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八年級上冊生物總結 初二歷史筆記重點歸納可打印 八年級全冊歷史總結 八年級下冊政治總結 八年級下冊生物總結
八年級下冊重要的歷史知識點很多,接下來我給大家總結歸納了八年級歷史下冊的重要知識點,供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1.籌備: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
2.標志:開國大典1949.10.1.3。
3.意義:
(1)國內: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①對國家的影響: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②對人民的影響: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2)國外:
①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
②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橡坦。
抗美援朝
1.原因
(1)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派兵侵略朝鮮。
(2)美國的侵略活動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
(3)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請求中國政府派兵援助。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3.過程
(1)開赴前線:1950年10月,根據中央決定,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
(2)主要戰果: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軍民并肩作戰,連續發動五次大規模戰役,把美國侵略軍趕回到“三八線”附近。
(3)結束標志: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梁鋒桐,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4.意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三大改造
1.農業合作化
(1)原因:土地改革以后,農業分散經營,影響生產發展,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農業合基圓作化的優越性,促使農民踴躍參加合作社。
(2)形式: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3)發展:經歷了由農業互助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到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三個階段。
(4)完成: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國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
2.手工業合作化
(1)背景:農業合作化運動,推動了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2)完成:1956年,90%以上的個體手工業者參加了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3.資本主義工商業
從1954年起,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為企業的公私合營,公私雙方共同經營企業。1956年初,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
經濟特區的建立
1.背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邁出了對外開放的步伐。
2.最早經濟特區的設立:1980年;廣東、福建兩省。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3.含義:在設立經濟特區的地方,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允許外國企業或個人以及華僑、港澳同胞進行投資活動,并在進出口、減免稅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
4.深圳地位: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
5.作用:設立經濟特區,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八年級的同學們對歷史知識的要點歸納,是同學們在學習下冊歷史的關鍵,那么同學們有沒有歸納歷史要點呢?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要點歸納總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要點歸納總結一
1、古代埃及建立在尼羅河流域,埃及人創造的是象形文字。建筑杰作是金字塔。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緩胡和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漢謨拉比法典是歷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它的性質是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古代西亞兩河流域人創造的楔形文字。
2、歐洲文明的發源地是古代希臘。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希臘最重要的民主成果。公元前6世紀羅馬共和國建立。公元前2世紀,羅馬共和國成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建立了羅馬帝國。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地跨亞、歐、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395年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廢除,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的奴隸制也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而崩潰。
3、646年,大和參照唐朝的封建改革內政,實行中央集權史稱大化改新。它標志著日本封建社會的開端。
4、古代擾盯印度人發明了0到9的記數符號,后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稱阿拉伯數字。
5、佛教產生的時間是公元前6世紀,地點印度,創始人釋迦牟尼,公元前3世做瞎紀阿育王在位時得到發展。____產生的時間:1世紀,地點:巴勒斯坦,創始人耶穌,歐洲最大的封建主是教會,后來基督____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政教,以羅馬為中心的天主教。
6、7世紀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他號召人們信仰真主安拉,地點麥加(或者阿拉伯半島),622年,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
7、古希臘的文學作品是《伊索寓言》、《荷馬史詩》,阿拉伯的文學名著是《天方夜譚》。
8、843年,查理曼的3個孫子在凡爾登締結條約,三分帝國。此條約奠定了法蘭西、意大利和德意志基礎,它們加上英吉利王國,成為西歐的主要封建國家。
9、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是但丁,他的作品是《神曲》,達·芬奇的作品有《蒙娜麗莎》和《最后的晚餐》。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要點歸納總結二
一、文藝復興運動
1.時間:最早興起于14世紀意大利,15至16世紀擴展到歐洲其他地方。
2.首先發生的地點:意大利
3.主流思潮:人文主義
4.方式:新興資產階級通過弘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反對教會的陳腐說教。
