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博物館?歷史博物館,位于臺北市南海學園。1956年3月12日正式成立,1957年10月10日前稱歷史文物美術館,1958年起得美國亞洲協會等資助,增建館舍,1961年畫廊正式落成啟用。現有館藏文物八萬余件,以出土文物為主,包括陶器、銅器、玉器、甲骨文、錢幣、袍服等類,均為1956年以來當局部門及社會各界捐贈。那么,歷史博物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國歷史博物館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東側。
中國國家歷史博物館位于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前身是北京歷史博物館。1912年籌建。1926年10月正式開館。1929年8月改名為中央研究院北平歷史博物館。1933年4月改為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北平歷史博物館。
1945年8月恢復中央博物院北平歷史博物館舊名。1949年10月改名為北京歷史博物館。1958年8月國家決定建立中國歷史博物館。1959年9月建成,1961年7月1日開放。
簡介
中國歷史博物館是國家重要的文物收藏機構,收藏文物共32萬多件,珍本圖書1000多種。其中有河南安陽出土的重達875千克的商代司母戊鼎,是已發現的最重、最大的青銅器、陜西郿縣出土的西周盂鼎,有銘文291字,記載了周康王賞賜貴族盂1709個奴隸的史實。
北京房山出土的元代至順三年銅銃,是已發現的世界上最古的火炮。珍貴的古書畫有宋人《大駕鹵簿圖》卷、宋人摹梁元帝《職貢圖》卷、明代的《皇都積勝圖》卷和《南都繁會圖》卷、清代的乾隆《南巡圖》卷、《潞河督運圖》卷、《清朝禮器圖》冊、《鴻雪因緣圖》冊、《清代學者像傳》等。
不是。國家博物館和歷史博物館不是同一個概念。是兩個不同類型的博物館。國家博物館是一個國家級的博物館,由國家政府資助和管理。國家博物館收藏并展示各種類型的文物和藝術品,涵蓋了多個領域和歷史時期的文化遺產。國家博物館往往是一個國家的代表性博物館,展示了該國的歷史、文化和藝術的豐富內涵。歷史博物館則是一種專門展示歷史相關展品和資料的博物館。致力于展示和解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時期等方面的文物和文獻資料。歷史博物館可以專注于某個特定歷史時期、地區或主題,也可以涵蓋更廣泛的歷史內容。
歷史博物館,位于臺北市南海學園。
1956年3月12日正式成立,1957年10月10日前稱歷史文物美術館,1958年起得美國亞洲協會等資助,增建館舍,1961年畫廊正式落成啟用。
現有館藏文物八萬余件,以出土文物為主,包括陶器、銅器、玉器、甲骨文、錢幣、袍服等類,均為1956年以來當局部門及社會各界捐贈。
以歷史文物保存、展示與介紹,盡量發揮現代的藝術文物,將歷史文物宣揚到海外,吸收世界各國古今的文化藝術并加以介紹為宗旨。
設有固定性館藏展覽、特展、一般性書畫及其它展覽,臺灣島內外巡回展覽,并設有機場畫廊。
曾任館長有包遵彭、何浩天等。
現任館長為黃光男。
追問
是西安的歷史博物館
追答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基本陳列為陜西古代文明,2008年正式開放,以歷史進程為線索,選取各時代的典型文物進行組合陳列,來揭示陜西地區古代社會文明發展狀況。
該陳列展出面積5051平方米,展線長1247米,在中央大廳,分上下兩層,共三個展室,分為七個部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第一展館:第一單元《人猿揖別》,距今115萬年前的先民遺存,第二單元《鳳鳴岐山》,西周王都的豐富遺跡,第三單元《東方帝國》,秦帝國以兵馬俑為代表的文物;第二展館:第四單元《大漢雄風》,漢都長安、漢家陵闕和典型漢代文物,第五單元《沖突融合》,陜西民族大融合、佛教東漸豐富的文化遺存及宗教文物;第三展館:第六單元《盛唐氣象》,中國古代鼎盛時期隋唐時代典型遺存,第七單元《告別帝都》,展示唐以后作為西北區域中心的陜西。
中國歷史博物館壯觀的建筑已使它成為北京市重要的地標,而它悠久的建館歷史又和宏偉的建筑相得益彰,它初建于1912年,至今已有近九十年的歷史。
1912年籌建。1912年,在蔡元培(時任教育總長)的關心下,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正式成立,聘請京師大學堂教授胡玉縉為主任,以國子監為館址,開始收集各方文物。1918年遷入故宮前部端門至午門及其朝房,為救濟災民、失業工人及“為國傷亡”者,曾展出部分藏品,以門票收入賑災。
1926年10月正式開館。1926年,館藏漸臻豐富,各類藏品已達26類,二十余萬件,于午門辟陳列室,精選藏品,依類陳列,于同年10月10日正式開館展出,當月觀眾即達45,020人,同時《國立歷史博物館叢刊》開始出版。
1929年8月改名為中央研究院北平歷史博物館。
1933年4月改為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北平歷史博物館。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歷史博物館工作主要以保護文物,避免遭受戰爭破壞為主,進行了少量的圖片、文物展覽。
1945年8月恢復中央博物院北平歷史博物館舊名。 1949年10月改名為北京歷史博物館。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本館更名為北京歷史博物館,隸屬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
參觀歷史博物館可以深刻感悟歷史,了解各民族文化,加深對民族團結的認識,讓大家牢記中國的歷史,繼承民族團結精神,從自身做起,維護、傳承華夏文明,做民族團結的踐行者。
生活在今天,人們疲于奔走,游蕩在眼花繚亂的物質世界,憧憬著應接不暇的繁華,這讓大家忘記了在城市中還有一處存儲記憶的地方,或許人們很少注意過它,但它一直在靜靜地守候著過去,守候著一份亙古未變的革命情懷。
餐館歷史博物館,可以讓人們見識了生活在中華這塊大地上勤勞的人民,風俗文化多彩的不同民族,各式各樣的民族服飾,熱血奉獻的守國大將,奮斗不息的中華民族,從古代到今天,民族團結代代相傳,愛家愛國的精神傳播心間。
擴展資料:
歷史文物存在的意義
所謂文物真正的存在價值不是用金錢衡量的數字,也不是多么精美的雕花與材料。他們真正的寶貴之處在于它們本身的文化底蘊,他們不動,不說話,就作為一個旁觀者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朝代的變遷。
千百年來,法老的輝煌已經落幕,天子皇朝的統治已消亡,古希臘城邦戰爭的戰火硝煙已落定,角斗士的廝殺吶喊已遠去,可金字塔、紫禁城、雅典衛城、羅馬角斗場、依然巍然屹立于世人面前,他們無聲地向世界證明,古建筑遺址作為人類文明的載體,記錄了古往今來那些時間軸上的興衰榮辱。
以上就是歷史博物館的全部內容,中國歷史博物館壯觀的建筑已使它成為北京市重要的地標,而它悠久的建館歷史又和宏偉的建筑相得益彰,它初建于1912年,至今已有近九十年的歷史。1912年籌建。1912年,在蔡元培(時任教育總長)的關心下,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正式成立,聘請京師大學堂教授胡玉縉為主任,以國子監為館址,開始收集各方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