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高考語文全國二卷 2019高考語文全國三卷答案 2018高考語文試卷全國卷 2019語文高考一卷答案 2017高考語文全國卷1
每個人義務階段的教育都是一樣的,而經歷了高考才正式分出差別,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2022新高考2卷語文試題及答案一覽,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與分享喲!
2022新高考2卷語文試題及答案
2022新高考2卷語文試題及答案還沒出,可以收藏以待更新。
高考復習 方法
明確高考要考什么
想要高考取得成功,就要知道高考要考什么,正所謂知己知彼,差談百戰百勝,首先你要知道它考什么?你要明確到高考究竟要考什么知識點?高考的要求是什么?題目難度對于自己來說怎么樣?才能更好的進行備考。另外你要根據實際制定你的目標,你的目標是什么?有了目標才有動力,才可以根據你自己的實際情況去跟進,去努力進步。
高考考的是心理素質
用以往的經驗來說,身邊有很多同學,平時成績很好的,但是一到大考,卻往往不理想,這是為什么呢?大多數落榜的同學往往是因為心理素質的問題,有所欠缺,還沒有認識到心理素質在高考之中,也是很重要的。除了平常的知識點復習以外,也要注意自己心理的狀況。平時壓力大就要學會及時宣泄抒發。平時要加強鍛煉自己的抗壓能力,抗挫折能力。考差了不要緊,要分析原因,找漏洞和短板,如果考好了,不要驕傲,要謙虛的學習,跟不斷地進步。
高考提分技巧
注重高考的策略和技巧
其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可以把所有知識點掌握,然后去考試的。但是為什么有的人平時并不是很厲害,但往往考試會得到比較高的分數呢?那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一些,復習備考的技巧,還有應試的一些技巧。他們知道怎樣復習可以提高效率。他們知道自己的短板的長處在哪里,根據實際的試卷情況,去制定一些他們應試做題的策略。比如一些綜合科目是很難做完的,所以就從易到難,能得分的題目不失分,可以得分題目穩得分,難的題目盡量得分。
高考備考要堅強
要知道你是作為高考的考生,你現在的使命就是要為你的明天,為了你的理想奮斗,積極向上,不斷地進步。在高考備考中,需要堅強地拿出你的勇氣來克服高考中的,疲憊,無趣,痛苦,要有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精神,這樣才可以見到,新的光明,結出理想之花。不要輕易地放棄,要對自己的理想堅定不移,要把你的執著和頑強,運用到高考備考當中。
高考備考要科學
好好地備考,要運用最有效率,最科學的方法,踏踏實實地備考
高考要規范,注重每一個細節。
無論是從答題或是備考之中,一定要規范,要按照要求,他有什么要求,你就跟著他去做,跟著要求走,你就不會跑偏,要認真審題。另外注重細節,不要對簡單的題目產生大意。
2022新高考2卷語文試題及答案一覽相關文章:
★2022年高考語文仿真模擬試題
★2022高考語文閱讀理解題思路
★橋蘆2022全國卷高考語文作文題目預測及范文
★2022年全國卷二高考語文作文預測10篇
★2022年高考語文考綱虛消碰及備考策略
★2022高考語文作文題目預測及范文10篇
★2022高考語文答題要求
★2022高考語文作文題目預測及優秀范文十篇
★202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分數線一覽
★2022高考語文必考知識點整理大全
2022年高考語文科目在今天上午已經落下帷幕,大家一定都迫不及待想知道自己的成績吧,在這個金色的六月祝大家金榜題名!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2022年新高考Ⅱ卷語文題目與答案解析,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2022年新高考Ⅱ卷語文題目與答案解析
2022年新高考Ⅱ卷語文題目與答案還未出爐,大家可以先收藏以待更新喔!