5.實質:一場嶄新的、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
6.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1)意大利詩人但丁:文藝復興先驅,被譽為舊時代的最后一位詩人,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著有長詩《神曲》,率先對教會提出批評。
(2)意大利藝術大師達·芬奇:最大成就是繪畫,代表作品有《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
(3)英國大戲劇家、文學巨匠莎士比亞:代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
7.意義: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二、新航路的開辟
1.目的:去東方尋找財富。
2.最早開辟新航路的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3.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1492年哥倫布的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古巴和海地。
4.意義:
A: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
B: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C:給亞非拉許多國家帶來了殖民災難。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要點歸納總結三
一、美國獨立戰爭
1.根本原因: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時間:1775—1783年。
3.領導人物:華盛頓(美國第一任總統,歷史功績:領導北美人民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親自主持制訂了美國第一部憲法,并忠實地執行憲法。)
4.開始的標志:1775年4月來克星頓槍聲,北美獨立戰爭開始。
5.美國獨立的標志: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發表,標志北美十三塊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標志著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7月4日為美國國慶日)
6.轉折點: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
7.英國承認美國獨立: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8.勝利原因:
(1)獨立戰爭是北美人民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解放的正義戰爭;
(2)人民群眾積極支持,堅強不屈,英勇作戰;
(3)得到法國、荷蘭等國的國際援助。
9.意義:
(1)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
(2)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3)對以后歐洲和拉丁美洲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10.性質:既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又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二、1787年憲法
1.主要內容: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權,從而確立了三權分立的總統制政治體制。
2.意義: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要點歸納總結四
1.根本原因:隨著市場的擴大,手工工場生產無法滿足海外市場的需求。(動力)
2.前提:資本主義制度在英國確立。
3.時間:18世紀60年代——19世紀70年代。
4.參與國家:英、法、美、德、俄、日。(最早發生的英國)
5.開始的標志:哈格里夫斯發明手搖珍尼紡紗機
6.主要標志:蒸汽機的廣泛運用。(促進了煤炭這一新能源開發和利用)
7.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8.主要發明:A英:哈格里夫斯→珍妮紡紗機;瓦特→改良蒸汽機;史蒂芬孫→火車機車。B美:富爾頓→輪船。
9.交通革新,汽船和火車機車出現。(加強了各地聯系,世界進一步連成一體)
10.工業革命完成的標志:1940年前后,英國大機器生產成為生產的主要方式。
11.影響:
(1)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說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2)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資本主義逐漸確立了對世界的統治。
(3)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
12.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后,為開辟海外市場,發動了對中國的鴉片戰爭,中國開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說明落后就要挨打!)
八年級的人教版歷史是不同于別的版本歷史的,那么同學們知道人教版總結的歷史知識嗎?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一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一)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時間:1949年9月 地點:北平
內容:①通過了《中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在《中華人民共歷好和國憲法》制定以前,起臨時憲法的作用。)
②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
④決定在首都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1.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舉行埋山開國大典。54門禮炮齊鳴28響。(54代表當時全國54個民族,28代表從1921年到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28年的斗爭取得勝利。)
2.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1)國內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彎爛中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2)國際意義: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三)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
1概況:1951年,西藏獲得和平解放。
★2意義: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
最可愛的人
(一)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
原因:①美國侵略活動嚴重威脅中國安全; ②朝鮮請求中國政府派兵援助。
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性質:反侵略的正義戰爭。
軍隊:中國人民志愿軍,總司令員是彭德懷。
英雄人物:黃繼光(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 邱少云
結果: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二
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底)
(一)對農業、手工業的改造——農業手工業合作化
