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歷史人物?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那么,中國著名歷史人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嬴姓,趙氏,又名趙正,然后世多稱之嬴政。杰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戰國末期秦國君主、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秦始皇]出生于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 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定都咸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于沙丘(今河北省邢臺市)。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與大臣彎肢褲議定的尊號改為“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但卻二世而亡。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秦始皇并不是像司馬遷所寫的《史記》記載的是個暴君。
2、屈原
屈原(約前340-約前278)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
春秋:孔子、老子、魯班
戰國:屈原、勾踐、荊柯正旁、孫檳
秦:秦始皇、項羽、吳廣、陳勝
漢:司馬遷、劉邦、王昭君
三國:劉備沖清數、關羽、周瑜、曹操、諸葛亮
晉:王羲之、陶淵明
南北朝:張僧繇、祖沖散首之、花木蘭
唐:李白、武則天、李世民、白居易、杜甫
宋:司馬光、蘇軾、歐陽修、王安石、李清照
清:康熙、雍正、林則徐、蒲松齡、曹雪芹
1、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自名武曌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褲瞎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后并稱為“呂武”。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后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 。唐高宗時封昭儀,后為皇后,尊號“天后”,與高宗并稱“二圣”。高宗駕崩后,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
2、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 ,秦莊襄王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并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
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繚,早森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并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3、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顏部人。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2、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3、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散物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4、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人,漢族,字國瑞,原名重八,后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軍改為現名朱元璋。中國古代態斗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
5、帆掘磨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前后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純租》《樂》《易》《春秋》六經。
相傳孔子曾問禮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2、項羽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區)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杰出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之孫。
勇猛好武,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后,率軍渡河援救趙王歇。巨鹿之戰,擊破章邯和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領軍滅亡秦國。
以上就是中國著名歷史人物的全部內容,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