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明清時期(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高二歷史所有知識點整理2 一、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1、百家爭鳴(背景、含義、派別、影響)(1)爭鳴的背景:社會大變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潰,戰爭頻繁,那么,高二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高中歷史有幾本書
總共有3本必修,6本選修。
高中歷史必修有三本:
第一本是講政治的、、第二本講經濟、、第三本講思想文化的。
然后選修有6本:
1、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2、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3、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4、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
5、世界文化遺產薈萃
6、探索歷史的奧秘
如譽絕何學好高中歷史:
1、工夫下在平時,跟住老師,注意聽講。
2、熟悉課本,多讀課本。歷史需要記住,但是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熟。
3、歷史是很有意思的,愛思考的人才學得好。日常學習中要多思考,多總結,多做分析比較歸納概括,提高這方面的能力。
4、重視語文政治地理的學習,俗話說文史哲不分家,這三科對學好歷史非常有用。材料解析題的基礎是你得讀得懂材料,至少基本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得有;
5、學有余力,可以多讀一些歷史讀物,但最好是正史,至少要接近正史。建議讀嚴謹的史學家經過時間檢驗的作品,比如呂思勉《中國通史》、錢穆《國史大綱》、柏楊《中國人史綱》等。
2.急,誰知道人教版高中歷史共有幾本
1、必修:3本;選修:6本。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由必修課和選修課構成。 2、普通高中歷史必修課分為歷史(Ⅰ)、歷史(Ⅱ)、歷史(Ⅲ)三個學習模塊,包括25個古今貫通、中外關聯的學習專題,分別反映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等領域的重要歷史內容,是全體高中學生必須學習的基本內容。
歷史的記憶和學習需要花費一定的精力去組織線索,然后連貫起來,最簡單的比如中國古代政治方面,經濟方面,文化方面等等,各個板塊梳理出來,及其聯系等等,這一套方法運用到高中都同樣適用。以下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高二歷史所有知識點整理,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二歷史所有知識點整理1
原始社會(二三百萬年前——公元前21世紀)、過渡時期(皇帝堯舜禹時期大約4000——5000年前)
·奴隸社會(公元前21世紀——春秋時期公元前476年)
·封建社會(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鴉片戰爭1840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40年——1949年)
·過渡時期(新民主主義社會)(1949——1956年)
·社會主義社會(1956年——今天)
一、奴隸社會的發展史:
夏(統一的奴隸制國家建立)(前21世紀——前16世紀)
商(奴隸制社會的發展時期)(前16世紀——前11世紀)
西周(奴隸制社會的鼎盛時期)(前11世紀——前8世紀即公元前771年)
東周(奴隸制社會的衰落時期)(春秋時期(奴隸制社會的瓦解時期)(前770年——前476年)(戰國時期(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會的歷史沿革:
秦漢時期(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會形成時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東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大時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時期)(公元220年魏國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斗拆棚)(589年——907年)
五代十國時期(大時期)(907年唐滅——960年北宋建立)
遼宋夏金元時期(少數民族政權并立時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時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明清時期(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高二歷史所有知識點整理2
一、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1、百家爭鳴(背景御棚、含義、派別、影響)
(1)爭鳴的背景:社會大變革。
高二的歷史學科有哪些知識點需要我們去重點理解的枝亮呢?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高二歷史知識點歸納,歡迎閱讀!
高二歷史知識點歸納總結:中國傳統 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變
百家爭鳴
1、背景(原因):社會大變革是百家爭鳴出現的根本原因
第一,在經濟上,井田制崩潰。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經濟的迅速發展,為學術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條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趨于崩潰。
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大變革、大動蕩、大轉折時期,各諸侯國都想富國強兵,兼并他國,取代周天子的地位,變法圖強,各種力量嫌空在爭衡、較量。對社會變革的現實發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時弊的各種方案,加上新的統治階級還未有絕對的權威,人們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條框的束縛和制約,盡可以暢所欲言。
第三,在階級關系上,(出現新的變化,原來屬于低層的“士”在社會、政治活動中活躍起來,受到各諸侯國統治者的重用。)“士”階層的活躍和受重用。各諸侯國都想富國強兵,兼并他國,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別地禮賢下士;“士”們也希望實現用自己的思想主張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意識形態和文化領域,學術下移),從“學在官府”到“學在民間”。
高二階段是打基礎的關鍵一年,除了要把高一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及時應用到高二的學習之上,還得把高二的知識和技能逐步吸收和掌握,為高三復習打好基礎。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高二歷史重旅埋要知識點,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二歷史重要知識點1
一、時間:17、18世紀
二、背景:①封建專制制度成為西歐國家資產階級力量發展的鋒雹嚴重障礙。②自然科學的發展。拆基螞
三、性質: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
四、內容:一用、二批、三消滅、三追求。
五、主要人物:
(一)英國(發源地、早期代表)
霍布斯(代表資產階級上層利益)
觀點:(1)社會契約創造君權國家;(2)人民授予君權;(3)人民絕對服從民選君權;(4)支持專制王權,可以干涉私有財產;(5)宗教有助于維護社會秩序。
評論:提出最基本的啟蒙思想,又帶有明顯封建落后意識。
2、洛克
修正霍布斯觀點:
(1)國家政權不應干涉私有財產
(2)主張君主立憲制,權力分屬議會、君主。
(二)法國
地位:啟蒙運動中心
原因:資本主義發展到較高程度,封建專制制度嚴重。
代表:
1、伏爾泰:(1)評價天主教會,但主張信仰上帝。(2)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制。
2、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1)提出三權分立原則;(2)權力制約與平衡。
課前的預習必不可少,只有預習,才能對課文有個大致的了解,明確重點難點,以便上課有目的、高效地學習。預習時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標記,以便上課時重點突破,迎刃而解。以下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高二歷史課本各章節知識點總結,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二歷史課本各章節知識點總結1
第一二次工業輪備革命區別影響
顯著特點:
第一,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由于自然科學的新缺敗發展,并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使科學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科學和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發明已超出一國的范圍,其中有不少出現于德國、美國,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除一些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完成或將要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外,有些后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如德國、日本則尚未完成或剛剛起步,因此,對它們來說,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這些國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其發展速度比較迅速。
影響:
①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生產和資本走向集中,迅速產生壟斷和壟斷組織。
以上就是高二歷史的全部內容,高二歷史重要知識點1 一、時間:17、18世紀 二、背景:①封建專制制度成為西歐國家資產階級力量發展的嚴重障礙。②自然科學的發展。三、性質: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 文化 運動。四、內容:一用、二批、三消滅、三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