高考注意事項細節有那哪些
不要熬夜玩游戲
這個階段我想很多高考同學,一定是在努力的復習功課,每天熬夜辛苦復習,一定會很累,這個時候我們不應該在把自己的重心放在游戲上了,高考結束后,小我,我帶你們玩,現在應該多復習功課,如果感到累了,就出去走走,在家附近公園溜達溜達,這樣可以緩解你的壓抑的心情,如果實在有壓力,可以早晚去公園跑跑步,這樣會緩解你的壓力,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家附近沒有公園,可以去健身房鍛煉鍛煉,這樣會有很好的效果。
考試用品
1、必備用品:身份證、考生證、考試用條形碼這些是你必須帶的,現在應該讓媽媽,爸爸們準備好,裝好,放在自己的書包里,千萬,千萬不要隨意放,一定要放在書包里,設定好考試當天的鬧鈴,鬧鈴提醒就是記得拿書包和檢查用品,自己記住自己的準考證,考點、考場、座位。
2、考生禁帶物品:記住允許帶的東西以外,剩下都不要帶,比如說計算器,手機(帶手機的同學把手機交給帶隊老師,或者按規定關機,放在到指定位置)用來看時間的手表記得在進入考場后放在考桌作上角處,(現在很多帶通訊類手表,千萬不要帶,不要帶)帶喝的水記得把標簽撕掉,把水放在地上或者哪里,不要放在桌子上,不要放在桌子上,防止把考卷弄臟了,如果你的身份證丟失了,記得現在,馬上去公安局辦理臨時身份證,現在就去。
進考場前要怎么調節心理
在進入考試場之前,最好不要和同學有過多的接觸,以免其中有人把緊賣游閉張的情緒傳染給你,在考試考試前半個小時左右可以聽聽音樂,放松一下。
第一門考砸了怎么調整狀態
高考的考試科目是統一的,如果第一科是你的弱項,或者是沒有考好,不要焦慮,也不要有壓力,你要這樣想,最不擅長的科目已經考完了,不需要擔心下面的科目了。考完之后不要和同學對答案,那樣會影響情緒,對下一科考試有不好的影響,要穩定情緒,調整狀態,為下一科考試做準備。
飲食方面要清淡
不要吃太過于有刺激的食物,適量吃點清淡的,這樣考試也不會受到影響。
確定好考場和考試時間
考場走錯的也大有人在,所以確定好考場,同時也要把我考試時間,遲到就不可以入考場了,所以時間是不等人的。
高考考試答題技巧有哪些方法
1、通覽全卷,迅速摸透題情
剛拿到試卷,一般心情比較緊張,建議拿到卷子以后看一下,看看考卷一共幾頁,有多少道題,了解試卷結構,通覽全卷是克服前面難題做不出,后面易題沒時間做的有效措施,也從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題。
2、答題順序:從卷首依次開始
一般地講,全卷大致是先易后難的排列,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從卷首開始依次做題,先易后難,最后攻堅。有的考生愿意從卷末難題開始做,他們認為自己前面的題沒有問題,好壞成敗就看卷末的難題做得怎么樣,開始時頭腦最清醒,先中裂做最難的題成功率高、效果好,想以攻堅勝利保證全局的勝利。這種想法看似有理,實際是錯誤的。一般卷末的題比較難,除了個別水平特別高的學生,都沒有做好該題的把握。很可能花了不少時間,也沒有把這個題滿意地做完。你這時的思緒多半已經被攪得很亂,又由于花了不少時間,別的題一點沒有做,難免心里發慌,以慌亂之心做前面的題,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但也不是堅決地依次做題,一份高考試卷,雖然大致是先易后難,但試卷前部特別是中間出現難題也是常見的,執著程度適當,才能繞過難題,先做好有保證的題,才能盡量多得分。
3、答題策略:
先易后難、先熟后生。先做簡單題、熟悉的題,再做綜合題、難題。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果斷跳過啃不動的題目,從易到難,可以增強信心,但也要注意認真對待每一道題,力求有效,不能走馬觀花,有難就退,傷害解題情緒。
先小后大。小題一般是信息量少、運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輕易放過,應爭取在大題之前盡快解決,從而為解決大題贏得時間,創造一個寬松的心理氣氛。
先局部后整體。對一個疑難問題,確實啃不動時,一個明智的解題策略是:磨明將它劃分為一個個子問題或一系列的步驟,先解決問題的一部分,即能解決到什么程度就解決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幾步就寫幾步,每進行一步就可得到這一步的分數。
2022年新高考Ⅱ卷語文題目與答案解析相關文章:
★江西2022高考語文真題及答案
★2022新高考全國一卷語文試題及答案一覽
