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郭姓名人?郭嵩燾:清代湖南湘陰人,為中國第一位駐英大使,曾任廣東巡撫、兵部侍郎等職。郭沫若:四川省樂山人,現代史上杰出的作家、詩人、歷史學家、考古學家。著有《女神》、《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等許多著作。那么,歷史上郭姓名人?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郭姓歷史名人
縱觀五千年華夏文明史的發展長河,郭氏源遠流長,本固枝榮,素以名門望族著稱于世。英賢輩出,代有偉人。
第一節 古代英賢
一、郭哀、郭支、郭崇
郭哀為郭姓始祖。《路史.國名記.己卷》“夏世侯伯”中載:郭哀是夏朝大禹的龍御大夫,侯伯,世職世守,生活在聊城東南郭水。郭支是郭哀的后代,職務世襲。《三一經》注釋云:郭崇商朝大夫,受封子爵,彭真人弟子,郭哀后裔。戰國時古郭國為齊所滅,郭榮是其后人。
二、虢仲 虢叔 郭序
.虢仲、虢叔,為季歷第二、三子,周文王姬昌之弟,周武王之叔。虢仲、郭叔兼具元老重臣與宗支近族的雙重身分,因其所封之國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負有特殊的歷史使命。
三、郭榮 郭最 郭重
春秋時人,事齊靈公、莊公,為大夫。魯襄公18年,晉平公率諸侯伐齊,齊師敗。靈公欲逃,榮對太子(后為莊公)說:“國之主不可輕易逃,君必待之,以免失去民心。”齊師穩定下來,晉師果然撤退,使齊靈公父子免為失國之君,郭榮一言興邦。
郭最,齊國大夫,事齊靈公與莊公。正直果斷,不畏權貴。靈公有寵臣夙沙衛恃寵驕逸,人皆畏之,連太子(后為莊公)也讓他三分。獨郭最敢于當面斥之,莊公稱贊他為“寡人之雄也”!
郭重為春秋魯襄公侍從重臣。
郭隗:戰國時代燕國大臣,為燕昭王招賢納士出計獻策,為燕國的興起作出了貢獻。
郭伋:東漢扶風茂陵(今陜西省興平東北)人,初為漁陽都尉,王莽時,任上谷太守,官至太中大夫。郭象:河南洛陽人,西晉時的玄學名士。
郭璞:河東聞喜(今山西省聞喜)人,東晉文學家、訓詁學家,博學多才。代表作為《游仙詩》,著有《江賦》等著作。并注釋《爾雅》、《穆天子傳》、《山海經》、《楚辭》等典籍,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郭威:邢州堯山(今河北省隆堯)人,五代時期后周王朝的建立者。在位時的一系列改革為趙宋王朝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礎。
郭象:西晉學者、玄學大師,所撰《莊子注》對后世影響很大。
郭嘉:三國時魏曹操謀士。多謀善戰,屢建謀功,尤以官渡之戰顯名。
郭沔:今浙江省溫州人,南宋時音樂家、琴家、浙派創始者。作《瀟湘水云》、《泛滄浪》、《飛鳴吟》等曲。
郭標:廣東省中山人,近現代史上知名海外人士,澳大利亞華僑領袖。
郭子儀:華州鄭縣(今陜西省華縣)人,唐代軍事家。在平息安史之亂,維護國家統一中功績卓著。
郭忠恕:洛陽(今屬河南省)人,宋著名畫家、文字學家。著有《佩 》三卷、《汗簡》等。
郭若虛:宋代太原(今屬山西省)人,著名書畫評論家,所著《圖畫見聞志》集中體現了他在繪畫上的主張及見解。
1、郭子儀
郭子儀(697年—781年),字子儀,華州鄭縣(今陜西渭南市華州區)人。唐朝杰出名將,政治家、軍事家。早年以武舉中第,入仕從軍,累遷九原太守,未受重用。安史之亂爆發后,拜朔方節度使,率兵勤王,收復河北和河東地區,拜兵部尚書、同平章事。
至德二年(757年),輔佐廣平王李俶收復兩京,遷司徒,封代國公。乾元元年(758年),拜中書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承擔相州兵敗之責,罷職賦閑。寶應元年(762年)初年,河東兵變后,封為汾陽王,起兵平定叛亂,事后解除兵權。
廣德元年(763年)冬天,吐蕃攻破長安后,奉命調兵遣將,驅逐吐蕃敵軍。廣德二年(764年),仆固懷恩引領吐蕃和回紇入侵時,單騎說服回紇,合兵大破吐蕃。大歷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后,拜太尉、中書令,充皇陵使,賜號“尚父”,增加食邑,剝奪實權。
建中二年(781年),去世,享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師,謚號忠武,配饗代宗廟廷,陪葬建陵。
2、郭威
后周太祖郭威(904-954年),字文仲,邢州堯山(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 [2] 五代十國時期后周王朝建立者(951—954年在位)。身材魁梧,勇力過人。出仕后漢,累有大功,拜鄴都留守、樞密使。
?
我國郭姓歷史悠久,名人志士,層出不窮。
著名歷
史人物有:西漢名俠郭解;東漢漁陽太守郭伋,廷尉
郭躬,名學士郭泰;三國魏名謀士郭嘉;西晉哲學家
郭象;
東晉文學家兼訓詁學家郭璞;
唐朝名相郭子儀、
郭待舉、郭正一、郭元振,名臣郭震;五代后周太祖
郭威;北宋畫家郭忠恕、郭熙;南宋琴家郭沔;元朝
科學家郭守敬,紅巾軍首領郭子興;明朝畫家郭詡;
清末外交家郭嵩燾,名將郭松林;當代作家、詩人、
歷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家集一身的郭沫若,經濟
學家郭大力,物理化學家郭燮賢,地球化學與礦物學
家郭承基,力學家兼應用數學家郭永懷、郭仲衡,歷
史學家郭廷以,眼科學家郭秉寬,心理學家郭任遠,
文學家兼語言學家郭紹虞。
1、郭子儀
郭子儀(697年—781年),字子儀,華州鄭縣(今陜西渭南市華州區)人。唐朝杰出名將,政治家、軍事家。早年以武舉中第,入仕從軍,累遷九原太守,未受重用。安史之亂爆發后,拜朔方節度使,率兵勤王,收復河北和河東地區,拜兵部尚書、同平章事。
至德二年(757年),輔佐廣平王李俶收復兩京,遷司徒,封代國公。乾元元年(758年),拜中書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承擔相州兵敗之責,罷職賦閑。寶應元年(762年)初年,河東兵變后,封為汾陽王,起兵平定叛亂,事后解除兵權。
廣德元年(763年)冬天,吐蕃攻破長安后,奉命調兵遣將,驅逐吐蕃敵軍。廣德二年(764年),仆固懷恩引領吐蕃和回紇入侵時,單騎說服回紇,合兵大破吐蕃。大歷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后,拜太尉、中書令,充皇陵使,賜號“尚父”,增加食邑,剝奪實權。
建中二年(781年),去世,享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師,謚號忠武,配饗代宗廟廷,陪葬建陵。
2、郭威
后周太祖郭威(904-954年),字文仲,邢州堯山(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2]五代十國時期后周王朝建立者(951—954年在位)。身材魁梧,勇力過人。出仕后漢,累有大功,拜鄴都留守、樞密使。
以上就是歷史上郭姓名人的全部內容,1、郭守敬:郭守敬,字若思,邢州邢臺縣人。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水利工程專家,郭守敬參與制定的《授時歷》除了在天文數據上的進步之外,在計算方法方面也有重大的創造和革新。2、郭隗:郭隗,戰國中期燕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