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1月10日大事記 1860年10月18日農歷 1月10日歷史事件 1947年10月10日 10月26日歷史事件
1、2001年10月19日 江澤民與布什首次會晤
2001年10月19日上午,國家主席江澤民在上海與美國總統布什舉行了會談。
這是江澤民主席與布什總統的首次會晤。他們就中美關系和反對恐怖主義、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等扮嫌重大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會談是建設性的、富有成果的。
布什表示,他一直期待著這次訪問,以便同江澤民主席進指搏行面對面的會談。他強調,美國政府高度重視與中國的關系。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
中國不是美國的敵人,他把中國看成是美國的朋友。美國致力于同中國發展建設性合作關系。毋庸諱言,美中之間會有分歧,但我們將本著相互尊重、坦率相待的精神來處理相互間的分歧。
2、2001年10月19日 著名指揮家李德倫逝世
2001年10月19日晨,84歲的中國音樂老人李德倫與世長辭,告別了他摯愛一生的中國交響樂事業。
李德倫最后一次執棒,是坐著輪椅登臺的。1999年11月19日,在第二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閉幕式音樂會上,這位音樂老人與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師艾薩克·斯特恩時隔20年后再度攜手。當時這兩位音樂老人都已耄耋之年,這次同臺演出被稱為“世紀絕響”。
3、1998年10月19日 人類首次徒步穿越世界最大峽谷
雅魯藏布大峽谷一個U型,猶如馬蹄的高山峽谷,其兩端直線距離不到40公里,但河床落差竟從海拔約2800米的高度驟降至600米——事實很明確,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世界最深的大峽谷。為進入大峽谷科考,中國的科學家們前幾年曾兩度計劃出發,但都擱淺,原因是沒有錢。
1998年10月19日,這次科考探險終于成行了。科學家們步行穿越這條歷史上還無人完整穿越的大峽谷,理由是非親臨其境就無法得真知。
4、1996年10月19日 我國第一艘熱氣飛艇首飛成功
1996年10月19日,由一家私企制造的熱氣飛艇——“中華1號”在北京首飛就成功地升上藍天。
這家名為北京科源輕型飛機有限公司的企業是我國首家私人飛機制造企業。一年前,由該公司生產的AD200型飛機剛剛取得國家頒發的生產許可證,并達到了年產100架的生產能力。
如今,他們又在北京、南京兩家航空航天大學的近十位航空專家的幫助下,僅用兩個多月的時間就生產出我國第一艘熱氣飛艇。熱氣飛艇是世界上于近期才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航空器,它具有熱氣球和充氣飛艇的綜合特征。
5、1908年10月19日 日本政府封禁《民報》
1908年10月19日,日本警察總監龜井三郎簽署了一份由內務大臣平田東助發布的命令,借口《民報簡章》和《民報唯缺祥》違反了日本出版條例,勒令“停止其發賣頒布”。20日晚,由東京牛道警察署出面,向《民報》主筆章太炎宣讀了這一命令。
其實主要是因為桂太郎新內閣上臺以后,下達這一命令,以對清政府表示“親善”。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歷史上的今天
1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
1月15日,陳炯明乘孫中山北上,自稱代理大元帥。
1月25日,由周恩來發起的黃埔軍校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成立。