★2022年廣東省高考語文試卷及答案(未公布)
★2022年全國高考天津卷語文真題及答案
★2022高考全國乙卷語文試題答案一覽
★2022全國乙卷高考語文真題及答案(模擬)
★2022年高考廣東卷語文試題與答案一覽
★2022年新高考二卷作文參考資料范文
★2022年高考浙江卷語文真題及答案
★2022高考語文閱讀理解題思路
高中語文合集
1znmI8mJTas01m1m03zCRfQ
1234
簡鎮耐介:高中語文優質資森旅手料,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各大名師網校合此嫌集。
2009年高考語文全國2卷答案詳解一、(12分)1.A(B fèn; C搶qiāng;D識 zhì) 2.D(南腔北調不符合語境)3.B(A缺主語,且前面說的是人才,后面說的是崗位;C “實現”多余;D“命題、決賽、海選”語序不當)4.D(4句的“它”指代“中國結”5句的“衣著、佩飾”引出最后一句)二、(9分)5.C(“跟‘經緯’之‘經’沒有關系”原文無據)6.B(“盡管很重要”原文無據)7.C(強加因果) 三、(9分)8.A(稟:稟性,天性)9.A(譽老B第一句說的是父親生病C第二句是別人想幫助他時他說的話D 第一句只是說別人說送給他的東西是因為今年太冷,而建安的綿質量好) 10.C(沒有“引農田中水”)四、(23分)11(10分)(1)(5分)自認為不能廣泛施舍,致使這些人跌倒,于是在種竹處的溝上建起小橋,讓人足以通行。譯出大意給2分,“顛沛”、“乃”、“足”三處,每譯出一處給1分。(2)(5分)如果因為我又窮又老的話,老人很多,家家戶戶經常貧困,不止是我一人而已。譯出大意給3分,“其”、“耋”兩處,每譯出一處給1分。12.(8分)(1)(4分)夜晚、秋風、漢關、寒云、冷月、西山,詩的前兩句描繪的是一幅初秋邊關陰沉凝重的夜景。寓意邊境局勢的緊張。答出景色給2分,答出寓意給2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意思答對即可。(2)(4分)詩的后兩句表現了作者作為鎮守邊疆的將領,斗志昂揚,堅信必勝的豪邁情懷。第三句寫部署奮力出擊,顯示昂揚的斗志;第四句寫全殲敵軍的決心,顯示必勝的信心。答出情懷給2 分,能結合詩句分析給2 分意思答對即可13.(5分)(1)①故不積跬步②無以至千里③功在不舍 ④池魚思故淵⑤開荒南野際(2)①風急天高猿嘯哀 ②無邊落木蕭蕭下 ③潦倒新停濁酒杯④業精于勤 ⑤毀于隨每答對一空給1分,有錯別字則該空不給分。五、(22分)14.(4分)①補充解釋旅行中的神虛鋒印象;②為下游晌文描寫岳樺進行鋪墊。每答對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15.(6分)(1)(3分)①絕地中的樺為了生存而迸發出巨大的生命力量;②生存掙扎的代價是沉重的;③生命的痛苦與希望同在。每答對一點給1分。意思答對即可。(2)(3分)①不幸的命運常常在毫無準備中降臨;②樺的生存軌跡與生存環境因災難而發生的根本改變;③他們將面臨新的抉擇。每答對一點給1分。意思答對即可。16.(6分)(每點2分)①它們的命運不同:白樺生長在山下,養尊處優,而岳樺生長在山上,身處絕境;②它們的形態不同:白樺挺拔明快,而岳樺身軀匍匐;③它們的性格不同:白樺風流浪漫,而岳樺倔強壯烈。(答題依據在第6、8、9、11段)每答對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17.(6分)第一問(2分):①擬人;②比喻。每答對一點給1分。第二問:(4分)①通過擬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樺由谷底到峰頂、由平凡到卓越的過程更加生動形象;②通過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樺的氣質得以揭示和提升。每答對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六(15分)18.(4分)①刪除或改為“他”;③改為“合圖”;④刪除或改為“他”;⑤改為“蘇澤廣”或“父親”每改對一處給1分,只指出編號,沒作修改或修改錯誤,均不給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19.(4分)示例:全民健身口號征集活動在一個月里,收到應征口號千余條,稿件來源廣,參與人數多,經過評審,最終入選的口號為“我運動,我快樂”。語意完整,給2分,如缺少“全民健身口號征集活動”主題信息,只給1分;句子通順,給2分。20.(7分)內容貼切,給2分;形成排比,給2分;句式相同,給2分;有文采,給1分。