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數學小故事?1、泰勒斯:巧測金字塔。泰勒斯看到人們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來告示上寫著,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來測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法老問泰勒斯用什么來量金字塔。泰勒斯說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那么,中國古代數學小故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阿基米德
敘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頂純金的皇冠,因懷疑里面摻有銀,便請阿基米德鑒定。當他進入浴盆洗澡時,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質料的物體,雖然重量握悶相同,但因體積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據這一道理,就可以判斷皇冠是春皮羨否摻假。
古希臘是數學的故鄉.古希臘人為數學的進步耗費了大量心血甚至生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個文明古國哺育了許多數學家,象泰勒斯、畢達哥拉斯、歐幾里德、阿波羅尼斯、阿基米德、托勒密、海倫、丟番圖等.希帕蒂婭(Hypatia)——這位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女數學家也誕生在這里。
希帕蒂婭(又譯海帕西婭)(Hypatia)(約370--415)。出生在埃及。是古希臘著名數學家。人稱世界上第一位女數學家。這位聰慧的女性以她的才華和貢獻躋身于古代世界最優秀的學者之列。而她的慘死實為一千古悲劇。野蠻、殘忍的宗教狂徒們竟對她下了毒手。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于使他成為我國古代杰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杰出成就,是關于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后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余",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扒拍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鉆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
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
20世紀最杰出的數學家之一的馮·諾依曼.眾所周知,1946年發明的電子計算機,大大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大促進了社會生活的進步.鑒于馮·諾依曼在發明電子計算機中所起到關弊喚鍵性作用,叢卜昌他被西方人譽為"計算機之父".1911年一1921年,馮·諾依曼在布達佩斯的滲扒盧瑟倫中學讀書期間,就嶄露頭角而深受老師的器重.在費克特老師的個別指導下并合作發表了第一篇數學論文,此時馮·諾依曼還不到18歲.
1、數字“0”的故事
羅馬數字是用幾個表示數的符號,按照一定規則,把它們組合起來表示不同的數目。在這種數字的運用里,不需要“0”這個數字。
當時,羅馬帝國有一位學者從印度記數法里發現了“0”這個符號。他發現,有了“0”,進行數學運算方便極了,還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紹。
這件事被當時的羅馬教皇知道了。教皇非常惱怒,他斥責說,神圣的數是上帝創造的,在上帝創造的數里沒有“0”這個怪物,于是下令,把這位學者抓了起來,用夾子把他的十個手指頭緊緊夾住,使他兩手殘廢,讓他再也不能握筆寫字。就這樣,“0”被那個愚昧、殘忍的羅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雖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羅馬的數學家們還是不管禁令,在數學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數學上的貢獻。后來“0”終于在歐洲被廣泛使用,而羅馬數字卻逐漸被淘汰了。
2、田忌賽馬
戰國時期,齊威王與大將田忌賽馬,齊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馬:上馬,中馬與下馬。比賽分三次進行,每賽馬以千金作賭。由于兩者的馬力相差無幾,而齊威王的馬分別比田忌的相應等級的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為田忌森歷者必輸無疑。
但是田忌采納了門客孫臏(著名軍事家)的意見,用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用上馬對齊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齊威王的下馬,結果田忌以2比1勝齊威王而得千金。
1、相似三角形
勒斯(古希臘數學家、天文學家)來到埃及,人們想試探一下他的能力,就問他是否能測量金字塔高度。泰勒斯說可以,但有一個條件——法老必局裂須在場。第二天,法老如約而至,金字塔周圍也聚集了不少圍觀的老百姓。秦勒斯來到金字塔前,陽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
每過一會兒,他就讓人測量他影子的長度,當測量值與他身高完全吻合時,他立刻在大金字塔在地面上的投影處作一記號,然后再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頂的距離。這樣,他就報出了金字塔確切的高度。
在法老的請求下,他向大家講解了如何從“影長等于身長”推到“塔影等于塔高”的原理。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相似三角形定理。
2、數字“0”
大約1500年前,歐洲的數學家們是不知道用“0”的。他們使用羅馬數字。羅馬數字是用幾個表示數的符號,按照一定規則,把它們組合起來表示不同的數目。在這種數字的運用里,不需要“0”這桐洞閉個數字。而在當時,羅馬帝國有一位學者從印度記數法里發現了“0”這個符號。
他發現,有了“0”,進行數學運算方便極了,他非常高興,還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過了一段時間,這件事被當時的羅馬教皇知道了。當時是歐洲的中世紀,教會的勢力非常大,羅馬教皇的權利更是遠遠超過皇。
祖沖之(429~500)
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范陽遒(今河北淶水)人,
祖沖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個管理朝廷建筑的長官。祖沖之長在這樣的家庭里,從小就讀了不少書,人家都稱贊他是個博學的青年。他特別愛好研究數學,也喜歡研究天文歷法,經常觀測太陽和星球運行的情況,并且做了詳細記錄。
宋孝武帝聽到他的名氣,派他到一個專門研究學術的官署“華林學省”工作。他對做官并沒有興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專心研究數學、天文了。
我國歷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據研究天文的結果來制差歷定歷法。到了宋朝的時候,歷法已經有很大進步,但是祖沖之認為還不夠精確。他根據他長期觀察的結果,創制出一部新的歷法,叫做“大明歷”(“大斗慶搏明”是宋孝武帝的年號)。這種歷法測定的每一回歸年(也就是兩年冬至點之間的時間)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測定月亮環行一周的天數,跟現代科學測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見它的精確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沖之請求宋孝武帝頒布新歷,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議。那時候,有一個皇帝寵幸的大臣戴法興出來反對,認為祖沖之擅自改變古歷,是離經叛道的行為。祖沖之當場用他研究的數據回駁了戴法興。
以上就是中國古代數學小故事的全部內容,中國南北朝時代南朝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范陽遒(今河北淶水)人,祖沖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個管理朝廷建筑的長官。祖沖之長在這樣的家庭里,從小就讀了不少書,人家都稱贊他是個博學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