背景:土地改革以后,我國的農業仍然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這影響了農業生產的發展,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
方式:建立生產合作社。
(二)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
1 主要方式:進行公私合營。
方法(手段):贖買。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
(三)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務(實質):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四)三大改造完成的意義:
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
②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一) 探索中的良好開端——中共八大(1956年)
主要內容:(1)中共對國內主要矛盾的正確分析(見書P27);(2)明確指出,當前黨和人民主要的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意義: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
(二) 探索中的失誤——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發動
1主要標志: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
2 影響:使得左傾錯誤在全國各地嚴重泛濫。
(三)建設成就和模范人物
石油工人—“鐵人”王進喜 科學家—兩彈元勛鄧稼先 “黨的好干部”焦裕祿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三
偉大的歷史轉折
(一)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背景:粉碎“_”以后,人民要求糾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錯誤;但當時中共中央的主要領導人仍然堅持“左”的指導思想,提出了“兩個凡是”的方針,引起全國上下的不滿。
時間:1978年
意義: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
(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底)
★1內容:①思想上: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②政治上: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③組織上: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2意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中共八大與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相同處:都提出集中主要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改革開放
(一)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
(1)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改革的重要政策)
目的: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前提:以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為基礎。
開始: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首先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
作用: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使農業生產得到大發展,農村開始富裕起來了。(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2)城市:重點是國有企業改革(1985年)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后,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加快。
(二)對外開放
1經濟特區的建立
1980年,我國建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四個經濟特區,1988年增設海南經濟特區
深圳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對外開放的“窗口”,被外國人稱為“一夜崛起之城”。
2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1)設立上海浦東開發區,成為國際化的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
(2)現在的對外開放格局
★★我國對外開放區從沿海地區逐步向內地發展,從而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四
海峽兩岸的交往
★★.對臺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
①建國初期: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②20世紀50年代中期: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③改革開放以后:確立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并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九二共識
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中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1992年兩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史稱“九二共識”。
由此,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江澤民關于臺灣問題的八項主張
意義:八項主張是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指導思想。
認識:統一是歷史潮流,臺灣在祖國的懷抱里更加繁榮;一個中國是和平統一的前提和基礎,分裂祖國活動注定要失敗。
鋼鐵長城
1、海軍建立: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華東軍區海軍建立,新中國成立后,又相繼建立了北海、東海和南海艦隊。1971年自行研制導彈驅逐艦,1974年研制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
2、空軍建立:誕生后面臨著抗美援朝戰爭的考驗。從蘇聯買——國產化——自己研制。
3、導彈部隊:1957年開始組建,擔任核反擊的特殊任務,陸續裝備了中程、遠程、洲際導彈核武器,還有其他多種型號的導彈。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我國的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提出:1953年底,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
內容: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
影響(意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原則。
★★.萬隆會議(又稱亞非國際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時間:1955年 地點:印度尼西亞的萬隆
特點: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
結果:周恩來提出的“求同存導”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意義:萬隆會議反映了亞非人民團結一致,保衛世界和平,增進各國人民間友誼的精神。(這種精被稱為“萬隆精神”)