1月26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決定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2月1日,段祺瑞召開慘淡無光的善后會議。
2月2日,上海22家日商開辦的工廠工人大罷工。
2月8日,膠濟鐵路工人舉行大罷工。
2月8日,臺灣興起女權運動。
3月1日,由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共同發起的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4月16日,大會閉幕。大會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張,對國民會議運動的方針和組織大綱等作出了決議。
3月12日,孫中山在北念數京逝世。國共兩黨組織各界民眾進行哀悼活動,廣泛傳播孫中山的遺囑和革命精神,形成一次全國規模的聲勢浩大的革命宣傳活動。
3月16日,云南大理發生7.1級大地震,歷時40至50分鐘,死傷萬余人。
3月,河北井陘煤礦發生爆炸事件。
4月,中國共產黨領導青島日本紗廠1萬多工人舉行大罷工。
4月12日,段祺瑞政府與法國簽訂協議,以金法郎計算,償還“辛丑條約”賠款。
5月1日,國共兩黨在廣州召開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并成立了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工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會上正式成立了中國工人階級全國統一的工會領導機關—缺純—中華全國總工會。
5月15日,上海內外棉七廠日本大班(廠長)率領打手槍殺中國工人、中國共產黨黨員顧正紅,打傷多人,工人罷工反抗。上海學生援助工人,租界巡捕進行逮捕。租界當局還損害中國工商業者的利益,宣布要在上海增加碼頭捐、實行交易所注冊等。這就進一步激起了工人、學生和民族資產階級的憤怒。
5月28日,中共中央召開緊急會議,決定以反對帝國主義屠殺中國工人為中心口號,發動群眾于30日在上海租界舉行反帝示威。同時,中共中央還決定,為了加強工會的組織力量,由共產黨人李立三、劉華等主持,成立上海總工會。隨后劉少奇到達上海,也參加了上海總工會的領導。
5月30日,在上海由于英國巡捕槍殺工人代表顧正紅等人,引發“五卅”血案。
6月1日,上海總工會成立,宣布大罷工,全市掀起反帝怒潮。
6月4日,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份日報《熱血日報》(由瞿秋白主編)創刊。
6月6日,上海及青島日資紗廠工人罷工遭到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血腥鎮壓。
6月19日,廣東、香港工人為聲援上海“五卅慘案”舉行大罷工。
6月23日,在廣州英國海軍陸戰隊向游行的中國老百姓開槍、開炮,打死59名中國人,重傷者百余人,造成沙基慘案。
6月29日 省港工人大罷工。
7月1日,中華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
7月6日,成立省港罷工委員會,封鎖香港。
7月12日,廣州國民政府痛斥帝國主義連續制造“五卅慘案”、九江、漢口、青島和沙基慘案。
7月21日,天津海員罷工,以聲援省港大罷工。
7月,盧作孚與鄭東琴、陳伯遵集資8000銀元,創辦了民生航運公司。
8月11日,天津裕大工會向廠方提出正當要求,遭中日軍警血腥鎮壓。
8月20日,國民黨右派在廣州暗殺了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
8月,劉海粟使用裸體模特引起爭議。
9月1日,胡漢民涉嫌廖案,出洋后流亡蘇聯。
9月16日,軍警槍殺為紀念“五卅”運動的安源礦工。
9月,張學良任東北空軍司令。
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在北京紫禁城成立,并向社會開放。
