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歷史簡介?1、明朝(1368-1644年[1])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封建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276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明初定都于應天府,1421年遷都至順天府,那么,明朝歷史簡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276年歷史。(1368年―1644年)
自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滅亡明朝,明朝一共統治了276年。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1644年,明思宗自縊于北京煤山,明朝作為統一國家結束。隨后,清朝軍隊擊敗大順軍并入主中原。之后明朝宗室在南方重建大明,史稱南明,1662年永歷帝被殺,南明亡。1683年清軍占領臺灣,明鄭時期結束。
明朝建立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四日,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即皇帝位,定國號為“大明”,建元洪武,立馬氏為皇后,朱標為太子,以李善長、徐達為左、右丞相,設官分職,封賞文武百官,開始了明王朝三百年的統治。
后又派徐達、常遇春率領大軍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口號北伐殘元。從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二月,明軍與元軍在中原和西北廣大區域內進行的戰略決戰。
洪武元年,北伐大軍一路勢如破竹,直逼大都城下。元順帝見大勢已去,由居庸關逃往上都開平(內蒙古多倫西北)。元大都的陷落,標志著元朝統治的結束,但并不意味著明朝的統一。
元王朝在各地的殘存力量和元末起義中建立起來的諸多割據政權,都在威脅著明朝的統治。
1、明朝(1368-1644年[1])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封建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276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明初定都于應天府,1421年遷都至順天府,而應天府改稱為南京。
2、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稱朱明。明朝前期綜合國力強盛,經過幾個盛世,國力達到全盛,疆域遼闊。中后期由于與政治腐敗導致國力下降。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檢于煤山自縊,明亡。隨后,滿清趁亂擊敗李自成進入中原,1662年永歷帝朱由榔被殺,1683年清軍占領臺灣,明鄭結束。
3、明朝商品經濟發達,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文化藝術呈現世俗化趨勢。大明,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是中國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后的繁盛黃金時代,史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當為后世子孫所敬仰。
明朝,建立于1368年,亡于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276年。
明朝有多少年歷史?從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政權,到1644年崇禎皇帝上吊自殺,共計277年的歷史,共計十六個皇帝。
明朝276年歷史。
由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漢人王朝,有著276年的歷史,始于明太祖朱元璋,亡于崇禎皇帝朱由檢。
明朝是中國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后的繁盛時代,史稱“治隆唐宋”、“遠邁漢唐”。大明,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為后世子孫所敬仰。
明朝的歷史特點
明朝是一個具有鮮明特點的朝代。一方面,因這一時期的皇權專制統治空前強化,故長期遭人詬病,其突出表現為廢除丞相,對大臣濫施廷杖,廠衛橫行,再加上宦官幾次得寵專權,更是造成無窮禍患,而幾位皇帝特別是萬歷帝長期怠政等。
另一方面,它更是一個蓬勃發展、多所創新的朝代,如農村集市貿易空前普及和繁盛、地區間商品流通十分活躍、地方商人集團崛起、白銀成為主幣、工商業市鎮蓬勃興起、東南沿海民間海外貿易發展強勁、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經營地主出現、市民階層壯大,思想走向解放、文化異彩紛呈、中西交流空前活躍,社會流動加快,等等。
以上就是明朝歷史簡介的全部內容,明朝(1368年-1644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所建。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傳十六帝,共計276年。元末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起義軍。1364年稱吳王。1368年初稱帝,國號明,定都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