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保藏中心?中國普通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CGMCC)成立于1979年,作為一家提供專業技術服務的公益性機構,它在微生物資源的保護、共享和持續利用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該中心設立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致力于本土微生物資源的探索、發現和保存,同時確保生物安全和保護知識產權。CGMCC為工農業生產、衛生健康、那么,微生物保藏中心?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國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的西南站,全稱為四川省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作為中國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的重要分站之一,成立于1979年,依托于四川省食品發酵工業研究設計院,是西部地區規模最大且唯一的省級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機構。
其主要職責是收集、保存、鑒定、評價和管理國內食品、發酵、輕化工、環保及農產品深加工等領域廣泛應用的工業微生物菌種資源,同時供應全國教育、科研和生產單位所需的菌種,致力于微生物資源的保護、共享和持續利用。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經過數十年的積累,西南菌種站已保藏了3000多種菌種,涵蓋細菌、酵母、絲狀真菌、擔子菌和放線菌等各類微生物。
這些菌種大部分來源于生產實踐,具有顯著的生產或科研價值,覆蓋了食品發酵行業的各個方面。西南菌種站已經向全國多個省市的數百家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提供了數萬株菌種和相關資料,對我國食品發酵及相關領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國家經濟建設貢獻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經過近30年的發展,特別是國家和四川省資源平臺項目的支持,西南菌種站配備了先進的保藏設備和專業人才,具備了菌種分離、選育、鑒定、評價等全面的專業能力。中心提供的菌種資源包括細菌類如丁二醇菌、酵母菌類如酒精酵母等,以及絲狀真菌類如醬油米曲霉等多種類型,為社會共享提供了豐富的微生物資源。
中國普通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CGMCC)成立于1979年,作為一家提供專業技術服務的公益性機構,它在微生物資源的保護、共享和持續利用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該中心設立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致力于本土微生物資源的探索、發現和保存,同時確保生物安全和保護知識產權。CGMCC為工農業生產、衛生健康、環境保護及科研教育提供微生物物種資源、基因資源、信息資源和專業技術服務,促進我國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
CGMCC的工作范圍廣泛,包括廣泛分離、收集、保藏、交換和供應各類微生物菌種;保存用于專利程序的各種可培養生物材料;微生物菌種保藏技術研究;微生物分離、培養技術研究;微生物鑒定和復核技術研究;保藏菌種的資料情報收集和提供及編輯微生物菌種目錄。目前,CGMCC保存各類微生物資源超過5000種,46,000余株,用于專利程序的生物材料7100余株,微生物元基因文庫約75萬個克隆。
2010年,CGMCC通過了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組織的審核,獲得了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書、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GB/T28001-2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證書,成為國內首家通過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的菌種保藏中心。
微生物資源中心的保藏部門(簡稱保藏部),其根基源于1979年成立的中國普通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CGMCC)。其主要目標是通過廣泛的收集和保藏各類微生物菌株、細胞株和基因,致力于微生物資源的保護、共享與持續利用,為相關領域的研究與應用提供服務和支持。
CGMCC作為公益性的專業技術服務機構,自1995年起,憑借其作為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定的專利微生物保藏中心的地位,被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認可為具有布達佩斯條約國際保藏單位資格。保藏部擁有設施齊全的菌種庫、細胞庫和基因庫,存儲了超過4000種微生物菌種,35000余株細胞,其中包括用于專利程序的3200余株培養物,且擁有熱泉和牦牛瘤胃微生物群落元基因組BAC文庫和質粒文庫,容量達到76000個克隆,DNA插入片段總計418 Mbp。
保藏部內部設有多個技術團隊,如高通量培養技術組、環境基因資源技術組、細胞培養技術組以及快速準確鑒定技術組。這些團隊正在積極構建一系列技術平臺,包括針對難培養和特殊環境微生物的高通量培養和保藏技術,環境基因組文庫的建立和保藏,以及快速精確的物種鑒定技術。這些平臺旨在發掘特殊類群和功能的微生物資源,為微生物功能的利用儲存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資源。
中國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CICC)自成立以來,已有三十年的輝煌歷史。在這期間,CICC致力于菌種保藏的科學管理,通過實施GLP(良好實驗室操作規范)嚴格規范微生物操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他們在菌種資源的發掘、開發與更新換代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培養出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為我國工業微生物資源的保護、管理和開發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004年起,CICC接手了國家工業微生物菌種資源共享平臺建設項目,該平臺集結了來自全國3個部門、7個省市的12家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力量。他們成功構建了我國工業微生物菌種資源共享體系和平臺,這一舉措對食品生物技術產業的進步產生了深遠影響。他們的工作成果得到了業界的高度認可,連續在2007年度中國輕工聯合會科技進步中榮獲一等獎,以及2008年度中國食品科技學會科技創新技術進步一等獎,彰顯了其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和卓越貢獻。
擴展資料
1953年,上海工業試驗所發酵研究室成立了微生物菌種保藏組,由王薇青任組長,正式接收金培松教授贈送的菌種200余株,開始從事工業微生物菌種資源的保藏管理。1955年進入食品工業部上海食品研究所,1958年進入北京輕工業部食品發酵工業科學研究所。
中國專利局正式承認的菌種保藏機構僅有兩家,具體為: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該中心位于北京中關村;以及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位于武漢大學內。
當進行專利申請前,需要對菌種進行保藏,并在申請日起四個月內提交保藏證明和存活證明。
上述兩家機構擁有嚴格的保藏條件和流程,確保菌種的保存質量和安全性,以滿足專利申請的相關要求。
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作為北京地區的保藏機構,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的技術團隊,能夠為各類菌種提供優質的保藏服務。
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則依托于武漢大學的科研背景,擁有先進的保藏技術和設備,能夠滿足不同科研項目的需求。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菌種,都需要在提交專利申請前進行保藏,并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供相應的證明文件。這不僅有助于保證菌種的穩定性和活性,也能夠有效提升專利申請的成功率。
選擇合適的保藏機構,不僅能夠確保菌種的質量,還能為后續的研究和開發提供堅實的基礎。因此,建議申請人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保藏機構進行菌種保藏。
需要注意的是,保藏過程需遵循嚴格的規范和標準,以確保菌種的存活率和穩定性。同時,專利申請中的相關證明文件也需準備齊全,以提高申請的成功率。
以上就是微生物保藏中心的全部內容,微生物資源中心的保藏部門(簡稱保藏部),其根基源于1979年成立的中國普通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CGMCC)。其主要目標是通過廣泛的收集和保藏各類微生物菌株、細胞株和基因,致力于微生物資源的保護、共享與持續利用,為相關領域的研究與應用提供服務和支持。CGMCC作為公益性的專業技術服務機構,內容來源于互聯網,信息真偽需自行辨別。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