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民族團結的故事?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事例介紹如下:1、昭君出塞 西漢中葉,雄踞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陷入了連年內亂之中,與此同時,漢朝內部圍繞著皇權的斗爭,在胡漢關系上,也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一時間天下動蕩,危機四伏。那么,歷史上民族團結的故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堅定不移維護民族團結,旗幟鮮明反對民族分裂”,是熱地一生的信念。 1938年,熱地出生在藏北高原一個農奴家庭。童年記憶里,他跟著母親到處流浪要飯,什么苦什么罪都受過,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每天掙扎在生死線上。他右腳的小腳趾就是在那時凍壞,現在依舊是變形的。 隨著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西藏百萬農奴翻身解放、當家做主,熱地告別了黑暗的舊西藏,迎來了光明的新生活。 1959年,他前往北京中央政法干校學習,并于1961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畢業后,熱地回到西藏那曲地區,成為公安戰線一名普通偵查員。在一次追擊殘匪的戰斗中,他在冰天雪地里騎馬七天七夜,進入“無人區”擊斃匪首,一時成為高原上人人稱贊的“剿匪英雄”。 熱地曾說過:“搞分裂不行,絕對不行,我們必須肩負起維護祖國統一的責任。” 熱地如此堅決地反對民族分裂,是因為他深知西藏必須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祖國大家庭里才能發展進步,西藏各族人民必須團結才能過上好日子。 2002年,熱地率團出訪歐洲議會,向世界介紹西藏的發展變化,駁斥謬論,引起極大震動。經歷過多次針鋒相對反分裂斗爭的熱地說:“在西藏,搞好民族團結工作,首要就是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 “青藏鐵路是團結之路、致富之路、幸福之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路” 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不久,熱地坐上前往拉薩的火車。
團結就是力量,曾有人問過哲學家:一滴水怎樣不會流干?哲學家回答:只有放進大海才不會流干。這也是民族團結的到理
1、劉伯承元帥與彝族領袖小葉丹的結盟:1935年5月,紅軍巧渡金沙江后,進入川西繼續北上,決定取道冕寧至安順場渡大渡河,而大涼山彝族聚居區則是必經之地,其中紅軍主力要通過的冕寧以北安寧河支流拖烏河到南埡河一線就是果基家(時稱沽雞)的地盤。
2、那個時候,當地的彝族人民還處于奴隸社會,由于當時的統治階級實施反動的民族壓迫政策,使得彝民對漢人十分疑忌甚至相當敵視。1935年5月20日,由司令員劉伯承、政委聶榮臻率領的紅軍先遣部隊進入彝族區時,便遭遇當地彝族武裝的襲擊。
3、熟悉當地風土人情的劉伯承司令,真誠地把果基家首領果基約達(小葉丹)請來做客,兩人談得甚是投機。劉伯承重申了紅軍北上的宗旨和幫助彝族人民解除外來欺壓的承諾。心悅誠服的小葉丹提出要與劉伯承結拜兄弟之盟,劉伯承爽快地答應了。
4、5月22日,先遣部隊劉伯承司令與彝族首領果基小葉丹相約彝海邊歃血為盟,結拜為生死兄弟。結盟后,小葉丹派出向導為紅軍帶路,護送紅軍順利通過了危機四伏的百里彝區,為紅軍取得強渡大渡河、奪取瀘定橋的勝利贏得了寶貴時間。
5、“彝海結盟”是紅軍長征途留下的一段歷史佳話,是紅軍正確執行黨的民族政策的典范,是民族團結的頌歌。
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事例介紹如下:
1、昭君出塞
西漢中葉,雄踞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陷入了連年內亂之中,與此同時,漢朝內部圍繞著皇權的斗爭,在胡漢關系上,也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一時間天下動蕩,危機四伏。 邊患平定,為確保胡漢長治久安,呼韓邪決議與漢朝和親。呼韓邪入漢,與昭君一見鐘情,昭君出塞后,漢匈維持了半個多世紀的和平。
2、鄭成功收復臺灣
鄭成功收復臺灣,是在復明無望、清朝統治日益鞏固下的一場戰爭,此戰,鄭成功率領大軍趕走了荷蘭人,讓臺灣島重新歸于中原王朝。
3、文成公主出嫁吐蕃
文成公主出生在公元前625年,她是唐朝皇室的女兒。后來李世民上位之后為了安慰吐蕃王國,并讓兩國建立友好往來,于是便安排文成公主遠嫁到吐蕃。
其實文成公主遠嫁吐蕃,原因不難理解,因為我國歷史上有很多這種聯姻的現象,就是為了鞏固聯姻雙方之間的友好地位,讓政治可以和平下去。
4、漢烏和親
元封六年,漢武帝將江都王劉建侄女細君作為公主嫁給烏孫的昆莫。
100個民族團結小故事
民族團結的故事有:張騫出使西域、文成公主和親、王昭君出塞、金城公主和親、彝海結盟。
1、張騫出使西域
本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略意圖,但出使西域后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通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因而,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張騫對開辟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至今舉世稱道。
2、文成公主和親
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遠支宗室女,唐太宗貞觀十四年,太宗李世民封李氏為文成公主;貞觀十五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成為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王后。
3、王昭君出塞
竟寧元年正月,南匈奴呼韓邪單于來長安朝覲漢天子,自請為婿。元帝遂將昭君賜給了呼韓邪單于,并改元為竟寧。單于非常高興,上書表示愿意永保塞上邊境。王昭君抵達匈奴后,被稱為寧胡閼氏。昭君和呼韓邪單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為右日逐王。
4、金城公主和親
景龍四年,唐中宗命左驍衛大將軍楊矩護送金城公主入蕃,嫁予吐蕃贊普赤德祖贊。金城公主在吐蕃生活近三十年,對唐蕃交往有所貢獻,鞏固了文成公主進藏后的唐蕃“舅甥之盟”。
5、彝海結盟
“彝海結盟”是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在實踐中的第一次體現和重大勝利,給奇跡般的萬里長征增添了最光彩的一筆。
以上就是歷史上民族團結的故事的全部內容,22年前,大學剛畢業,為了心中的愛,隨丈夫買買提·伊明,從祖國最東邊的哈爾濱,奔赴祖國最西邊的偏遠鄉村—新疆于田縣蘭干鄉安家落戶。十幾年來,她在“雙語”教學中做出了突出貢獻,樹立了維護民族團結的“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