知識好象沙石下面的泉水,掘得越深越清澈。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初二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二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1
第十九課 教育事業的發展
義務教育的普及
1、義務教育實施的背景: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根據“教育為生產建設服務,學校面向工農開門”的方針,基礎教育有了較大的發展。改革缺裂雀開放以來,隨著教育投入的逐漸增加以及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城鄉基礎教育更是蓬勃發展。
2、《義務教育法》的頒布及實施:
1986年4月,全國人大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把基礎教育納入法制軌道,開始依法實施九年義務教育。
3、義務教育的普及情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推動下,城鄉“以法治教”,普及小學和初級教育的工作進入新階段。到2001年底,占全國人口85%的地區已基本實現九年義務教育。
4、普及義務教育的意義:
全日制義務教育的普及,不僅給中國基礎教育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而且也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高等教育迅速發展
1、----以前:有效大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迅速。20世紀50年代初,經過院系調整,高等學校的數量、招生規模和畢業人數都有大幅度增加,布局也更趨合理。
2、----時期:嚴重破壞——----期間,高等教育事業遭到嚴重破壞。給中國經濟、文化造成了巨大損失。
3、新時期:優先發展
⑴恢復高考:
1977年秋,----中廢棄的高考制度被重新恢復,中國的高等教育走上了正軌。
⑵教育優先發展: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1995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科教興國”戰略。
⑶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標:
優化教育結構,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理順政府、社會和高校之間的關系,建立和完善政府統籌規劃和宏觀管理,學校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新體制。
⑷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果:
通過改革,高等院校的辦學自主權進一步擴大,高校的專業設置、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更趨合理,初步實現了高等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奠定了基礎。
⑸高等教育改革的結果:
經過20多年的不斷改革和調整,我國已形成多了辦學多樣、學科門類齊全的高等教育體系。
初二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2
第二十課 文化藝術和體育
文化藝術的繁榮
1、新中國文藝發展的歷程:
⑴“ ---- ”前:
“ ---- ”以前,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指導下,文化藝術工作者排除“左”的思想干擾,創作了一大批反映時代風貌、深受人民群眾歡迎的優秀作品,其主要成就表現在:①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
②電影《青春之歌》
③昆曲《十五貫》的演出成功,被稱為“一出戲救活了一個劇種”④第一部彩色電影戲劇片《梁山伯與祝英臺》也風靡大江南北。
⑵“ ---- ”期間:文化藝術備受摧殘
⑶改革開放后:
文化藝術迅速由復蘇走向前所未有的繁榮。在藝術手法上,繼承傳統,借鑒國外經驗,大膽創新,流派紛呈;在創作題材上,視野開闊,勇于拓展,出現了多樣化和個性化的趨勢。新時期的文化藝術生機勃勃,以其活潑多變的風格呼應源鬧并推動著時代的進步。
①促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廣泛吸收世界各國]
②文化部組織創辦了中國藝術節,每四年一次,在國內重要城市輪流舉行。
③發展社會主義文化,重視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體育事業的突飛猛進
1、體育事業的成就:
⑴1973年,中伏早國恢復在亞運會聯合會的合法席位
⑵1979年中國重返奧委會。從此,中國全面登上國際體壇,加速沖出亞洲,走向世界。
⑶1984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23屆夏季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實現了金牌“零的突破”。
⑷在第27屆夏季奧運會上,中國名列金牌榜第三位,實現歷史性突破,躋身世界競技體育強國之林。
⑸2001年7月,北京申奧成功,取得2008年夏季奧運會主辦權。
2、個人成就:
⑴1953年8月9日,25歲的吳傳玉在第四屆青年與學生和平聯歡節男子100米仰泳比賽中奪冠,獲得金質獎章,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
⑵1956年6月7日,陳鏡開打破最輕量級挺舉世界紀錄,這是中國人創造的第一個世界紀錄。
⑶1957年11月17日,20歲的鄭風榮在北京的田徑場上成功地跳過1.77米的高度,打破了世界紀錄。
⑷1959年4月,容國團獲得第25屆世乒賽男子單打冠軍。
⑸1959年舉辦第一屆全國運動會。
3、中國運動蓬勃發展走出國門舉世矚目
4、新中國體育事業的方針: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
5、群眾體育運動廣泛開展:
群眾體育運動廣泛開展,體育從過去主要是少數富裕階層享用的“高雅娛樂”,迅速發展為全民健身活動,并日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1995年8月?!吨腥A人民共和國體育法》通過,中國體育事業開始進入依法實行行政、依法治體的新階段。
初二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3
第二十一課 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
勞動就業社會制度的變化
1、建國初期的勞動就業制度:統包統配
2、統包統配的含義:
工作崗位無須自己尋找,全由國家統一分配、安排
3、改革開放后的勞動就業制度:
“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成為新的勞動就業模式。
4、勞動就業制度的含義:完全由市場調節
5、勞動就業制度的法律文件:《勞動法》,從法律上保障了企業自主用工、個人自主擇業的權利
6、我國勞動就業制度取得巨大進步的表現:
⑴就業規模不斷擴大
⑵就業結構逐漸優化
⑶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就業管理體制正在形成。
7、改革開放后,我國的勞動就業制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改革開放,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后,國家對勞動就業制度實行了深刻的改革,從“統包統配”,通過各種形式的勞動就業和勞動合同制的逐步推行,最后過渡到完全由市場調節?!皠趧诱咦灾骶蜆I、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成為新的勞動就業模式。
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發展
1、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
⑴改革的方向:建立統一的、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新體制
⑵改革的目的: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社會穩定
⑶改革的成果:建立起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同時實行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化發放和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是相關人員的社會保障得到完全落實。