七、(60分)21.作文(60分)較符合題意的角度有:善于發現小問題;對生活中的現象勤于思考;偶然與必然;細節決定成敗;發現與創造等。(實際上,我的《五十天作文過五關》的作文講座中提醒大家關注的十個話題中的“借鑒與創造”與此題目非常相似。我的博客“素材積累”欄目中的文章《2009作文素材(二)》中三次提到“發現”的話題。)附:文言文譯文郭原平,字長恭,他很孝順,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侍養父母。他會做木工,常靠給人做工供養雙親。他生性謙虛,每次給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錢。雇主招待他吃飯時,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貧窮,父母不曾吃葷菜,所以自己只吃咸菜下飯就算了。家里有時沒飯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餓;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錢回家,在村里買米,然后燒火做飯。父親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帶,口不嘗鹽漬的蔬菜,這樣過了一冬一夏。父親喪事辦完后,他自己蓋了兩間小屋作為祠堂。逢年過節,常在這里悲哀悼念,幾天只啃幾口干糧,不喝湯水。父親喪服期滿后,他再也不吃肉。在母親面前,他稍微吃一些(魚肉)表明自己(胃口很好),在自己的屋里,他從不輕易吃(魚肉)。從此以后直到去世,三十多年(他都沒有吃魚)。高陽許瑤之免去建安郡丞后回鄉,派人送他一斤絲綿,原平不要。瑤之就親自登門,對他說:“今年冬天太冷,建安的絲綿又好,所以我拿來奉送給您的父母。”原平才拜謝收下。郭原平每次去市場賣東西,別人問多少錢,他總是栽減成市價的一半,這樣時間長了,邑里的人都知道(他這種情況),于是加還本價給他,賣者買者彼此總要互相推讓。郭原平總想使買的人稍稍減價,等價錢低廉然后才收錢。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濕,他便繞著宅基挖了條水溝疏通淤水。他在房子旁邊種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來偷竹筍,有一次,郭原平偶爾起來撞見了,偷筍的人奔逃掉進了水溝。(郭原平)自認為不能廣泛施舍,致使這些人跌倒,于是在種植處的溝上建起小橋,讓人足以通行。又采了些竹筍放在籬笆外面。偷筍人感到很慚愧,從此再也沒有人去他家偷筍。郭原平以種瓜為業。宋世祖大明七年發生大旱災,他的運瓜水道不再能通船,縣令劉僧秀憐惜他貧窮年老,放其他溝渠的水給他。郭原平說:“普天下大旱,百姓都很困難,怎么能減少灌溉稻田的水,用來通行運瓜的船呢?”于是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錢塘賣貨。每次行船來錢塘,看見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壩下還沒有牽過去,就迅速操槳過去幫助,自己的船自己牽引,不要旁人的幫助。若是自己的船已經通過了水壩,后面的人還沒趕上來,他常常停船等待,這樣已成了習慣。太守王僧朗推舉他為“孝廉”,郭原平沒有接受。太守蔡興宗來到該郡,對郭原平的為人行事也很欽佩,感到驚異,于是便把自己的米饋贈給郭原平和山陰縣朱百年的妻子。郭原平堅決地一再推讓,誓死不受。有人問他說:“府君嘉獎你淳厚的德行,憐憫你年老貧窮,所以才有贍養之贈,豈能苦苦推辭呢?”郭原平回答說:“府君如果因我的孝義行為而給以賞賜,則不止我一個人做得好,所以不能隨便承受這種賞賜。如果因我貧窮衰老而饋贈,而八九十歲的老人很多,家家都很貧困,并非只是我一個罷了。”他始終不肯接受,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辭不接受。
2012年高考全國二卷語文試題(有真正詳解答案)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1至4頁,第Ⅱ卷5至8頁。
考試結束后,將本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項:
1. 答題前,考試在答題卡上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并貼好條形碼。請認真核準條形碼上的準考證號、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殲乎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3. 第Ⅰ卷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B
A. 頎長(qí)悚然(sù) 彰善癉惡(dàn) 韜光養晦(huì)
b. 人寰(huán) 攫取(jué) 尋瑕伺隙(xì) 嚙臂為盟(niè)
C.抵牾(yǔ) 橫亙(gèn) 造福桑梓(zǐ) 筋疲力盡(jīn)
D.鞭撻(tà) 骨骼(gé) 輾轉反側(niǎn) 蜚聲中外(fēi)
【解析】A項“悚”讀作sǒng;C項“牾”讀作wǔ;D項“輾”讀作zhǎn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D
A.該產品的試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產后將不孚眾望,公司一定會憑借產品的優異品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驕人業績。
B.某市兩家報社相繼推出的立體報紙受到廣大市民的熱烈追捧,更多的立體報紙呼之欲出,可能會成為當地報業的一種發展趨勢。
C.中國古典家具曾經非常受消費者親睞,后來很長一段時間市場上卻沒有了蹤影,而在全球崇古風氣盛行的今天,它又漸入佳境了。
D.這位專家的回答讓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實在沒想到這饑弊個困擾我兩年的問題他卻理解得那么輕松。
【解析】A項“不孚眾望”,孚,信服。意為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應改為“不負眾望”。B項“呼之欲出”,呼,叫、喊;之,文言代詞,指代呼喚的對象;欲,將要;出,出來。意為一召喚他就會出來似的,形容畫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學作品的人物描寫十分生動。這里與“立體報紙”這一對象搭配不當。C項“漸入佳境”,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從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況逐漸好轉或興趣逐漸濃厚。在句中運用不當。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
A、他在英語國家工作一年,不但進一步提高了英語交際能力,還參加過相關機構組織的阿拉伯語培訓,掌握了阿拉伯語的基礎應用。
B、建立監督機制非常重要,企業對制度的決策、出臺、執行到取得成效的每個環節都納入監督的范圍,就能切實有效地增強執行力。
C、她對公益活動很有熱情,并將這份熱情帶個了她所從事的產品策劃和品牌推廣工作中去,為公司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做出了貢獻。
D、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還在持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緩解就業壓力已成為世界各國最大的難題。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 、、 。如在某些漢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寫法。C
① 民間的書寫著出于某種考慮,將“荼”減去一筆,這就成了“茶”字
② 隨著飲茶習俗的推廣,“茶”字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
③ “荼”簡寫為“茶”,漢代已露端倪
④ 在中庸之前“荼”字寫作“茶”,這恐怕不是我們人人都知道的
⑤ 茶作為飲品,我們都很熟悉
⑥ “茶”有多個義項,“茶葉”義是其中之一
A、④⑥⑤②①③ B、⑥②①⑤④③
C、⑤④⑥②①③ D、⑥④⑤②③①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5-7題。