10月14日,廣東國民革命軍攻下陳炯明大本營惠州。
10月15日,閩浙巡閱使孫傳芳向奉軍發動猛攻,浙奉大戰爆發。
10月26日,關稅特別會議在北京召開。
11月2日,孫傳芳打敗奉軍,控制了蘇、浙、皖、贛、伏高咐閩五省。
11月8日,北方國民革命軍發動反奉系軍閥戰爭。
11月,陳炯明部被全殲,國民革命軍開始南征。
11月21日,奉系將領郭松齡在灤州起兵,發表反奉宣言,率七萬大軍攻占山海關,奪取綏中、興城,沖破連山防線,占領錦州。
11月23日,國民黨右派召開西山會議,開除李大釗、毛澤東等人國民黨黨籍。
12月1日,毛澤東發表《中國社會的各階級分析》一文。
12月25日,日軍入滿援奉,郭松齡兵敗被殺。
12月29日,黃埔軍校國民黨右派組織孫文主義學會。
12月29日,閻錫山大戰樊鐘秀。
12月30日,曾收復外蒙古的民族英雄徐樹錚,在廊坊被倒戈將軍馮玉祥指使部下槍殺。
第一次液體燃料火箭發射,1926年3月16日
歷史上的今天:1926年3月16日
歷史上的今天,1926年羅伯特·戈達德在奧本進行了液體燃料火箭的首次飛行試驗,馬薩諸塞州。這枚以汽油和液氧為燃料的火箭在升空前燃燒了大約20秒,隨后上升到41英尺的高度,最高時速達到每小時60英里。不幸的是,在火箭成功離開地面之前,埃絲特·戈達德用來拍攝第一次飛行的膠片用完了,因此,沒有任何事件會有。
戈達德記錄了以下關于這次發射在他的日記:
3月16日。上午和薩克斯去了奧本。埃絲特和魯佩下午1點出來,2點30分試射火箭。它上升了41英尺,上升了184英尺,在2.5秒內,噴嘴的下半部分燒掉了。把材料帶到實驗室
雖然被拉起釋放,但火箭一開始并沒有升起,但火焰撲面而出,并發出了持續的轟鳴聲。幾秒鐘后,它慢慢地上升,直到它離開了框架,然后以特快列車的速度,向左彎曲,撞上了冰雪,速度仍然很快。
戈達德從1921年就開始在液體燃料火箭上進行試驗。在此之前,他嘗試使用一股快速燃燒的固體電荷流,但這被證明是不切實際的,所以他轉而使用液體燃料;這是他在1909年2月2日寫的一篇論文中首先想到的,但當時他并沒有追求,他終于在1923年成功地為液體燃料火箭制造了一臺發動機,并在設計上穩步改進,在實驗室的靜態機架上對其進行了測試。
他最初的液體燃料火箭設計是在火箭頂部有燃燒室,燃料箱在后面,高度隔熱(如圖所示)。他這樣做是因為他認為這樣可以提高火箭尾部推力的穩定性。在這次試飛之后,他意識到這種設計實際上并沒有使火箭更加穩定,所以對其進行了修改,將燃燒室放在火箭尾部,更方便的是,五年后,他的火箭現在看起來和現在的火箭很像,他開始專注于用陀螺制導使火箭更穩定。他很快就成功地制造了這樣一個制導,并于1935年3月28日將他的a-5火箭發射到4800英尺的高度。,在那次飛行中,當達到超音速時,
戈達德夢想有一天能制造出一個能將人發射到月球上的裝置,這一夢想始于1899年,當時他正在修剪一棵櫻桃樹。這是他對這一事件的描述:
1899年10月19日下午,我爬上了一棵高大的櫻桃樹,我手里拿著一把鋸子和一把斧頭,開始修剪櫻桃樹上的枯枝。這是我們10月份在新英格蘭度過的一個寧靜而美麗的下午,當我向東方的田野望去時,我想象著制作一個甚至有可能登上火星的裝置是多么的美妙,想象著如果從我腳下的草地上發射出來,它將是多么的小規模……我是一個不同的男孩,當我從樹上下來時,從我最后為生存而上升時,似乎是非常有目的的。
他后來每年10月19日慶祝一個個人節日,他的“周年紀念日”。他使用火箭到達月球和更遠的夢想實際上讓他在媒體上受到嘲笑。這主要源于1920年發表的一份報告,他概述了一項將火箭發射到月球的實驗,然后將火箭裝上閃光粉末,當火箭擊中月球時點燃。這將讓地球上擁有足夠強大望遠鏡的人們看到閃光,從而能夠確認火箭成功登上月球。1920年1月13日,在他的報告發表的第二天,《 *** 》在一篇社論中對此發表了如下評論:
在火箭退出我們的軌道后空氣,真正開始它的長途旅行,它既不會被加速,也不會被它當時可能已經離開的炸藥的爆炸所維持。聲稱這將是否定一個基本的動力學定律,只有愛因斯坦博士和他挑選的十幾個,如此少和合適的,才有資格這樣做。
戈達德教授和他的“椅子”在克拉克學院和史密森學會,不知道行動和反應的關系,以及需要有比真空更好的東西來回應說那是荒謬的。當然,他似乎只是缺乏高中時每天所學到的知識。