2、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內容:
⑴職工養老保險制度
⑵職工養失業險制度
⑶職工養醫療險制度
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初二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4
第二十二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
從貧困走向小康
1、新中國初期:人民的生活相當艱苦,
2、改革開放前:雖然逐步有所改善,但由于計劃經濟和平均主義的束縛,進展比較緩慢。
3、改革開放以后: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向前跨躍了一大步,由脫離貧困、解決溫飽邁向小康,社會生活面貌發生了令世界矚目的變化。
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1、改革開放后,我國城鄉人民消費結構發生變化的原因:
隨著國民經濟的逐步發展,城鄉居民在物質生活提高的同時,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
2、消費結構發生變化:
對文化教育的投入增多,文化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在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大幅增長。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醫療、養生、保健受到重視。
3、我國人民的生活消費發生了哪些變化:
人們在生活消費上有了更大的選擇余地和發展空間,不同的群體與個人表現出消費觀念與消費行為上的差異,展現了生活的多樣性與個性化,提前消費、休閑生活等也正在成為新時尚。
4、我國人民的生活消費發生了變化的原因:物質產品的豐富與居民收入的增加
5、消費觀念呈現出新的特點:
展現了生活的多樣性與個性化,提前消費、休閑生活等也正在成為新時尚。
初二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相關文章: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2020最新八年級歷史下冊的知識點總結
★八年級歷史下冊復習提綱知識要點(含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總結歸納
★八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筆記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人教版一至十課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
★部編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復習提綱與復習策略和考試技巧
★八年級上冊歷史人教版知識點歸納
★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
世界歷史思想在馬克思主義體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它從歷史發展外在空間的特定視角表明了“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原理和趨勢,是唯物史觀和科學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我給你分享八下世界歷史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
八下世界歷史知識點總結(一)
1、古代埃及建立在尼羅河流域,埃及人創造的是象形文字。建筑杰作是金字塔。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兩河流域。漢謨拉比法典是歷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它的性質是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古代西亞兩河流域人創造的楔形文字。
2、歐洲文明的發源地是古代希臘。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希臘最重要的民主成果。公元前6世紀羅馬共和國建立。公元前2世紀,羅馬共和國成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建立了羅馬帝國。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地跨亞、歐、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395年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廢除,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的奴隸制梁畢則也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而崩潰。
3、646年,大和參照唐朝的封建改革內政,實行中央集權史稱大化改新。它標志著日本封建社會的開端。
4、古代印度人發明了0到9的記數符號,后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稱阿拉伯數字。
5、佛教產生的時間是公元前6世紀,地點印度,創始人釋迦牟尼,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在位時得到發展。____產生的時間:1世紀,地點:巴勒斯坦,創始人耶穌,歐洲最大的封建主是教會,后來基督____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政教,以羅馬為中心的天主教。
6、7世紀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他號召人們信仰真主安拉,地點麥加(或者阿拉伯半島),622年,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國橡棚家。
7、古希臘的文學作品是《伊索寓言》、《荷馬史詩》,阿拉伯的文學名著是《天方夜譚》。
8、843年,查理曼的3個孫子在凡爾登締結條約,三分帝國。此條約奠定了法蘭西、意大利和德意志基礎,它們加上英吉利王國,成為西歐的主要封建國家。
9、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是但丁,他的作品是《神曲》,達·芬奇的作品有《蒙娜麗莎》和《最后的晚餐》。
10、1492年,哥倫布率領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的巴哈馬群島,開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1519年—1522年作環球航行的是麥哲倫。
11、文藝復興的實質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它沖破了封建教會的束縛,煥發了人們的創新精神,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英國莎士比亞的喜劇:《威尼斯商人》;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和《哈姆雷特》。14-15世紀,資本主義萌芽首先產生于意大利。
12、1689年,英國議會為限制國王的權力,通過了《權利法案》具有憲法性質,標志著君主立憲制在英國確立。
13、1776年,北美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標志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成獨立的美利堅合眾國。1787憲法確立了三權分立的美國政治體制,并選舉北美獨立戰爭的領袖-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14、1804年,拿破侖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并頒布了《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發展資本數乎主義工商業,多次發動戰爭,打敗反法同盟,維護革命成果,擴大革命影響。
