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時間軸 北師大版七年級語文上冊
八年級的人教版歷史是不同于別的版本歷史的,那么同學們知道人教版總結的歷史知識嗎?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一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一)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時間:1949年9月 地點:北平
內容:①通過了《中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在《中華人民共歷好和國憲法》制定以前,起臨時憲法的作用。)
②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
④決定在首都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1.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舉行埋山開國大典。54門禮炮齊鳴28響。(54代表當時全國54個民族,28代表從1921年到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斗爭取得勝利。)
2.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1)國內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彎爛中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2)國際意義: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三)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
1概況:1951年,西藏獲得和平解放。
★2意義: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
最可愛的人
(一)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
原因:①美國侵略活動嚴重威脅中國安全; ②朝鮮請求中國政府派兵援助。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性質:反侵略的正義戰爭。
軍隊:中國人民志愿軍,總司令員是彭德懷。
英雄人物:黃繼光(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 邱少云
結果: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二
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底)
(一)對農業、手工業的改造——農業手工業合作化
背景:土地改革以后,我國的農業仍然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這影響了農業生產的發展,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
方式:建立生產合作社。
(二)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
1 主要方式:進行公私合營。
方法(手段):贖買。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
(三)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務(實質):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四)三大改造完成的意義:
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
②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一) 探索中的良好開端——中共八大(1956年)
主要內容:(1)中共對國內主要矛盾的正確分析(見書P27);(2)明確指出,當前黨和人民主要的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意義: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二) 探索中的失誤——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發動
1主要標志: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
2 影響:使得左傾錯誤在全國各地嚴重泛濫。
(三)建設成就和模范人物
石油工人—“鐵人”王進喜 科學家—兩彈元勛鄧稼先 “黨的好干部”焦裕祿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三
偉大的歷史轉折
(一)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背景:粉碎“_”以后,人民要求糾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錯誤;但當時中共中央的主要領導人仍然堅持“左”的指導思想,提出了“兩個凡是”的方針,引起全國上下的不滿。
時間:1978年
意義: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
(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底)
★1內容:①思想上: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②政治上: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③組織上: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2意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中共八大與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同處:都提出集中主要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改革開放
(一)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
(1)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改革的重要政策)
目的: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前提:以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為基礎。
開始: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首先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
作用: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使農業生產得到大發展,農村開始富裕起來了。(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2)城市:重點是國有企業改革(1985年)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后,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加快。
(二)對外開放
1經濟特區的建立
1980年,我國建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四個經濟特區,1988年增設海南經濟特區
深圳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對外開放的“窗口”,被外國人稱為“一夜崛起之城”。
2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1)設立上海浦東開發區,成為國際化的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
(2)現在的對外開放格局
★★我國對外開放區從沿海地區逐步向內地發展,從而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四
海峽兩岸的交往
★★.對臺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
①建國初期: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②20世紀50年代中期: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③改革開放以后:確立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并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九二共識
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中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1992年兩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史稱“九二共識”。
由此,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江澤民關于臺灣問題的八項主張
意義:八項主張是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指導思想。
認識:統一是歷史潮流,臺灣在祖國的懷抱里更加繁榮;一個中國是和平統一的前提和基礎,分裂祖國活動注定要失敗。
鋼鐵長城
