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式的含義?~~那么,化學式的含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由離子構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的意義是:1、表示該物質由某元素組成;2、表示該物質由某陰離子和某陽離子構成;3、表示該物質的一個氣態分子是由幾個某陰離子和幾個某陽離子構成。
如:nacl。1、表示氯化鈉是由鈉、氯元素組成;2、表示氯化鈉是由鈉離子、氯離子構成;3、表示一個氣態氯化鈉是由氣態一個鈉離子和一個氯離子構成。
1、表示二氧化碳這種物質
2、表示二氧化碳分子由一個碳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
3、表示二氧化碳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組成
4、表示一個二氧化碳分子
所有分子的化學式都表示這4種含義
這是什么東西? 哦抱歉,沒聽說過化學是什么····我是來湊熱鬧的。 這是網上找的,祝你早日找到答案吧。 汗···我讀文科······化學兩字都快忘記怎么寫了。 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 這是基本原理。例kno3,k和o都是固定的化合價,可以直接標上去,n因為有多種的化合價,就應用“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算出n是+5價。 以后叫你標價,先標化合價固定的元素,如h,0等等,再利用“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列個等式就算出來了。 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據化學反應前后的莫些“差量”(固體質量差、溶液質量差、氣體體積差、氣體物質的量之差等)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變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種解題法。 此法將“差量”看作化學方程式右端的一項,將已知差量(實際差量)與化學方程式中的對應差量(理論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題步驟與化學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題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題的關鍵是正確找出理論差量。 [差量法在化學計算中有廣泛的用途,其中較為常見的是“質量差法”和“體積差法”] 差量法的適用條件: (1)反應不完全或有殘留物。 在這種情況下,差量反映了實際發生的反應,消除了未反應物質對計算的影響,使計算得以順利進行。 (2)反應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時,使用差量法 才顯得快捷,否則,應考慮用其他方法來解. sio2 +4 -2 mgo +2 -2 so3 +6 -2 co2 +4 -2 k2o +1 -2 agcl +1 -1 cu 0 h2 0 naoh +1 -2 +1 o2 0 很好寫的,單質都是0;化合物的話,氫肯定+1,氧肯定-2,剩下的加一起代數和是0就行
1)1個co2有1個c原子和2個o原子構成
2)表示co2這種物質
3)co2由c、o兩種元素組成
4)表示1個co2分子
化學式是用元素符號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化學式不僅表示物質由哪些元素組成,還表示其中各元素原子數目的相對比數。化學式包括實驗式(最簡式)、分子式、結構式、示性式、電子式等。
實驗式又稱最簡式,是用元素符號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種類和各元素原子個數的最簡整數比的式子。一般是通過實驗和計算得到的。在有機化合物中經常出現不同的化合物具有相同的最簡式。有些物質的實驗式就是它的分子式,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在離子化合物晶體中通常不是以分子形式存在,就用實驗式表示這類化合物中各種元素原子數目比的關系,如NaCl就表示氯化鈉晶體中,鈉離子與氯離子的個數比為1:1,NaCl是實驗式,而不是分子式,可稱為化學式。
分子式是用元素符號表示單質或化合物分子組成的式子。例如分子式H2O表示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表示一個水分子,表示每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等。分子式是通過測定物質的組成(元素種類和質量比)和相對分子質量后,在經過計算求得的。一種物質只有一固定的分子式。不以分子存在的離子化合物晶體(還有石英等原子晶體),只能用實驗式表示化合物中各種原子最簡整數比,而不是分子式,或稱為化學式。
有些分子式和實驗式相同,如H2O、CO2、CH4 等;有些分子式則是實驗式的整數倍,如苯的分子式是C6H6、實驗式為CH,分子式是實驗式的6倍。
中學階段,把實驗式和分子式都統稱為化學式。
以上就是化學式的含義的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