15、第一次工業革命時間:18世紀60年代,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最早在英國發生,首先在棉紡織業展開。工業革命中英國人瓦特改進蒸汽機;美國人富爾敦制成第一艄汽船;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火車。蒸汽機的發明,將人類帶入蒸汽時代。
16、法國革命前夕的三位啟蒙思想家是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他們判封建制度和天主教會,宣傳天賦人權和自由平等。
17、1816年,南美的獨立走向高潮時,玻利瓦爾在委內瑞拉建立根據地并建立大哥倫比亞共和國。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拉美第一個獨立的國家是海地。18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帝國
18、19世紀三四十年代,著名的工人運動有法國里昂工人兩次起義和英國的憲章運動,標志著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共產黨宣言》的問世,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三個部分組成了馬克思主義。
19、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是巴黎公社。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嘗試是巴黎公社,1871年5月21日梯也爾政府從巴黎西南攻入城內,震驚世界的五月流血周開始,到5月27日結束。
20、美國內戰的焦點是黑人奴隸制的存廢問題;根本原因是南北兩種不同經濟制度的矛盾;1860年11月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成為內戰爆發的直接原因,他代表北方工業資產階級利益,主張限制奴隸制。1862年,林肯政府先后頒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兩個文件,其作用是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和黑人奴隸的革命熱情,從而扭轉了戰爭局勢。
21、1861年,沙皇俄國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
22、日本封建統治結構是天皇、將軍、大名、武士。掌握實權的是將軍。1853年美國以武力打開日本大門。1868年,倒幕派在伏見、鳥羽戰役中大敗幕府軍隊。
23、德意志普魯士首相是俾斯麥,他鼓吹"鐵血政策",發動了三次王朝戰爭,依次為丹麥戰爭、普奧戰爭、普法戰爭,最終于1871年統一;意大利撒丁王國首相加富爾實行富國強兵政策,最終于1870年統一;紅衫軍領袖是加里波第。
24、第二次工業革命時間:19世紀70年代,電能的廣泛應用將人類帶入電氣時代。美國人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泡;德國的卡爾·本茨設計內燃機;美國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美國人摩爾斯發明有線電報;美國人貝爾發明電話;意大利人馬可尼發明了無線電報。
25、第二次工業革命表現在:新能源的利用;新機器和新產品的創新;電訊業的興起。影響:第二次工業革命,大大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推動了世界經濟的迅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導致了壟斷組織的產生,壟斷組織適應和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各國壟斷資產階級逐漸控制了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生活,對外擴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
26、三國同盟指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核心國是德國;三國協約指英國、法國、俄國。一戰前的兩大軍事集團指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起止時間是1914年到1918年;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交戰雙方是同盟國的德國、奧匈帝國和協約國的英國、法國、俄國;主要戰場是歐洲戰場;主要戰役是發生在西線的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日德蘭海戰。
27、一戰的性質是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的掠奪戰爭,雙方都是非正義的。
28、英國科學家牛頓提出了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從而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德國科學家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是物理學上的重大革命。
29、托爾斯泰的作品是《戰爭與和平》;世界近代最偉大的音樂家是貝多芬,他的代表作有《田園》、《命運》、《致愛麗絲》,德國的巴赫被稱為"音樂之父"。
30、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時間是1640年到1688年,標志是新議會的召開,美國獨立戰爭的起止時間是1775年到1783年,標志是來克星頓槍聲。法國大革命的時間是1789年,標志是攻占巴士底獄。日本明治維新開始于1868年,標志是伏見、鳥羽戰役。
八下世界歷史知識點總結(二)
1、俄國二月革命后出現了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一個是資產階級階級臨時政府,另一個是工兵代表蘇維埃。
2、1917年11月7日,列寧指揮彼得格勒起義取得勝利。于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
3、1921年俄共(布)根據列寧的意見,決定實行新經濟政策,對社會主義建設問題進行探索。
4、到193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時,蘇聯已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強大的工業國,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1922年蘇聯成立,1991年蘇聯解體。(蘇聯存在了69年)
5、《凡爾賽和約》規定: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德國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德國取消義務兵役制,陸軍總數不超過10萬,拆除萊茵河以東50公里內的防御工程;德國須對協約國支付大量賠款。
6、巴黎和會由英、法、美三國首領操縱,英國的勞合·喬治;法國的克里孟梭;美國的威爾遜。
7、《凡爾賽和約》連同協約國與其他同盟國簽訂的和約;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統治的新秩序,即"凡爾賽體系"。
8、巴黎和會后,帝國主義在遠東、太平洋地區仍然矛盾重重,于是1921年有九國代表參加的華盛頓會議召開,美國處于會議的主導地位。會議上簽訂了:《四國條約》,《五國海軍條約》和關于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建立起新的統治秩序:華盛頓體系。
9、《九國公約》的簽訂,打破了日本對中國的獨占,有利于美國對華的進一步擴張。
10、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確立的帝國主義列強分割世界的新體系,史稱"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11、1929年,美國爆發經濟危機,危機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
界。這次危機的特點: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大。
12、193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新政,中心措施是調整工業。
