場被魏顆所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