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美術的現狀?曾經,兒童美術失去了情感色彩。席幕容在《畫出心中的色彩》中強調,兒童應在一個無競爭壓力下度過快樂的童年。她不欣賞兒童畫展,尤其是那些充斥著大小獎狀的畫展。她認為,觀察自然對兒童來說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資料的儲存,不應成為競爭的開始。一旦對兒童心理產生扭曲,兒童畫將失去意義,那么,兒童美術的現狀?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少兒美術培訓學校,作為孩子教育中一個不能缺少的元素而受到了眾多家長青睞。特別是近兩年,隨著二孩政策的放寬,眾多的投資人也把視野轉向了少兒美術培訓學校。我認為這就足以說明這個行業的前景了!
一、當前我國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現狀(1)在教育目標方面,出現兩個誤區:其一,把美術教育等同于技藝教育,認為教會孩子畫出一張美麗的圖畫,做出一件有趣的玩具便完成了任務,把重點放在培養孩子的正確描寫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養作為重要任務;其二,把美術作為實施德育、智育的手段,作為完成某一中心任務的從屬部分,沒有本身的獨立體系。殊不知美術教育本身是一個獨立的領域,是一個具有極大潛力的領域,它的任務是既培養兒童對藝術美的欣賞、識別,又培養兒童的審美心理素質,幫助他們學習用美的眼光來把握世界。(2)在教育內容方面,強調對自然的模仿和再現。模仿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物體和圖片是美術教育的主要內容。于是兒童作品中的模式化傾向非常突出,無論在一個幼兒園里、一個班級里,甚至在兒童作品展覽上,從花花綠綠的各式各樣的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看到許多帶有模式化的人物、動物形象。固然,學齡前兒童從自我中心轉化到以客體意識為主的過程中,概念畫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們也發現教師、家長在這方面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為依靠學前兒童自身的能力和自發性發現是很難有“好”的作品出現的,為了“早出成果”,教師往往采取簡單的臨摹方式,用孩子的手,畫出成人期望的畫,不斷地臨摹,造成兒童思想僵化,失去了探索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兒童美術培訓機構這兩年相對于文化課機構來說生存環境還舒服一點,因為國家開始管控文化課機構的正規化和培訓內容。2018年,整個文化課培訓行業,經過第一波整改,關的關,倒的倒,規范的規范。尤其是教育資質許可證,不是那么好好辦理的。但是藝術機構相對就寬松多了,也是看出國家鼓勵藝術和綜合培訓機構的鼓勵。但是幾年后,肯定還是要正規化的,一個老師,小區租個兩居室就辦個培訓班的情況估計以后可能會很難。辦美術機構的成本未來一定會提高,門檻也會提高。小區辦培訓班的難度也將會增大,大機構生存空間會更大。
兒童創意培養是一個不錯的教育理念。不過現在的市場上非常的混亂,是因為它的利潤比較大。而且現在家長對孩子的全方面發展是很重視的。所以學這個東西的孩子還是比較多的。
雖然現在大的經濟形勢不好,其實也只是某些行業不景氣,像很多行業存在欠賬問題,到年底欠賬無法收回。然而在美術培訓方面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并且現在國家開放二胎政策,自然也會為教育行業帶來更大的市場。所以,總的來說美術培訓行業的形勢還是很好的,尤其是做少兒美術培訓。
以上就是兒童美術的現狀的全部內容,2. 巨大市場潛力 教育行業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每年都有大量投資進入。隨著二胎政策的實施,每年新生兒數量接近2000萬,教育支出也逐年增加。目前,全國3-15歲少兒美術入學率不足15%,市場規模不到100億。未來20年,少兒美術教育將迎來高速發展,市場規模將接近10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