“橫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連揚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風愁殺峭帆人。”這爛改族是李白《橫江詞》的第三首。橫江即采石磯對岸的橫江浦渡口。王琦《李太白集輯注》引有胡三省《資治通鑒鑒注》,“揚子津在今真州揚子縣南,”揚子縣位置在江都(揚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揚子津更在其南,則是江邊的津渡了。李白在詩中所以會由橫江浦聯想到揚子津,正式這個緣故。揚子津當時必然久已馳名,因為它乃是從江都入江的運河渡頭,可是開元之后卻為瓜洲所取代,中晚唐人詩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揚子津卻很少見。胡三省乃宋元間人。那時候《資治通鑒》就已經需要有人來為揚子津做注了。揚子津作為運河渡口自然早已有之,揚子縣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于揚子津,然而它自身卻久已沉埋,不為人所知曉了。
揚子津原來是個近江面的較低洼處。可是它與南岸從潤州入江的運河渡口并不正好相對,嫌偏西了一些,而江中靠北岸處又有沙洲,這就造成了航行上的不便。《新唐書齊浣傳》:“(浣)遷潤州,州北距瓜步沙尾,于匯六十里,州多敗溺,浣徒漕路由京口,治伊婁渠已達揚子,歲無覆舟減運錢數十萬。”也就是說,渡江進入北岸的運河,不再通過揚子津,而是通過新開的伊婁河到達揚子縣。李白《提瓜州新河餞族叔舍人貪》詩云:“齊公鑿新河,萬古流不絕。”指的便是這條河,而瓜洲從此也就取代了揚子津,成為大江北岸運河的著名津渡。白居易有《長相思》詞:“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
古渡頭。”白居易的時代去開元未遠,而瓜洲就已經成了古渡頭,至于比起瓜洲來更古的揚子津,自然是早已在人們的記憶之中消失了。
瓜洲浦成為便利的津渡是猶豫它正對南岸江邊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開元二十五年齊浣遷潤州后才興修的,換句話說,舊漕路原來并不通京口。而要開辟一條通京口的新漕路卻是十分艱辛的。宋代《新唐書音訓》云:“京口在潤州城東北甘露寺側。”甘露寺正位于北固山,所以遷徙這段漕路,勢必要緊貼著北固山下與山根的頑石打交手戰,這樣的工程自非一日之功。這也就是李白《丁督護歌》中所描繪的“萬人鑿磐石,無由達江滸”的施工場面。過去有些注家以為“無由達江滸”是猶豫運載石頭的緣故。其實水運主要看舟船的吃水量,而不在于運石頭還是運糧食,只要不超過吃水量,運什么都一樣可行。其所以“無由達江滸”,只是由于山下的頑石還沒有被鑿通而已。這里李白的三首詩正好可以為瓜洲浦取代揚子津這一變遷作證,而同時《橫江詞》為李白早年作品,也就又多了一條證據。 (摘編自林庚《閑話揚子津》)
5、下列關于本文第一段內容的表達,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
A.李白《橫江詞》第三首由橫江浦聯想到揚子津,是因為這兩個地方都是長江邊上有名的運河渡口。
B.中晚唐人的詩中很少提到揚子津,是因為當時瓜洲已經取代揚子津成為長江邊上的運河渡口了。
C.胡三省雖然是宋元間人,但是讀背誦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已經有困難,需要有人來做注解才行。
D.揚子縣謂語江都的西南方,之所以被命名為“揚子”,可能是因為該縣的南部有久已馳名的揚子津。
解析:答案A說“李白《橫江詞》第三首由橫江浦聯想到揚子津,是因為這兩個地方都是長江邊上有名的運河渡口。”而原文是如此描繪“‘揚子津在今真州揚子縣南,’揚子縣位置在江都(揚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揚子津更在其南,則是江邊的津渡了。李白在詩中所以會由橫江浦聯想到揚子津,正是這個緣故。”顯然李白的聯想是由方位連帶出來的,而非名氣問題,更何況后面還進一步解釋了“中晚唐人詩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揚子津卻很少見”是因為在當時揚子津已經成為“古董”,又何來同一時期兩個都有名之說?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C
A.揚子津是長江邊上的低洼處,并且跟南岸的運河渡口又不正好相對,而江中正對揚子津處又有沙洲,造成船舶航行十分不便。
B.齊浣遷官潤州之后,把長江南岸的漕路遷徙到京口,又在北岸開鑿了伊婁河,這樣船舶渡江以后,就不再通過揚子津北上。
C.瓜洲浦地處伊婁河的入江處,由于正對著南岸江邊的京口,并且京口已經開鑿了新漕路,所以瓜洲浦就成為一個便利的渡口。