13、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權;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建立法西斯政權,且在上臺后制造了"國會縱火案",打擊德國共產黨,進而取締納粹黨以外的所有政黨,還嚴密控制文化教育,瘋狂迫害猶太人,實行恐怖統治非軍事區。又推行國民經濟軍事化,大肆擴軍備戰;公開撕毀《凡爾賽和約》,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并于1936年進軍萊茵非軍事區。于是德國成為歐洲戰爭策源地。
14、日本在經濟危機加深的過程中,以軍部為核心法西斯勢力迅速抬頭。1931年日本發動了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1936年日本成為亞洲戰爭的策源地。1937年,日本又在中國制造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15、在對外侵略過程中,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逐漸勾結起來。形成了"柏林—羅馬—東京軸心"。
16、1938年,慕尼黑會議強行把蘇臺德區割讓給德國。英、法的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慕尼黑會議后不到半年,德國吞并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
17、1939年9月1日,德軍襲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不到一個月波蘭滅亡(二戰爆發的標志)。
18、1940年6月,德軍進攻法國,法國將軍戴高樂流亡英國,領導"自由法國"運動,繼續抗擊德國侵略者。
19、1941年6月22日,德軍襲擊蘇聯,蘇聯衛國戰爭開始。
20、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在太平洋上最大的軍事基地珍珠港,于是太平洋戰爭爆發(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擴大。
21、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22、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使德國法西斯遭到致命打擊,成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23、1943年,意大利投降,退出軸心國集團,隨即對德宣戰。
24、194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和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在伊朗的德黑蘭舉行會議。
25、1944年6月,在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的指揮下,英、美盟軍從法國的諾曼底,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
26、1945年,在德國敗局已定的形勢下,蘇、美、英三國的首腦在蘇聯的雅爾塔舉行會議,討論組建聯合國等有關問題。
27、1945年4月,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殺,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的戰爭結束。
28、1943年,中、美、英三國首腦在埃及的開羅舉行會議簽署《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侵占的中國領土必須全部歸還。
29、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在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投降簽字儀式。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二戰"的性質: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一場戰爭,是一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30、"二戰"后美國采取戰爭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穩定和控制資本主義世界。這種政策稱為"冷戰"政策。杜魯門主義的提出,標志著冷戰的開始。"二戰"后初期,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確立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中心地位,工業生產空前發展,經濟實力急劇膨脹。
31、1967年,歐洲共同體建立。到1993年,它發展為歐洲聯盟,簡稱歐盟。
32、50年代中期,在美國的扶植下,日本經濟恢復到二戰前的水平,1987年,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日本、歐共體和美國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的三大中心。
33、美、蘇兩極格局成為雅爾塔體系的基本特征。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華沙條約組織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的先后建立,標志著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對峙局面的形成。
34、1947年,英國公布《蒙巴頓方案》,印度被分為印度教徒為主的印度和穆斯林為主的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1950年,印度成立,1956年,巴基斯坦成立;印度首任:尼赫魯。
35、1952年,納賽爾發動政變,建立埃及共和國。1962年結束法國的殖民統治,贏得獨立的國家是阿爾及利亞。1960年,有17個非洲國家獲得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90年代前期,納米比亞獲得獨立,南非廢除了種族隔離制度,歐洲殖民者奴役非洲幾百年的歷史結束。
36、1955年,亞非民族獨立國家在萬隆召開會議,表達了第三世界團結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
37、60年代初,不結盟運動興起,第三世界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60年代中期,第三世界國家建立的"七十七國集團",到80年代增加到110個。
38、1985年,戈爾巴喬夫擔任蘇共中央。他提出的改革路線和推行的改革政策,使蘇聯的政治、經濟、民族危機進一步加劇。
39、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各國在蘇聯戈爾巴喬夫改革和西方"和平演變"的影響下,發生劇變。東歐劇變是指東歐各國共產黨、工人黨紛紛喪失政權、社會制度隨之發生變化。
40、1991年12月,白、紅、藍三色旗取代了鐮刀、錘子、紅旗。以此為標志而結束的蘇聯在歷史上存在了69年。蘇聯解體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徹底瓦解,于是,世界進入新舊交替、向多極化過渡的時期,出現了一超多強的局面。
41、1991年初海灣戰爭爆發;南斯拉夫境內發生內戰。1999年3-6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以維護科索沃省的"人權"為幌子,避開聯合國,對南聯盟進行狂轟濫炸。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是和平與發展。
42、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時間:20世紀四五十年代,主要在原子能、航天技術和電子信息等領域展開。還在生物工程、合成材料等新領域取得進展。使人類由工業社會進入信息社會,信息社會的到來稱為知識經濟時代。
43、20世紀最后二三十年間,電子計算機的迅猛發展和產業的興起,是知識經濟開始形成的標志。
44、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和跨國公司的發展,出現了貿易自由化、生產全球化、資本國際化的趨勢,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經濟的全球一體化趨勢加強。
猜你感興趣的:
1. 世界歷史知識點總結
2. 八下世界歷史知識點
3. 八年級下歷史知識點總結
4. 歷史八年級下冊知識點歸納
5.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