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學知識點?1. 質(zhì)量(m):質(zhì)量是物體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是物體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質(zhì)量的國際單位是千克(kg)。2. 溫度(t):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溫度的國際單位是開爾文(K),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攝氏度(℃)作為單位。3. 速度(v):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那么,初中物理力學知識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記憶性內(nèi)容
- 家庭電路電壓:220V
- 一節(jié)干電池電壓:1.5V
- 一節(jié)蓄電池電壓:2V
- 安全電壓:不高于36V
- 空氣中聲速:340m/s
- 真空中光速(電磁波):3×10^8m/s
- 一個標準大氣壓:1×10^5Pa
- 水的密度:1×10^3kg/m^3
- g=9.8N/kg
- 水的比熱容:4.2×10^3J/(kg·℃)
- 人耳聽覺范圍:20-20000Hz
- 估算:雞蛋50g;人步行速度1.4m/s;自行車速度5m/s;雙腳面積(或書本)積約10000px^2
- 中學生體重500N;人對地面壓強1.25×10^4Pa;人正常上樓功率約100W
- 教室體積:6m×10m×3m=180m^3;一教室空氣質(zhì)量200kg;人正常騎自行車功率約100W
- 節(jié)能燈約11W;冰箱功率:約200W;洗衣機功率:約500W
- 換算:1m/s=3.6km/h;1kWh=3.6×10^6J;1g/cm^3=1×10^3kg/m^3
- 體積:1m^3=10^3dm^3=10^6cm^3;1L=10^-3m^3;1mL=10^-6m^3
- 面積:1m^2=10^2dm^2=10^4cm^2;25px^2=10^-4m^2
- 常見的導體:各種導體、石墨(碳、鉛筆芯)、人體、大地及酸、堿、鹽的水溶液等
- 常見的絕緣體: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純凈的水
- 注意: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可以相互轉(zhuǎn)化,如:玻璃在高溫下會變成導體。
1、質(zhì)量 m
2、溫度 t
3、速度 v
4、密度 ρ
5、力(重力) F
6、壓強 P
7、功 W
8、功率 P
一、力(F):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力的單位:牛頓(N)。
二、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圖示,要作標度;力的示意圖,不作標度。
三、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方向:豎直向下。重力和質(zhì)量關(guān)系:G=mg m=G/g,g=9.8牛/千克。讀法:9.8牛每千克,表示在地球上質(zhì)量為1千克物體所受重力為9.8牛。
擴展資料:
光學:
一、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zhì)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二、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側(cè)三等大。入射光線和法線間的夾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線和法線間夾角是反射角。
1、平面鏡成像特點:虛像,等大,等距離,與鏡面對稱。物體在水中倒影是虛像屬光的反射現(xiàn)象。
2、平面鏡成像實驗不用平面鏡而用玻璃是便于找到像的位置,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
三、光的折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 看到水中筷子、魚的虛像是光的折射現(xiàn)象。凸透鏡對光有會聚光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光線作用。
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圖、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學中的重要概念。以下是對初中物理力學知識點的總結(jié),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1. 參照物
- 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我們假定不動的物體稱為參照物。
- 性質(zhì):任何物體都可以作為參照物。
- 相對性:選擇不同的參照物觀察同一物體,結(jié)論可能不同。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
2. 機械運動
- 定義:物理學中,物體位置的變化稱為機械運動。
- 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xiàn)象。
- 比較方法: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比較。
- 分類:曲線運動和直線運動。
- 勻速直線運動:快慢不變,沿直線的運動。速度是物體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
- 變速運動:速度會變化的運動。平均速度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
3. 力的作用效果
- 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 性質(zhì):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
- 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如速度和方向;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 單位:力的國際單位是牛頓(N)。
- 測量:使用測力計,如彈簧測力計。
- 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1. 質(zhì)量(m):質(zhì)量是物體所含物質(zhì)的多少,是物體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質(zhì)量的國際單位是千克(kg)。
2. 溫度(t):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溫度的國際單位是開爾文(K),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攝氏度(℃)作為單位。
3. 速度(v):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國際單位是米每秒(m/s)。
4. 密度(ρ):密度是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密度的國際單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
5. 力(重力)(F):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力的國際單位是牛頓(N)。
6. 壓強(P):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是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壓強的國際單位是帕斯卡(Pa)。
7. 功(W):功是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距離的乘積。功的國際單位是焦耳(J)。
8. 功率(P):功率是單位時間內(nèi)做的功的多少。功率的國際單位是瓦特(W)。
一、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間力的作用總是相互的。
二、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它們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三、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重力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為 G=mg,其中 g=9.8N/kg。
初中物理力學知識點如下: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法。線段的長度表示力的大小;箭頭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2、慣性:我們把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做慣性。
3、幾個力共同作用在一個物體上時,它們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這個力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如果已知幾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稱為力的合成。
4、滾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滾動時所產(chǎn)生的摩擦,叫做滾動摩擦。
5、把滑動摩擦轉(zhuǎn)變?yōu)闈L動摩擦可以大大減小摩擦。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力學知識點的全部內(nèi)容,二、一些易混淆的規(guī)律或知識點 - 影響大氣壓的因素:高度越高,大氣壓越低 - 氣壓與液體沸點:氣壓增大,沸點升高 - 做功兩個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體上的力F 2.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S -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 物體動能大小與質(zhì)量及速度有關(guān)。物體質(zhì)量越大,速度越大,其動能越大。內(nèi)容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真?zhèn)涡枳孕斜鎰e。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