D.有注家認為李白詩句“無由達江滸”,是說由于石頭過重,無法用船運到江滸。其實用船運石頭和糧食是一樣的,注家此說不能成立。
解析:看第6題的C答案,“瓜洲浦地處伊婁河的入江處,由于正對著南岸江邊的京口,并且京口已經開鑿了新漕路,所以瓜洲浦就成為一個便利的渡口。”再看原文“渡江進入北岸的運河,不再通過揚子津,而是通過新開的伊婁河到達揚子縣……而瓜洲從此也就取代了揚子津,成為大江北岸運河的著名津渡……白居易的時代去開元未遠,而瓜洲就已經成了古渡頭……瓜洲浦成為便利的津渡是由于它正對南岸江邊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開元二十五年齊浣遷潤州后才興修的,換句話說,舊漕路原來并不通京口。”所以說瓜洲“成名”是因為新開的河道,和這個漕路還沒直接聯系……
7.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D
A.對于南岸從潤州入江的運河渡口來說,揚子津嫌偏西了一些,瓜洲浦則正對南岸的京口,所以瓜洲浦在揚子津的東面。
B.齊浣對漕路的改造,使船舶渡江到達北岸運河渡口的行程縮短了,并減少了覆舟的危險,為航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C.從禮拜《丁督護歌》中的“萬人鑿磐石”一句,可以知道開辟京口漕路的過程是非常艱辛的,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D.文中所引禮拜的三首詩正好反映了瓜洲浦取代揚子津的歷史變遷,其中《橫江詞》寫作最早,《丁督護歌》則寫作最晚
解析:上課的時候我說過看到“最”字、“肯定”、“可能”等字眼要非常小心,因為科技文閱讀的“準確性”是考查的一個重點,而出題人常常在這一方面偷偷的換掉某些字,或強加些因果,使得選項答案看似正確,而實際是不嚴謹的說法,在科技文中此類選項就是錯的。如此題的D選項,《橫江詞》寫作最早,《丁督護歌》則寫作最晚。文章并沒有明說,只說了《橫江詞》為李白早年作品。
三、(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郭浩宇充道,德順軍隴干人。徽宗時,嘗率百騎抵靈州城下,夏人以千騎追之,浩手斬二騎,以首還。從種師道進筑茸平,敵據塞水源,以渴我師,浩率精騎數百奪之。敵攻石尖山,浩冒陣而前,流失中左肋,怒不拔,奮力大呼,得賊乃已;諸軍從之,
敵遁去,由是知名。累遷中州刺史。欽宗即位,以種師道薦,召對,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歸。乞給輕兵間道馳滑臺,時其半度,可擊也。”會和戰異議,不能用。帝問西事,浩曰:“臣在任已聞警,慮夏人必乘間盜邊,愿選將設備。”已而果攻涇原路,取西安州、懷德軍。紹圣開拓之地,復盡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長安,涇州守臣夏大節棄城遁,郡人亦降。浩適夜半至郡,所將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還,曰:“為語汝將曰,我郭浩也,欲戰即來決戰。”金人遂引去。紹興元年,金人破饒風嶺,盜梁、洋,入鳳州,攻和尚原。浩適與吳璘往援,斬獲萬計。遷邠州觀察使,徙知興元府。饑民相聚米倉山為亂,浩討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騎十余萬破和尚原,進窺川口,抵殺金平,浩與吳玠大破之。遷彰武軍承宣使。玠按本路提點刑獄宋萬年陰與敵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與浩意不協,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興軍路經略使。金州殘弊特甚,戶口無幾,浩招輯流亡,開營田,以其規置頒示諸路。他軍以匱急仰給朝廷,浩獨積贏錢十萬緡以助戶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請,得以直達。九年,改金、洋、房州節制。十四年,召見,拜檢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節選自《宋史郭浩傳》)
8.對下列句子中隊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
A.敵攻石尖山,浩冒陣而前冒:貿然
B.奮力大呼,得賊乃己己:停止
C.乞給輕兵間道馳滑臺乞:請求