當然,是《泰晤士報》的記者對物理學的理解有缺陷,而不是戈達德,他是一位物理學教授。事實上,戈達德讀了牛頓的《數學原理》,看到牛頓的第三定律會允許空間真空中的物體可以航行時,他意識到這是可能的。編輯在上面的陳述有些引用了這一定律,但他沒有意識到火箭高速噴射燃料提供在真空中提供推力所需的“動作和反應”。對于這種批評,戈達德最初的反應根本不科學,簡單地說,“在第一個人完成之前,每一個愿景都是一個笑話;一旦實現,它就變得司空見慣。”
在1924年,他有一個更科學的回答。他在《大眾科學月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概述了他剛剛做的一個實驗,對于那些仍然懷疑火箭在真空中工作的人來說,這個實驗是確鑿無疑的。在這個實驗中,他展示了火箭在真空中的工作實際上會更好。特別是,他在一個正常大氣壓為1/1500的試驗室里對一枚火箭進行了50次試驗,不僅火箭在這種環境下仍能提供推力,而且實際上它提供的推力比在正常大氣壓下進行的相同設置和試驗多出20%,
盡管有確鑿的證據,在這一點上,他仍然經常受到媒體的批評,直到阿波羅11號在登月途中發射的第二天,《 *** 》才在1920年發表了一篇收回聲明的文章:
進一步的調查和實驗證實了17世紀牛頓的發現現在已經確定,火箭可以在真空和大氣中工作。時代對這個錯誤感到遺憾。
戈達德引用了
的話,正如我們在科學中所了解到的那樣,我們太無知,無法安全地說出任何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對于個人來說,既然我們無法知道他的局限性是什么,我們就很難肯定地說,任何事情都必然在他的掌握之內或之外。每個人都必須記住,只有真誠地努力,才能預測自己的財富、名望或功用會達到什么樣的高度,他應該從這樣一個事實中獲得勇氣,即所有的科學在某個時候都與他處于同樣的狀況,而且昨天的夢想常常被證明是真實的,即今天的希望和現實(摘自他高中畢業典禮上的演講《想當然的事情》;在21歲時發表,由于生病而遲到)
區分不成功和成功的實驗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大多數]最終成功的工作是一系列不成功的測試的結果,在這些測試中,困難被逐漸消除。
的額外事實:
在1951年,美國航天局和美國陸軍不得不向戈達德的遺孀支付100萬美元,因為他們在自己的火箭設計中侵犯了戈達德的專利權。這是當時 *** 不得不支付的最大的專利和解。此外,這遠遠超過戈達德本人用于火箭研究的資金。戈達德不僅是液體燃料火箭的先驅,而且在1916年和1917年他也是第一個用離子推進器進行試驗的人我想用這些推進器來推動火箭進入太空,但如果火箭已經進入太空,就用它們來推動它。盡管他直到1916年才做過這個實驗,但實際上他在高中畢業兩年后就想到了,1906年9月6日的一篇日記中提到了這一點。從那時起,這種助推器在實際空間應用中已經被多次使用,甚至被國際空間站考慮使用。空間站目前使用化學火箭將自己推回正確的軌道,由于大氣阻力減緩了速度并導致它下降,每年花費2.1億美元。據認為,使用離子推進器,每年的花費可以減少到1100萬美元左右。戈達德的第一個火箭設計只實現了大約2%的效率,這對于熱機來說是難以置信的低。然而,他很快就嘗試在他的火箭上應用一種特殊的噴嘴,由古斯塔夫德拉瓦爾為蒸汽機開發的。這種噴嘴將戈達德的火箭效率提高到了63%。戈達德設計的在用作火箭供氧之前使用已經必要的液氧冷卻燃燒室的方法至今仍在使用,這對于在火箭發射時防止燃燒室的固體材料燃燒是至關重要的。在戈達德1920年發表于史密森學會的論文中,他還清楚地描述了用于高速重返地球大氣層的隔熱板的設計。在他的設計中,當返回飛船下降時,一些能夠承受高溫的材料層將被燒掉,在每一層之間有一個不良的熱導體來隔離其他層,這樣,有足夠的層,就可以防止飛行器在再入大氣層時燃燒起來。戈達德從小就有很多健康問題,小時候,他經常要處理胃部的問題,結果他一直很瘦很虛弱,還經常得支氣管炎和各種感冒,所有這些都導致他比其他學生晚了兩年在學校的年齡。