1、海軍建立: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華東軍區海軍建立,新中國成立后,又相繼建立了北海、東海和南海艦隊。1971年自行研制導彈驅逐艦,1974年研制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
2、空軍建立:誕生后面臨著抗美援朝戰爭的考驗。從蘇聯買——國產化——自己研制。
3、導彈部隊:1957年開始組建,擔任核反擊的特殊任務,陸續裝備了中程、遠程、洲際導彈核武器,還有其他多種型號的導彈。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我國的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提出:1953年底,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
內容: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
影響(意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原則。
★★.萬隆會議(又稱亞非國際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時間:1955年 地點:印度尼西亞的萬隆
特點: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
結果:周恩來提出的“求同存導”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意義:萬隆會議反映了亞非人民團結一致,保衛世界和平,增進各國人民間友誼的精神。(這種精被稱為“萬隆精神”)
歷史的知識點記憶起來很雜,所以很多小瞎高伙伴都掌握得不全,考試的時候很難取得好成績,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提綱,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提綱
新文化運動
1.開始時間:1915年
2.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
3.兩面旗幟:“民主或神饑”和“科學”。
4.主要陣地:《新青年》。
5.主要內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對”(提倡民主,反對x;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李大釗)
6.對象:封建x尊孔復古思想。
7.性質: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8.地位和作用: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有對東西方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這一直影響到后來。
戊戌變法
1.背景:民族危機的加重(表現為:《馬關條約》簽訂);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
2.時間:十九世紀末的1898年(舊歷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
4.主張: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制,進行資產階級改良運衫返動,以挽救民族危亡。
5.過程:公車上書(揭開維新變法序幕)、成立強學會(維新派政治團體形成標志)、頒布《定國是詔》(變法開始)、戊戌政變(變法失敗)。
6.失敗原因:一是脫離群眾,僅依靠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二是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7.意義: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作用,有利于資產階級思想文化傳播,具有愛國和進步作用。
8.啟示:說明資產階級君主立憲道路在中國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1.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間:1856-1860年
2.第二次鴉片戰爭目的: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
3.主兇:英法聯軍,幫兇:美俄。
4.列強侵華罪行:
①英法聯軍:占領北京后搶劫并火燒圓明園。
②俄國: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
③美國:華爾的洋槍隊,x國的太平天國農x。
5.太平天國運動:
①爆發時間、地點、領導人: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領導太平天國運動
②定都:1853年占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
③抗擊洋槍隊:A:1860年,李秀成指揮的青浦大捷,大敗洋槍隊。
B:1862年在慈溪戰斗中,洋槍隊頭目華爾被擊斃。
鴉片戰爭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中國廉價的工業原料。
2.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中英貿易逆差。
3.虎門銷煙:
時間: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
經過:1839年6月,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二百多萬斤鴉片,在廣東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意義: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4.(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時間: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①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2100萬元;
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6.鴉片戰爭影響:
①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英《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7.啟示:落后就會挨打!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努力提高綜合國力。
學好初中歷史的方法
理解性記憶
歷史是需要大量記憶和知識來支持的,所以大量的閱讀(課外歷史書籍也需大量閱讀)對學習歷史是很有幫助的。但又不能靠死記硬背,因為這樣所需時間不僅多而且效率相對較差。
培養興趣
歷史課很枯燥,這是眾多文科學生的呼聲,排除老師的原因,問下自己你喜歡歷史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問問自己你最喜歡歷史上的哪個人物,他(她)有什么值得你學習的品質,慢慢的通過愛上一個歷史人物來愛上歷史,這樣你的歷史成績會有明顯的提高的。
上課認真聽講
無論哪一個科目都需要認真的聽講,并且善于抓住重點,這點是每個學生都應掌握的技能,跟別說文字感較強的文科生了。
快速背歷史小竅門和方法
1.化簡法背歷史
將復雜內容通過化簡,舍棄次要內容,記住關鍵字眼,然后拓展開去,最后達到全部記憶。例如:中國近現代史中關于中英《南京條約》內容,記起來十分復雜,但仔細推敲,這個條約內容有四條,每一條只找一個關鍵字,就可化簡為“割、賠、開、關”四個字,然后再展開。
“割”即割香港島給英國;“賠”即賠款2100萬銀元;“開”即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四處通商口岸;“關”即關稅協定。這樣就能較快的達到記憶。
2.順口溜記憶法
把一些歷史事件編成順口溜很易記憶。
比如記憶清朝皇帝的順序:
努皇順(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帝);
康雍乾(康熙、雍正、乾隆);
嘉道咸(嘉慶、道光、咸豐);
同光宣(同治、光緒、宣統)。
3.聯想記憶法
就是由眼前的人、事、物,想到已知的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如:看到書本,自然而然想到蔡倫的造紙和畢升的活字印刷。學到意大利資本主義的萌芽,想到中國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區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學了英國工業革命,想到中國的鴉片戰爭。看到菊花,想起陶淵明;看到電燈,想起愛迪生;看到火車,想起史蒂芬孫;看到飛機,想起萊特兄弟。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提綱相關文章:
★八年級歷史下冊復習提綱知識要點(含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期末復習提綱完整版
★部編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復習提綱與復習策略和考試技巧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整理歸納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歷史人教版八下知識點總結
★歷史人教版八下知識點總結
★2016人教版初二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總結全套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