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生物安全的定義和理解 國家生物安全定義 生物安全包括哪三方面 生物安全防護內容 生物安全的概念是什么
生物安全包括的范圍非常廣泛。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生物技術的進步,生物安全已成為一個涉及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和社會等諸多領域的世界性安全與發展的基本問題。許多國家高度重視生物安全,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戰略,作為國家安全和國防建設的戰略制高螞彎點。
生物安全的內容主要有:危險性病原物與人類兆含健康、外來有害生物與生物多樣性、轉基因生物安全、實驗室生物安全、生物防恐等。
其中每一項內容都可擴展為一個宏大的課題,如基因技術的安全性、遺傳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生物武器的控制、外來生物入悶猜悶侵、重大突發性疾病的防控等。
生物安全一般是指由現代生物技術開發和應用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的潛在威脅,及對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預防和控制措施。基于生物技術發展有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人們提出了生物安全的概念。
生瞎衡物安全問題引起國際上的廣泛注意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1985年由UNEP、WHO、UNIDO及FAO聯合組成了一個非正式的關于生物技術安全的特設工作小組,開始關注生物安全問題。國際上對生物安全立法工作引起特別重視是在1992年召開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后,此次大會簽署的兩個綱領性文件《21世紀議程》和《生物多樣性公約》均專門提到了生物技術安全問題。從1994年開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秘書處共組織了10輪工作會議和政府間談判,為制訂一個全面的《生物安全議定書》做準備,為了盡快擬定議定書初稿,還召開了4次關于《生物安全議定書》的“特設專家工作組”會議。1999年2月和2000年1月先后召開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特別會議及其“續會”,130多個國家派代表團參加會議討論有關問題。經過多次討論和修改,《〈生物多樣性公約〉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終于在2000年5月15日至26日在內羅畢開放簽署,其后從2000年6月5日至2001年6月4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開放簽署。
生物技術或基因工程產品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如吃的轉基因食品、氨基酸﹑維生素、藥物,穿的轉基因棉花,用的各種各樣的基因工程酶制劑﹑增稠劑﹑有機酸﹑乳化劑,表面活化劑﹑食用色素﹑食用香精及調味料、合成靛藍、限制性內切酶等都無不滲透著基因工程的作用。基因工程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如今世界各國對基因工程研究及其產品的應用已有了高度的重視,實際上就是涉及“生物安全性”問題。
生物安全法明確了生物安全的重要地位和原則,規定生物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維護生物安全應當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以人為本、風險預防、分類管理、協同配合的原則。
生物安全法明確堅持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生磨源做物安全工作的領導,規定了中央國家安全領導機構、國家生物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及其成員單位、協調機制辦公室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的職責;要求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生物安全工作協調機制,明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職責。
生物安全法完善了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基本制度。規定建立生物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制度、風險調查評估制度、信息共享制度、信息發布制度、名錄和清單制度、標準制度、生物安全審查制度、應急制度、調查溯源制度、國家準入制度和境外重大生物安全事件應對制度等11項基本制度,全鏈條構裂脊建生物安全風險防控的“四梁八柱”。
指國家有效防范和應對危險生物因子及相關因素威脅,生物技術能夠穩定健康發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態相對處于沒有危險山殲和不受威脅的狀逗畢沖態,生物領域具備維護國家安全和持續發展的能力。生物安全的范疇數悶主要包括實驗室生物安全、外來物種入侵、生物恐怖襲擊、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生物遺傳資源和人類遺傳資源流失。
生物安全的定義:
廣義:生物安全是國家安全的組成部分,它是指與生物有關的各種因素對國家社會、經濟、人民健康及生態環境所產生的危害或潛在風險。在這個定義中,與生物有關的因素是生物安全問題的主體,社會、經濟、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是承載生物安全的客體。棗梁寬現實危害或潛在風險是生物安全的效應。
與生物有關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界天然的生物因子、轉基因生物和生物技術:1、自然界天然的生物因子:主要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由微生物特別是致病性微生物所導致的安全問題,如生物武器、生物恐怖、重大傳染病的暴發流行等,是人類社會所面臨的最重要和最現實的生物安全問題,和我們醫護人員也密切相關,我們今天只就這個方面展開討論。
2、轉基因生物:隨著生物技術的廣泛應用,轉基因生物安全問題正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3、生物技術:特別是生物技術的濫用對人類健康、生態環境以及社會、經濟有可能造成嚴重危害,已經成為國際社會一個重大的安全問題。
狹義:生物安全是生物性的傳染媒介通過直接感染或間接破壞環境而導致對人類、動物或者植物的真實或者潛在的危險。比如微生物學實驗室的安全隱患。微生物實驗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僅可以導致實驗室工作人員的感染,也可造成環境污染和大面積人群感染。西方國家一直認為,1979年,前蘇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城炭疽病暴發流行,是由于生物戰劑泄漏所導致的突發疫情。據稱,前蘇聯國防部微生物與病毒研究所炭疽芽孢干粉制劑車間的加壓爆炸,約10公斤芽孢粉劑泄漏,造成1000多人發病,幾百人死亡。國內外實驗室意外感染的事故并不少見,嚴重者不得不宰殺成千上萬只實驗動物,甚至導致實驗室工作人員死亡。管理愈不規渣滲范,防護條件愈差,發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就愈大。 小結:我們可以看到安全、平安是相對于危險而言的一種狀態——沒有危險、不受威脅、不出事故的狀態。因此,生物安全與生物危害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防范和控制了生物危害,也就維護了生物安全。因而,通過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藉以維護國家社會、經濟及人民健康、生態凳亮環境安全是生物安全的根本任務。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必須通過技術和管理兩種手段,一般而言,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的技術(也可稱為“生物安全技術”),應屬于生命科學的范疇,而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的管理活動則是生物安全研究的主要內容。對于我們醫院而言,利用現有技術手段加強防范和控制及加強生物安全的管理是保證生物安全的主要內容。
生物安全,主要包括對實驗人員實驗室乃至環境保護的要求,生物安全一般只由現代生物技術開發和穗判應用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的潛在威脅及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預猜碰改吵頃防和控制措施根據操同危險度。其微生物所需的實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