然而,由于這段時間臥病在床,他很快就成了一個自學成才的人,經常從圖書館里查閱各種各樣的物理科學書籍,并貪婪地學習它們。作為一個成年人,他繼續容易生病,最嚴重的是在獲得博士學位并在普林斯頓就職后,他染上了肺結核被迫離開普林斯頓,回到家中康復。戈達德于1945年8月10日死于癌癥,享年62歲。就在12年后的1957年10月4日,蘇聯成功地使用液體燃料火箭將人造物體送入軌道,即人造衛星1號(Sputnik 1)。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成為第一個被送入太空的人類。不到8年后,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小埃德溫·奧爾德林在月球上行走。如果他還活著,戈達德的夢想最終實現時,他已經78歲了。火箭最初是中國人在發現火藥后的某個時候發明的。當煉金術士試圖創造生命的長生不老藥而不是制造火藥時,“黑火藥”的發明完全是偶然的。人類,這很快導致了各種燃燒裝置的發展,包括火箭推進的火箭炮。成吉思汗后來從中國竊取了這項技術,并用火箭征服了東歐和中歐的部分地區。英國直到19世紀初才開始使用火箭,當他們在18世紀末與印度士兵作戰時曾使用過火箭彈。在巴爾的摩附近的麥克亨利堡戰役中使用的激發美國國歌的火箭是康格里夫火箭。康格里夫火箭是威廉·康格里夫爵士于1804年發明的。這些火箭有一個鐵殼,用黑色粉末作為燃料,頂部裝有爆炸彈頭,通常裝有彈片。它們附著在木頭上用金屬甲架發射的桿子。這些火箭不是很有效
1958年10月19日
錫拉庫茲民族隊主場以103-94擊敗了底特律活塞,同時本場比賽也是傳奇名宿海爾-吉爾代表民族隊征戰的第一場比賽。
1960年10月19日
辛辛那提皇家隊以140-123輕松戰勝洛杉磯湖人,本場比賽不但是湖人搬遷至洛杉磯的第一個賽季,同時也是傳奇名宿奧斯卡-羅伯特森和杰里-韋斯特代表各自球隊征戰的第一場比賽。
1961年10月19日
費城勇士隊中鋒威爾特-張伯倫連續126場得分達到20+,這也創造了NBA紀錄,其中包括一場對陣尼克斯時得到的100分,7場得分達到50+,“巨靈神”的這項得分紀錄終止于1963年1月19日。
1961年10月19日
紐約尼克斯主場以120-103輕松戰勝芝加哥包身工隊,同時本場比賽也是傳奇名宿沃爾段沖虛特-貝拉米代表包身工隊征戰的第一場比賽。
1992年10月19日
芝加哥公牛隊與邁阿密熱隊的季判頌前賽門票銷售一空,為了悼念在南加州颶風中遇難的同胞,NBA聯盟宣布本場比賽收益的50萬美元將捐給遇難者,最終公牛以111-94擊敗熱隊。
1999年10月19日
為了紀念紅衣主教奧爾巴赫為球隊服務了50年,波士頓凱爾特人宣布一個賽季計劃。在1999-2000賽季握燃,凱爾特人用一系列的大事件、活動和頒獎儀式來表彰奧爾巴赫卓越顯赫的職業生涯。第23屆年度圣餐就以表彰奧爾巴赫在凱爾特人和NBA影響力和成績為主題。
歷史上的3月29日歷史大事
1903年 3月29日 《科學世界》在上海創刊
1903年3月29日,綜合性自然科學雜志《科學世界》在上海創刊。
1904年 3月29日 中國第一個官辦銀行批準設立
戶部銀行是清廷所設第一個官辦銀行。
準備資本為庫平銀400萬兩,分為4萬股,戶部認購一半,其余準官民人等購買。
以后國股、商股相繼繳足。
總行設北京,所設分行有天津、上海、漢口、濟南、張家口、奉天、營口、庫倫、重慶等9處。
1919年 3月29日 美科學家預言火箭登月旅行將成為可能
1919年3月29日,根據馬薩諸賽州克拉大學物理學教授R·H·戈達德發表的一篇專論,火箭登月旅行有一天會成為可能。
1924年 3月29日 長城電影公司的首部影片《棄婦》上映
1924年3月,由長城電影公司制作的第一部作品《棄婦》公映。
這部電影是侯曜根據他的同名舞臺劇改編的,由李澤源導演,提出了“婦女職業問題”。
1924年 3月29日 魯迅發表短篇《祝福》
1924年3月,《東方雜志》發表魯迅的短篇《祝福》,反映了一位中國女性的悲慘命運。
這篇描寫不愿再嫁的新寡祥林嫂,逃到魯鎮魯四老爺家幫傭。
不久又被婆家劫回,賣到深山被迫再嫁。
剛有一個孩子,丈夫卻死于傷寒,孩子又被狼叨走,只......