D. 時其半度,可擊也。時:等候
【解析】“浩冒陣而前”,冒有沖犯的意思,冒陣就是沖擊敵陣。
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奮勇抗擊金人的一組是D
浩手斬二騎,以首還
流失中左肋,怒不拔
所將才二百人,得金人
浩適與吳璘往援,斬獲萬計
相聚米倉山為亂,浩討平之
浩與吳玠大破之
A. 1.2.3B. 1.5.6
C. 2.4.5D. 3.4.6
【解析】對照原文,不難發現第一、二兩個事件發生在“徽宗時,嘗率百騎抵靈州城下,夏人以千騎追之”的情況下,而第五項主語為“饑民”,均與題干要求的“金人”不相符,舍去。
10.下了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
A 郭浩有膽有勇,屢立戰功。徽宗時,他抗擊夏人曾以少敵多:跟隨種師道征戰,他率領數百精騎奪回被敵軍占據的水源,幾次升官后擔任中州刺史。
B 郭浩卓有見識,可惜建議未被采納。欽宗即位后曾照他詢問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戰事,他堅決主戰,提出應對之策,而朝廷舉措失當,國土蒙受損失。
C 郭浩、吳介共同破敵,郭不同意這一做法,被調往金州。
D 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狀況好轉。他初到任時間,金州極度破敗,百姓流亡,經治理后積有余錢資助戶部,收到朝廷嘉勉,并給與奏請可以直達的優遇
【解析】對照原文,可知郭浩先前是與吳璘聯手破敵,及至金平才與吳玠有合作。
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語文
第Ⅱ卷
注意事項:
1. 答題前,考生先在答題卡上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然后貼好條形碼。請認真核準條形碼上的準考證號、姓名和科目。
2. 第Ⅱ卷共4頁,請用直徑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個體的答題區域內做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3. 第Ⅱ卷共11小題,共120分。
四、(23分)(注意: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臣在任已聞警,慮夏人必乘間盜邊,愿選將設備。
譯文 我在任上時已經聽到了警報,想著夏人一定會趁著這個機會進犯邊境,希望選取將領設置防備工程。
【解析】“在任”,在職位上,在任職地;“趁間盜邊”,趁這個機會進犯我國邊境,“盜”意為搶劫,引申為進犯;“設備”,設是動詞,設立、建造,備是名詞,防備措施;“愿”,作者把它放在句首,結合上下文語義,可以翻譯為希望,表示祈使語氣,很大程度上可以移用“愿乞骸骨,以期終養”中“愿”的用法。
(2)浩招輯流亡,開營田,以其規置頒示諸路。
譯文:郭浩招撫、輯錄流竄和逃亡的人,開墾營田,用這樣的整頓方式來頒布告示其它地區。
【解析】“招輯”,招安輯錄;“流亡”,漂泊無依和逃亡的人;“營田”,官田的一種,募人耕種,量收租利;“規置”,規范處置的方式;“諸路”,別的地區,其中“路”在宋朝是省級行政單位,如揚州路。
1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
落葉
修睦注
雨過閑田地,重重落葉紅。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風。
幾處隨流水,河邊亂暮空。
只應松自立,二不與君同。
[注]修睦:晚唐詩人。
(1)從寫落葉的角度看,第二聯與一、三兩聯的不同時如何體現出來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答:第二聯擬人手法對比寫出落葉矛盾的心理狀態,第一聯視覺描寫,紅字言簡意深,第三聯動態描寫落葉飄零,無處著落的凄慘的處境。作用:呼應題目,為后文對比寫松蓄勢,營造凄涼的環境氛圍。
【解析】要找到第二聯的不同之處,其實要強調分析的還是其中的兩組詞“翻思”“肯信”,從中挖掘詩人的積極高昂的態度及立意。
(2)本詩最后一聯為什么要寫松?請簡要分析。
答:借物抒懷,以物喻人。寫松樹的四季常青的高貴品質,表現了作者潔身自好、不入世俗的孤傲清高品質和追求自由、超凡脫俗的情感。
【解析】本題實際上是意象分析題。結合松萬古長青,凌霜傲雪的特性,對照紅葉風雨后滿地鋪撒的情狀,詩人當然是運用象征、對比反襯的手法,表達自己不入俗流,傲岸的性格、追求。