1926年 3月29日 西山會議派擅自召開國民黨“二大”
1926年3月29日,偽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呂班路建國學校禮堂正式舉行,出席會議的代表有國內外27省區共114人。
1945年 3月29日 黃金提價泄密,重慶搶購黃金
1945年3月29日,重慶紛傳財政部黃金加價舞弊。
為擺脫財政金融困境,收回法幣,穩定物價,1944年以來國民政府授權中央、中國、交通銀行及中央信托局承辦黃金儲蓄業務,規定每存入法幣2萬元即可兌換黃金一兩。
1950年 3月29日 美國無線電公司制成三色電視顯像管
1950年3月29日,美國無線電公司成功地展示出一只全電子彩色電視顯象管。
該公司主席戴維·薩爾諾夫宣布“我們已踏上電視新紀元的門檻——彩色電視時代”。
1966年 3月29日 勃列日涅夫成為蘇共中央總書記
1973年5月,勃列日涅夫作為第一個訪問聯邦德國的蘇共總書記與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夫婦在一起 1966年3月29日,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成為蘇聯共產黨總書記。
他在第23次代表大會的開幕詞中襪信譴責了美國對越的“侵略政策”。
1970年 3月29日 美國女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北京逝世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美國女記者與作家。
1885年生于內布拉斯加州弗蘭德城。
1908年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早年致力于兒童福利事業改野和工人運動。
1921年被派往蘇俄從事救災工作,后任駐莫斯科記者。
1973年 3月29日 越南抗美戰爭徹底結束
越南民族歷史悠久。
公元10世紀時,越南建立了封建國家。
19世紀中后期,由于法國人侵,越南漸漸淪為法國的“保護國”。
為了反抗侵略者,越南人民不斷進行英勇斗爭。
1930年,胡志明創立了印度支那共產黨。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越南被日軍侵占......
1978年 3月29日 卡特決定向農民提供援助
1978年3月29日,卡特總統對國會施加的壓力作了讓步,并建議對全國農民增加聯邦援助。
一些農民威脅,如果補助金不加倍的話將實行罷工。
新計劃要求賠償今核好喊年春天種植玉米和棉花的農民因有小部分土地閑置帶來的損失。
1987年 3月29日 我國電影評論家鐘惦斐逝世
鐘惦裴(1919~1987)四川江津人。
1950年起從事影評活動。
在1956年底《文匯報》發起的“為什么好的國產片這樣少”討論中,以《文藝報》評論員的名義發表著名的《電影的鑼鼓》一文,并因此罹難,被錯誤定為“右派”。
1978年之后重返文藝評......
1987年 3月29日 《野戰排》獲第5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4項大獎
1987年3月29日,《野戰排》在第59屆奧斯卡金像獎的角逐中獲得了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剪輯獎、最佳音響等4項大獎。
該片導演:奧利弗·斯通;主演:湯姆·白蘭格,威萊姆·戴夫,查理·辛,約翰尼·德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